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 > 正文
 

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第三专场创投之变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17:55 新浪财经

  2006年7月12日-13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举办。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第三专场“创投之变:众多创业家变成投资家背后的中国创投新变”实录: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今年风险投资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成功的创业家先后成为了风险投资人,这种现象2000年的时候在硅谷也发生过。今天我们就非常荣幸地
邀请到了一组非常有代表性的嘉宾,他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这个专场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智基创投的陈友忠总经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欢迎陈友忠先生。

  陈友忠:各位好,我叫陈友忠,智基创投,可能各位对我们了解是宏基创投,我们是从去年的时候公司重组,从宏基电脑原有的改成合伙人制,现在是智基的一部分。很高兴大家参加这样的论坛。今天这里有90分钟,大概分三块,刚开始半个小时请在座的四位每个人有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半个小时我准备了一些问题,几个人针对这个题目有一些交流。最后半个小时开放给各位,希望是双向的交流。

  我今天只是扮演一个串场人的角色,刚才我们在闲聊的时候谈到风险投资基本上是一个抬轿子的角色,创业者是一个坐轿子的角色。孙强在香港的一个活动中提到,这几年里风险投资的活动创造了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都是坐轿子,他们好象都不是风险投资的人。今天我是一个串场的角色,提供这个平台给四位专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管在做投资还是做创业,所考虑的都是人的因素,人、人、人!过去两三年的时间,中国风险投资很热,也有人转到这样一个行业,今天我们谈的主要是从创业者,就是说风险投资支持过的成功的创业者在名成利就之后转身变成投资者,这里面有一些心路历程和人生体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我试着把风险投资用这样一个图形来做一个表达。(幻灯片)一个风险投资最重要的是资金提供者,就是LP,不管是保险公司、大学、高科技的投资者,这边是粗浅的人。左边是一个基金的管理者,就是一般的GP,一般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上面是创业者,是这个基金的接受者。最后是通过资本市场,通过IPO,通过退出,IPO就是股民,提供资金,像MMA也好,大的跨国公司并购,流回到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商手里,形成良性的循环,四个角色互相串联。

  用这个图形来看的话会更清楚。左边是资金的提供者,中间是资金的管理者,最右边是一个资金的接受者。LP是风险投资基金的出资人。这里面有两小块,下面有三个F,就是说在公司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创业者通过自己的存款以及父母、朋友的钱找一些天使投资人,主要是个人投资人进来参股,这是直接投资的,一般不经过GP管理者的参与。中间有一个LP放,我想这是一个代理人的关系,一个风险投资管理团队,帮这些LP赚大钱。最右边的是资金接受者,接受资金,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把这个公司弄上来,然后退出,把这个钱还给投资者。

  这是我今年四月在硅谷清科公司的大会里面的一个报告,各位有兴趣乐意和各位分享。这里面一张投影片里面体多,有一些成功的创业者转身变成投资者,中国的创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但是两三年来我们可喜地看到,有不少的名成利就的创业者转身变成投资人。可能有一些变成风险投资人,去管理一个大的基金,就像今天在座的四位先生。另外有一些变成出资人,就像宏基在中国投的项目其中有两三个项目退出,这里面有一些创业者,他们就投了一些钱到我们新的基金里面去,变成我们的一个LP。

  当然有一些转身参股到一些很早期的项目。右边列了一些代表性的人,这只是做参考。今天有机会邀请到四位很有代表性的成功的创业者转身成投资者,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按照顺序,我简单介绍一下:第一位是红杉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在创办红杉基金之前,比较代表性的是三家公司。林欣禾刚从新浪转到DCM当合伙人,他在99年促成整个新浪的IPO,一直担任COO的角色,在新浪全局的布局,以及MMA,在一些重大活动上都有非常深入的参与。第三位是邓锋,他是华人在美国成功创业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他是97年创办了北极光,这个公司在0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04年被以40以美金在美国被并购。也有一些设计的专利。第四位是周鸿祎,今天我们的讨论有他在场应该会比较热闹。各位比较了解的是他在98年创办的3721,这是网络营销比较领先的一个厂商。03年底,雅虎并购,他转而接手雅虎中国区的总裁。在今年初开始变成一个专业的、独立的互联网的天使投资人。现在就请四位上台。

  我先把话筒交给四位嘉宾,让他们做一个自我介绍以及目前公司的投资重点,对在座的创业者可能都会有一些参考价值。

  邓锋:我是北极光的创始合作人邓锋,北极光是一个独立的海归回来创建的基金,是1.2亿美元的基金,投资人包括自己,包括海外的一些VC投资,包括两个最大的VC。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在TMT,当然也包括不是TMT的。我们这个基金的特点第一就是都有域名的经验,在中国受教育、在美国也受教育,然后在美国开公司,从零做到上市公司然后又成功退出,我们三个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成功退出做到现在。

  第二,我们可能有一些技术的背景,以前是做软件、硬件芯片的。第三,在中国和美国都做过有产业、有运营的经验,也有投资的经验,当然不是做VC。回来我们对中国的本土和学习的地方也比较多。我们现在投了几个项目,像珠海的巨力已经上市,上海的展讯是半导体的。我们还投了一个红孩子,还有浙江的连连。

  林欣禾:红杉中国是去年九月份创立的,队伍是两批人,一个是在本土做了很长时间的风险投资,像张凡,我的另外一个合伙人。还有周魁、季悦先生。去年两亿美金的第一期中国基金到现在为止投了十个项目左右,我们的重点是高增长,高潜力的企业。可能语言比较广泛,确实可以覆盖的行业。包括web2.0的企业,还有很传统的,像农业行业,覆盖面比较广。

  从阶段选择来讲,也是有更多的灵活性,我们有很早期的企业,也有已经到快要上市的企业,我们投了一个企业一年已经超过一千万美金的纯利的这样的企业也有。所以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这对我们整个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看的行业比较广。我们希望以后还是集中在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高速成长的行业里面,然后再做更多细分。

  昨天我看到一个东西,我们同事有一个采访,因为红杉在美国是半导体比较多,到目前为止我们宣布的案例里面还没有半导体的项目,所以跟媒体、跟道琼斯说的时候我们下一步会有半导体的投资,这话被误解了,华尔街有一句话说红杉会把重点行业转到半导体。其实我们没有这样的想法。当然了,前面半年我们一个半导体没有投,下半年投两个的话增长就不得了了。

  总的来讲,你们会继续看到我们在传统的消费品和服务、互联网里面都有我们的投入,当然半导体也会是我们将来关注的方向,但不会是其中的一个重点或者是一个唯一的方向,这肯定不对。

  林欣禾:DCM本身是在美国硅谷一个很大的基金,整个的规模超过10亿美元,最近又在融资,这次融资完之规模可能会到十七八亿美元的规模,不过DCM在中国的历史是很长的,最早的大家听过的一个投资就是51JOB,是在2004年上市。DCM在中国投的项目比较多,有软件的、也有看硬件的,也有看网络的。我们的合伙人和专业投资人有一些以前有一些经验,不过基金大了以后,我们也在看一些晚期的投资。

  不过基本上我们看的东西比较广,因为我们的人还算是比较多,有各种不同的合伙人,还有专业的投资者,有不同的经验。有些比较懂,因为他们在投资银行做过,可以帮公司快速的做上市,我起家的时候碰到的问题我个人都有经历过的。我个人也介绍过,我是新浪的创始人之一,整个新浪上市的过程媒体报了很多,风风雨雨的问题我都经历过,这是我作过VC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周鸿祎:我确实跟几位老大不能比,第一钱没有他们多,第二没有他们有经验。

  像沈南鹏以前就是在做投资,林欣禾原来在新浪,新浪卖无线短信的公司都是他做的。邓锋虽然原来没有做公司,但也是在硅谷挑战了无数的资本市场,都很有经验。所以他们出来成为了基金的合伙人,他们的活我们干不了。我把我的经验,他们看不上的企业,我就专投这样的企业。看今天的互联网,确实很好。他们随便说一个数字,单位都是亿。中国互联网30亿的热情肯定也不止。

  其实我觉得今天的成长环境和六年前比差了很多,六年前,新浪和搜狐都忙着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当时的QQ和百度、3721都没有强有力的竞争。最后总结成功,我总结自己,当然我不是很成功,有很多的命运和偶然的因素,我今天很感激IDG和王红全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做企业的方法和指点,我们不可能把3721做起来,很多人都说当时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其实都不是,我觉得其实就是偶然。

  今天的互联网钱更多不是好事,所有的公司都可能拿到钱,投机的人也可能拿到钱,但是会把市场的成本变得的非常高。中国的互联网经过十年的发展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今天无论用什么的模式,比如MYSbase、社区等等,基本上你会发现,你前面有巨头都在虎视眈眈,你把事情做好了他们就会杀进来。所以今天的竞争环境,创业公司不容易。即使拿到了钱,我也觉得他们的成功不简单。他们怎样把一个很简单的好的想法变成产品,再把产品变成模式,变成企业的战略,渡过婴儿期,长得有点样子,让VC能看上,我觉得中国这方面的人很多,我被无数的人和VC羞辱过,所以现在我也知道怎么对付他们,怎么和他们谈。

  在企业的壮大中,我也尝试到了无论是企业的恶意竞争中,我给自己定位是天使投资,更重要的是把我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创业公司更快的成长,我看到很多的公司一方面很难成功,一方面就像看到七年前、八年前的我,面对VC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怎样表达,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国外好象不叫天使投资人,叫导师投资人,这个名词我就不计较了,我现在就做这个事儿。

  但作半年之后,我投资了几家企业,每一家企业都让我搭上很多的精力,“迅雷”、“奇虎”、“DISkas”,以及上海的一家做手机的公司。现在来讲,干我这个事儿就是吃力不讨好,真是累。但是很有成就感,我可以说是迅雷是我发掘的。最终挣钱的是他们。

  陈友忠:我问大家几个问题,风险投资的产业是三大块,提供者、管理者和接受者。在座的四位都是资金的接受者,拿风险投资的钱,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创业成功。现在转身变成一个资金管理者,做一些投资,这种角色的变换,从坐轿子变成抬轿子,请大家谈一下工作、生活的体验,有没有角色变换之后的感想。

  邓锋:我原来也不觉得自己是坐轿子的,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是抬轿子的。现在说运动员和教练员也不太对,我觉得VC更像

啦啦队,除了钱之外还要给大家鼓劲。总的来说,我感觉没有太大的不适应。有两点我没想到的地方,第一我原来觉得我是做运营或者做公司的企业家,现在做VC,很多人都讲你不要进到公司里管别人,还是摆好你的位置,做你的投资者。我到中国之后,我很惊讶的是,很多的企业特别希望我做这个,出这个主意,我说这个事儿不应该我管,应该自己做。他们要求我做很多不应该我做的事儿。后来我就想中国的企业家可能跟美国比差一些,所以他们需要有很具体手拉手的帮助,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也不是我想做太多的原因,因为这个事太累。

  第二,我非常不适应这么多的镁光灯,中国很多的媒体采访,这一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

  沈南鹏:刚才邓锋讲到一点,关于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我也是从“协成”走过来,发现一直是一个很难完全精确描述的界限,创业者从投资者这里需要多少的帮助,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一个是作为投资者来讲应该管宏观的东西,如果要微观管理,可能这个公司就要缓一下,不要做投资。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投资以后把这个团队进一步完善或者把这个团队整合好,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想法或者是错误的想法。

  另外,总会有一些东西创业者需要投资者帮助,可能是要一个合作伙伴的帮助。我个人感觉,谁在主动方,作为创业者你可以主动的为公司想东西,但是我们往往想的未必是创业者需要的,这里要把握一个尺度,谁来问这个问题,应该让创业者提这个问题,如果他今天需要合作伙伴,需要你帮助拉关系,但是作为投资者很难了解公司细节的东西,完全把握是很困难的,自己提一个问题,反而会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作为创业者和投资者谈判,刚才周鸿祎讲到了,很多人讲我自己不是太懂,会不会吃亏等等问题。很多是行业中的规矩,讲到坐轿子不是科学的东西,这个行业永远是供求关系决定定价。我个人感觉作为创业者要有瓶颈的心情,不是说“协成”作为一个好的案例。我们当时融资,有人说我是做资本运作的高手,我觉得非常的惭愧。我做“协车”非常的失败,因为作价非常的高。这个事情关键是成功了,做上市了,包括现在股价的发展非常的满意。我们几个人从来没有感觉到股份比例小了一些,有的时候听董事讲我的股份要多一些,要不然上市的时候就不挣钱了。

  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平静的心情看待这个东西,定价有很大的市场的驱动,大家有很好的热情,有很好的期望值。但要考虑到现实的运营商的困难,要看到成功的,但也要看到失败的,在同样行业做同样的事情,他们的失败并不是不努力,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机会。很多时候是创业者基因,90%的企业努力是有的,另外是需要幸运。

  我以前做五六家企业,我自己的感觉就是遇到了运气。有些人说,做20多年的投资者也不能做一个好的投资一样,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说你以前做过两三家企业就一定能成功,这也就是使风险投资行业这么有意思,没有人用尺子量和科学的变化,早期的判断这个创业者一定能成功。

  林欣禾:我做这个行业做了十年,最近几个月转到风险投资这边,我个人感觉最大的不一样是创业者非常主观,我做新浪的时候非常主观,还没上市之前人家对你怀疑,我不相信,你把你整个人的荣誉感和信用都投进去一家公司,所以你对任何东西看起来都很主观。对投资者有好几个选择,所以就比较客观。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合并,做技术创业的时候绝对不能太客观,因为很多企业有高有低,有好有不好,其实都没有人跟你说这个对那个不对,也不一定,一定要看情况,还有很多的不定数。在你创业的时候投资者看不到,你也看不到,作为创业者唯一只能把握住的是对行业的主观性,你愿意200%的投入进去你自己做的公司。

  我觉得我在投资的时候也会看以前走过的路,我主要还是看创业者他们对自己的公司是不是有一种使命感,我在公司还没有失败之前就算我死了也甘心,我当初跟周鸿祎谈的时候就发现他有这样一种主观的感觉,我觉得各位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这是我自己创业时候的一种感觉,就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失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很多公司都是失败的,不过我在做使得时候没有考虑过失败。

  我的感觉是,投资者和创业者最大的不一样就在这儿。投资者因为我们有其他的选择可以看的比较客观。为什么会有抬轿子、坐轿子的感觉,因为你创业的话身体必须要特别好,因为创业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我觉得我现在退下来到做投资是因为年纪比较大了,可能现在没有像以前那样消耗体力了,所以这也需要考虑。如果各位想要创业的话先去把身体锻炼好,然后再考虑创业。

  周鸿祎:我先说一点,刚才说抬轿子、坐轿子,其实是一个很公平的游戏规则。风险投资商有钱,他们拿来大把的美金烧,创业者主要烧自己的身体、青春和健康,最后要么钱烧完了,要么青春烧完了,应该在他们烧完之前公司上市、购并,大家来分钱,所以希望大家是财务合作社的关系。我是比较中立,因为我现在又可以当创业者又可以当投资人,是一个桥梁,所以当他们互相指责的时候我就说你不能烧投资人的钱,没有这个钱你做不起来。面对投资人我会告诉他们,创业者他们很辛苦,他们真的是在玩命,在博他们的青春,我觉得双方应该互相体量,是一个很好的关系。

  我这个角色现在比较乱,我有时候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首先有这么几点,第一,我的心态有很大的改变,做投资人,大家经常问问题的时候对风险投资还是不了解,老觉得风险投资都是一些吃肉不吐骨头的主,觉得是大老虎,但你辨别一个真正的天使投资他们从来不谋求对企业的控股。因为企业经过多次融资之后最大的股权不在创业者手里,但也会分散在多家VC手里。一上来说我要拿30%、50%,比30%太高了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的VC。包括做天使投资人我在企业里占的不会超过10%。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让企业成功,投资人因此得到成功,这个要靠创业者、企业家来做,而不是去靠投资人做。在一个企业里投资只有10%,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这样企业会有积极性。如果真的放一千万美金进去,VC会觉得安全吗?将来挣钱不挣钱再说,反正现在就10%、5%,这一千万美金还不如现在装腰包里。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游戏规则,可以让大家都遵守。

  我来学做投资,很重要的一定要明白在这个企业中我是一个重塑者的角色,我一定是提建议,最后他不听,我只能大哥企业是你的,赔了我们最多赔点钱我们还可以投别的,这次你一摔倒可能青春健康都没了,可能再也起不来了。真的一旦投资者把钱投多你企业里面,你要怎么折腾这个企业,他们只能在旁边看着,并说最好不要这样。所以我觉得有这样心态的VC可能才是真正的VC。

  我也见过一些人学我做天使投资人,也投了几个企业,每个企业都占了50%,每个企业都是法人。那不是风险投资。我还有几点看法不一样的,比如介入微观管理,跟企业保持多大的举例,我觉得这没有一定之论。跟养孩子似的,刚生下来的婴儿一定要天天抱着,到了10岁还天天抱着就有点变态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早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有一件事非常主动,我一定要帮助他规划商业模式,因为在融资之前你哪怕不是骗投资人,哪怕忽悠自己要把公司制定一个战略,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觉得我们国内很多公司,包括我自己最大吃亏的是好象知道自己做什么事,但没有办法把它调整成一个很清晰的战略。所以跟VC说清楚,融不到钱是一个小事,一个企业没有清晰的方向,没有一个好的战略,你自己带着企业、员工做什么?很多人都说我要做什么东西,然后说明天干什么?大家只好看别人,这样一个企业会失去方向感。在非常早期,作为天使投资人这个事情我一定要介入。

  第二点,刚才邓锋说不适应大家高调,理论上来讲我们都应该低调,但是我现在很多时候我出来讲,我就是想把一些VC的理念传授给大家,我们很多人光想从他们兜里掏钱,这没问题,但你应该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我跟许多企业讲,你可以在技术、产品上商业模式上创新,但有一个事绝对不能创新,就是资本游戏。因为这么多年它造就了硅谷、西方的资本市场,这个游戏规则没有创新的,要想把集体企业变成家族企业、哥们企业,按照自己的性子来那就不要做风险投资。所以我教育年轻人,你不能最后光想拿钱,又不想接受他们的游戏规则,最后这个合作一定是失败的。

  但在管理方面,我最后讲一点,我也同意他们的原则,就是说这个企业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一定会犯很多错误,不犯错误也不可能成长。在这种原则下,我也是不介入微观管理,他碰到困难和问题了可以来找我们,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解答。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是讲具体某个问题怎么解决,最重要的是把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把理念性的东西灌输给企业家,他成功了企业才能成功,我们才能挣钱,我们的投资才是成功的。我们最后不得以把创业者换掉,我认为从一开始就不该投资这家企业,你的投资就已经失败了。所以在管理方面,无论是天使投资人还是真正的VC,但是都是比较被动的做法。

  跟我原来自己做创业有点差异,我觉得公司赔了也很正常,因为愿赌服输,所有的VC、所有的投资人都是一个补充,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不断学习的能力。最后我觉得还是自己的能力能否决定这个公司能否成功,所以我们愿意帮他们成长。

  陈友忠:中国的产业链还是比较缺少天使投资人的,因为风险投资基本上是机构投资者,后面有一整套的投资流程,如果一个新创的项目只是几张纸,这个地方应该是天使投资很好切入的地方,在座的比较有成就的创业者,除了经营风险投资之外,有很多都投资到新创的项目,担任天使投资的角色。这里最有发言权的是周鸿祎,你认为天使投资者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和未来的投资者有什么样的互动?

  周鸿祎:沈南鹏进入投资界以后学会了含沙射影。因为他说,有些人做了20多年的投资。

  沈南鹏:中国还没有做20年投资的。

  周鸿祎:开个玩笑。我对天使投资的理解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找天使投资第一不是有钱人,别看邓锋是有钱人,但在中国比邓锋有钱的人多的是。在江浙一带,有钱的人多得很。但是我觉得很多的公司毁就毁在让一个不懂这个产业,不懂游戏规则的有钱老板投进来,所以我认为有钱人不一定就是天使。

  所以要找对这个产业有了解,对这个行业有经验,我们的价值不在于钱,你能找到的钱非常多,但是钱不决定你公司最终能不能成功,钱只是中间一个必要的因素,最终是能不能建立一个商业模式,建立一个强壮的团队,把后续的风险投资引进来,企业不断的改进产品和服务,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现在很多人都找有钱人要求投资,两个结局,一个是拿钱你又不懂,好一点的不管你,最后把钱都折进去了。要么对互联网怀有无限的憧憬,都说互联网挣钱,但你一做就赔钱。还有一种是挣点钱不容易,给提高投点钱,觉得不仅公司是他的,连你这个人都卖给他了。最后这个企业还是没有前途。

  判断标准是,天使投资进入风险投资,不应该占企业的10%的股份,第二这个天使投资一定在这个行业里做过。其他的角色我已经提到了,干三件事:一个是帮企业定战略,我们一块忽悠VC,得有一个说辞,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第二,扮演公司和VC的桥梁,很多人都问怎么找VC,我总结了一下写邮件肯定是不行的。最近有人在网上披露电话,你给他打电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他认识的一个人,通过朋友的推荐,他可能会认真的考虑。

  所以我认为天使投资人应该是扮演创业团队和沟通的桥梁,现在很多很优秀的,特别是像这种土鳖创业者,谈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包括双方的游戏规则,你给他拿一个方案,他拿回家一看不懂什么意思。包括投资之后,将来大家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有了VC会管多一点,没有VC会管少一点,两口子过日子还有矛盾。第三,在企业的第一年,婴幼儿期,我们确实得发挥随叫随到的保姆的角色,我记得当年硅谷有一句话,你们找投资企业不能超过30英里,因为创业者打架,你们可以迅速的赶到。

  我在第一年的过程中,要扮演一个教练的角色,VC投的很放心,有周鸿祎看着,不用花那么大的努力。但是当他们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比如有了100人了,到了开始拓展的时候,有一定的运营模式,就有更多的投资人参与,我们就会退到后面,那我干脆自己当CEO好了。

  最后一点,老是有人问天使投资人怎么挣钱,这个行业的人都是非常的聪明,包括所有的人,这里面的行规是谁都没有机会套现,大家都赌这个公司,大家才能一起挣钱。天使投资人在初期的一两年花很多的精力,但是回报要等到五六年之后,这是这个行业不成文的规则。就算我想套现,他们肯定不会把风险转嫁给他们,所以这是非常良好的产业链。如果你找到比较好的,他们自己都是非常好的天使投资人的角色,你找到对产业比较了解,又愿意帮你天使投资人,对你后续的投资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你为此付出的代价非常的小,5%和10%。

  沈南鹏:我有一个和你截然不同的看法,我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专门研究不相称的信息。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整个社会信息流是完全完整的话,不应该存在天使投资人的角色。社会往前走,当做中间人都被淘汰出去,其实天使投资人在共产主义还没有实现以前的一个社会主义产物。

  周鸿祎:我投资的公司都是当初没有人看好的。这不能说是信息不对称,因为我的眼光和沈南鹏差不多。但是我的观点就是,我从来不赌博,如果我要参与这个公司,我就通过我的努力把它变得更好。也可能说有的公司我就不提名字,我投了这家公司,今天可能发展的不错,但是我一半是投资人,一半是创业者。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亲自杀敌,我就躲在后面培训他们。

  沈南鹏:其实他们没有实现以前,看不到这种现象。我认为IDG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早期能够发现一个企业,扮演了部分天使投资者的角色。如果要投早期我们都要这样做,但这不排斥这样的企业在里面创造一些价值出来,能够让我们把东西看的稍微清楚一点。如果有两件事情发生是风险投资界的悲哀。

  首先周鸿祎同志讲到,如果我们投资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不是通过电邮,不是通过QQ,而是通过某一个朋友介绍的话这是风险投资的悲哀。我认为旁总51.com是我们红杉投资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果每个风险投资者都是通过所谓朋友、亲戚、关系介绍来而找到风险投资,把自己收到的信息全部删除掉的话我认为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

  周鸿祎:51不是我介绍的,确实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沈南鹏:风险投资的电话号码暴露是一个令人比较兴奋的信号,我认为也是一个悲哀,风险投资行业不是文艺界,当文艺界有300多人的电话号码曝光之后变成了一个新闻,但我认为风险投资界的电话曝光应该是可以的。如果大家素未谋面就可以把事情做成,我认为可以由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理性健康的标志。

  陈友忠:现在是提问时间。

  提问:很高兴有第二次发言,我想问周先生一个问题,刚才在演绎IT界网络界很经典的思想,我想问周先生,你刚才说了一个例子,投资者像一个孩子刚出生,或者出生之后培育他,长大一点后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来惯着他了。实际风投要投多大岁数的企业?是八岁的孩子?还是二十五岁的孩子?

  陈友忠:这中间不同的投资商可能有不同的切入点。天使投资人的小宝宝没有出生可能就投了,是这样的状况。

  林欣禾:新浪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天使投资人投的,因为天使投资者不需要回去给你写报告或者跟其他合伙人去谈,像我个人看一个项目,跟我以前有关系的,只要我感觉是对的我不会看那么细,不会每一个东西都看,因为我不需要写一个报告,这就是为什么天使投资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创业者只有一张纸,初步想怎么样去创立公司的时候,就像当时我们几个创始者也没有什么概念要做什么,只有一个大的感觉要做华语,其实当时没办法跟VC谈。

  因为VC本身是拿LP的钱,而不是自己的钱,所以他要对LP做报告,还有很多的合同,里头有很多法律上的约束。所以他做事情会比较慢,就像周鸿祎这边,不管怎么样他都是自己的钱,最多跟老婆说一下,老婆通过就可以了。不过做全球投资的话,周鸿祎从前线退下来,觉得做的很累。因为你的公司像我十年前创业的时候,其实我是非常没有经验的,融资怎么做我也没有经验。如果想做天使投资人的话花的时间很长,基本上没有办法投太多公司,投多了会非常累。

  我做VC看公司的时候也都喜欢看规模大一点的,因为规模大的公司,CEO已经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运营方式或者是想法,或者对他自己的商业模式也比较了解。这样我们做VC投项目不会像邓锋讲的,还得帮他找这个人、那个人,还得帮他们解决每天碰到的人事问题。如果每个VC这么做的话,他的事业就没有办法做起来。

  如果要做天使投资人的话要把自己的项目变少一点。如果你的公司还是很小,就几个人,拿VC的钱可能不是很恰当,应该拿天使投资人的钱。如果做一个网络行业的人找一个做房地产的人来做你的投资人的话你将来可能会后悔,因为他对你的帮助不会那么大。所以尽量想办法找一些跟你的行业有关系的人来做你的投资人。将来VC进去的话,如果看到以前做过的事情跟这个公司有关系的话,我们也会比较放心。

  邓锋:我觉得像鸿祎那样有钱又有胆量的人并不多,我自己了大概投了十几家。我还有一个想介绍给大家的,当你在公司很小的时候,你又没有钱,又不认识很懂的人的时候,有的VC如果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在大的公司里做过VP,有很好的想法出来,VC在美国是很受欢迎的,等于你在VC那儿上班一样,不定的是从三个月到一年,给你工资和提供办公室,但这也可以帮助你早期开发的方法。我们现在尝试用这种方式做一些东西,用这种方法给那些想创业的人来提供的一种方式。

  沈南鹏:我感觉一个界限就是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之间的界限,从阶段来讲就是人和模型的问题,如果这个队伍已经准备好了,有很好的CEO,风险投资是应该可以考虑的,模型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说今天的商业模型哪怕是在一个做了一两年的公司还是可能改变的,如果商业模型不变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人不齐全作为风险投资可能比较犹豫。这就留给了所谓天使投资者这样的人进来。

  第二,在座的很多都是创业者,我个人感觉风险投资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方式,钱和投资是两个概念。我们在后面对接的是一个资本市场,所谓上市。上市这样的事情跟传统的100年以前做商业有什么不一样?就是现金流和一个企业的区别。企业可能很赚钱,但找不到风险投资,做餐厅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自己赚现金流的办法,就买一块地,因为地会升值。在里面做一个

美食餐厅,自己下出。还有一个是自己开一个200—400家的店,每一个是快餐厅,200平米,能够最高效率,东西可能不是很好吃,可能将来会变成一个品牌。所以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你首先问问自己,声音是往哪个方向走,如果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的话,不要让风险模式参与,当这个矛盾出现的时候双方会很不愉快。所谓的风险投资后面是资本市场,这个资本市场希望大家往好的方向发展。

  提问:我要三个问题:第一,请问沈先生,因为上海是物流中心,如何打造一个百亿级的物流企业,你有没有挖掘这样一个企业,如何找到未来这样发展的企业?

  沈南鹏:可惜现在我对这个行业了解不多,所以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

  周鸿祎:我不是有意要羞辱你,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率。沈南鹏,我怎么能挣到你那么多的钱?他永远也不可能告诉我。我有一个问题很愿意和大家分享。大家和VC打交道一定要有一种心态,你一定会被VC很不客气地打断你的话,一定会被VC挑战你,你可能准备好了几个小时发表滔滔的演讲,VC可能回了一句话,就会说这个我知道了,就会问你很多问题,你自己感觉像傻瓜一样最后灰溜溜走了,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真正寻找投资的创业者就是被不断的挑战和磨砺,每一次挑战都会自己哪个地方讲得不好,如果每一次见VC都能够很坦诚接受被凌辱、被挑战,这是首先做一个成功创业者的开始。千万不要信网上自吹自擂,我已经拒绝了38家VC的投资。当年王志东讲当年去美国融资,其实到现在这么多钱,大家拿钱都不容易。

  你在屋里对着镜子练,到最后用清晰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你要有屡败屡战的准备,见很多VC,最后才有可能拿到钱。所有人到赌场输了都不讲,赢了都会讲。我和沈南鹏这么熟,我们做案子也是要谈好几次的。他们几位脾气都比较好,如果像IDG的周全脾气更急躁,如果把这看成是对你的磨砺和挑战,更正你自己的想法,即使VC没有给你投资,你也从他身上学到了东西。刚才那两位创业者不要怀恨在心,说我哪里是天使,简直是魔鬼。

  陈友忠:在座的几个人都曾经是创业者,跟VC打过交道,做过融资,现在做投资者,面对很多的创业者,怎么去挑好的项目。

  你们给在座的创业者做融资的时候有什么忠告和建议?

  邓锋:我非常同意周鸿祎的意见,非常的中肯。我觉得第一很多人容易犯罪,做什么不管先把计划给我谈一遍,VC早就不感兴趣了,要谈的很具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团队,我看很多计划里把团队放到最后,其实VC看团队也很重要。第三,不一定是技术方面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销售模式。这三点是我们看的最重要的。另外,在今后的发展中,很多人光讲能赚钱,但从VC角度看,其实三个是都要考虑的,第一是长期来讲能不能够赚钱,有没有赚钱的能力。不一定今天赚钱,但是你做的这个产品等等如果不能赚钱VC就不会投。如果光赚钱VC也不会投,他们要看有没有发展潜力。如果你开一个餐馆赚钱不见得开十个餐馆也赚钱。第三就是看有没有长期赚钱的能力。很多人忽视了这点。

  沈南鹏:我觉得应该看人和商业模型。商业模型邓锋也讲了,关于对整个市场的容量有多大,我觉得从看商业模型来讲,VC之间有时候差别不是特别大。尤其是对这个市场比较熟悉的话,有时候得到的结论比较相似。另外看人上也有所区别,很难拿一个尺度去量这个人能否胜任这个事情。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你对事情要充满一种热情和坚信。刚才周鸿祎讲到了分钱的问题,我感觉一个好的创业者不应该只看经济上的收获。不是讲大话,如果创业者只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一个最健康的想法,说我这个什么时候卖掉,卖给谁,这家公司怎么做,我想最开始是应该把事情做大,能够在行业中建立一个有地位的公司,一定要有这样的宏伟大志,一定要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创业者有没有为这件事情的相应准备,比如以前你没有干过零售,或者你以前没有干过IT现在要用IT解决问题,这肯定是一个弱点。即使风险公司投了你,你以后也会碰到很多问题。创业现在是一个高涨的时期,但是感觉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准备好之今天如果有泡沫的话就应该避免这样的泡沫,除了钱以外,每个创业者自己做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准备作到一定的工夫。谢谢。

  林欣禾:大家都已经讲的很到位了,我唯一可以加的就是要拿到钱,有时候钱拿的太快太早,对你这个公司来讲不是很健康。因为钱拿的容易花的也容易。因为这是经验之谈,像周鸿祎讲的,VC不知道看了多少家没人理我,最后你终于拿到钱的时候你会对钱比较珍惜,珍惜的话做事情会比较谨慎。这并不是说你比较聪明、比较笨,时机好或者不好,钱一下拿到的话对你个人的观点会有一个很不好的影响。

  所以,这样的失败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要多花一点时间,拿到钱对你的思想和对下一步走的方式来说并不是坏事。这是我的一个忠告。

  另外,人家最后投我的原因,大家做生意都想赚钱,这不用说了。要看创业者想不想成功,其实成功和赚钱是有一些区别的,但一成功就容易赚钱,这大家都知道。不过有很多时候我看很多真正成功的创业者心理有一个理想,他想要做一件事情,改变一件事情,但是他的出发点可能是因为改变这个事情因此而赚钱。但真正做的时候,因为他一天24小时做这个事情根本没有时间花钱,钱都放后面了,钱都不重要了。所以我很注意这一点,这个人是不是不管如何都想成功,宁远先死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失败我觉得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以前没有经验,队伍齐全不齐全,坦白说任何一个创业者,特别是年轻的人,肯定没有什么经验,我觉得也不要因为这样而气馁,我的竞争者都是有多少经验的人,这倒并不是很重要。我觉得有经验的人思想会被限制住,因为他知道水有多深,反而不知道水有多深的人愿意跳进去,一直想办法去生存的人对我来讲还是喜欢投资的对象。

  提问:我想问沈南鹏,很少有同行成为一个很好的成功的企业家,你做到了,您在同行当中有哪些技能和经验对您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有所帮助呢?谢谢。

  沈南鹏:首先我不能称自己为成功的企业家,毕竟“协成”不是最大的企业。我感觉同行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能够在一些宏观策略上看问题,而且看过别人失败的东西,所以可能在你做企业的时候,到了一定的阶段能拿它做类比的时候,在以前帮你融资企业,他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他们这么做有什么样的后果,对自己可能有一个帮助。比如专注型,这在投资里面可以学到的东西,所有海外的上市公司,当时国企上市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的主业是什么,怎么有这么多副业,其实到了最后做自己的企业中会发现,这个行业中有很多令人激动的机会,都要做,只能先做。这是一个企业,尤其是融到钱的企业可能会迷失方向的地方。

  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做好做大我认为是初创企业非常重要的,如果有的话也是同行们可以学的一点点东西。

  提问:项目的信息怎么能够有效地到达创投公司手上?如果创投公司都没有回复的话是不是要电话追问?

  邓锋:几种方式,通过发邮件也可以,我们都有名片,也可以送过去,或者通过你的一些朋友,天使投资人等等其他的方式都可以,我觉得现在渠道是畅通的。现在我们拿到的商业信息太多,每天都能收到好几份,怎么让VC很快地看,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感觉你这个有意思,我们肯定不希望看到一个厚厚的计划报告,我觉得这种一看就烦。最好有一篇的介绍或者是一个十多页的幻灯片,上面不要写很多的小字,放很多东西在上面。没用的,很简单把你的概念说清楚,可能VC觉得可以会打电话找你。

  最关键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而不是什么样的渠道,什么样的方式引起VC的注意很重要。

  沈南鹏:我从美国红杉这边的合伙人学到了一些东西,千万不要忽略了那些从陌生的地址来了一个商务计划书。第二,沿着邓锋讲的东西,你能够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把你的商务计划书和想法描述出来。按照美国合伙人以前的经验,能够在你的名片上用一句话把你的商务理念和想法、实施概括出来,可能这是一个值得去看的。如果作为创业者也应该做这样的尝试,能够在很短的语言空间中把你的想法比较好地描述出来。

  周鸿祎:其实说是这么说,我觉得沈南鹏每天不睡觉看所有的邮件我是做不到的。我和IDG合作很多年,他们有很多案子不是自己等,而是自己发现。如果你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可以发布出去,在网上有一定的影响,有很多人讨论,这样会给你的案子增加权重。因为他会更相信别人的评价,比如说我们聊天说有一个网站,这时候他回去就会看。只是靠一个计划书寄过来,平均每个计划书就给30秒,快速看一下,也不见得每一个都有好的反映,我个人觉得通过邮件还是有点弄彩票的感觉,所以还是要想办法通过其他的外部因素来影响投资人。

  陈友忠:风险投资的投资就像男女孩子结婚一样,这边有一大批的创业者,这边有一大批的投资者,就是没有办法合作起来。投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样的阶段,什么样的特质,我这里帮主办单位做一个广告,清科公司有这样的中介服务,过去两三年帮这几家公司成功融资,通过某种程度的中介服务,这两边的群体知道什么样的公司对你的项目有兴趣,这里面可以谈一谈。

  提问:我想问,在创业初期的时候怎样平衡要生存,能挣到钱,使企业的人生存下去,把工资发起来?另外一个问题,做一样的事情,做专做精,怎样平衡?找钱确实很困难,有钱投进来,你的钱会很快的发展,我怎样用找投资人的时间找客户,也会给我带来几十万、几百万的发展。

  陈友忠:短期要过日子,长期公司又要建立一个核心竞争力。

  林欣禾:你在找钱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做产品,没有时间找客户。你得好好的琢磨,我也没有特别的答案,当初我也经历这样的事情。我也很矛盾,有的时候花很多的时间找钱,结果钱找不到,工资发不了,团队也不见了,大家都走了。我的感觉是还是要考虑你最主要想做什么,一个刚开始的公司容易发生的是你爸爸、妈妈、朋友都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自己要有中心思想,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这样的话你和VC聊的时候就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投资者就会相信你。我觉得你的时间应该花在找钱的同时,在产品上做的更好。你在和投资者聊的时候自然而然这个东西就出来了。

  邓锋:我个人的建议里,你不要为了钱牺牲你的长期的目标,因为长期的话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想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没有市场,我做另外一个产品。不是说你卖一点就能停的,因为还有客户支持,你的销售团队能卖那个东西,不是想卖你主要的东西。我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为什么这是VC的作用,你要做一个专注的事情,你现在没有近期的收入就要靠别人的钱来帮你。有时候找投资者可能就是给你点钱,有时候比你做副业要好。

  陈友忠:也就是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占着田里的,不要忽略长期的方向。

  提问:我是环球企业家杂志社的记者,请问林欣禾先生,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DCM刚刚投资了当当,我想问一下,当当正处在网上书店向网上商城的转变的过程,你们是不是看好他们的发展前景,你们希望他们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林欣禾:在我们项目投资的看法是,国内的电子商务会起来。当当在国内的品牌已经很多年了,很多的网上消费者对这个名字非常的熟悉,我们觉得这个团队已经做了这么多年,已经有它的经验,已经做到了第一名。它的品牌在线上消费者非常的明显,非常的响亮。它是以书做起家的,按照这个系统可以把生意扩展到其他的项目中去,我想这是我们投资的主要的原因。

  提问: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我想问沈南鹏,大家都知道“协成”是一个没有太多核心技术的网站,相对于百度这样的技术导向的商业模式,您当时是如何面对风险投资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新的质疑,现在又转换了位置和角色,你现在是投资者。您如何看以商业为导向的项目?

  沈南鹏:百度是技术非常强,但是也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企业。很难说市场营销,从商业壁垒建立起来的企业更多,商业壁垒是什么呢?有人要问我“协成”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外面看到的发卡,我认为是我们的希格玛系统,这一个把技术在流程上得到充分运用的很好的例子。这方面有没有技术含量,有的。是不是不可跨越的技术的产品,不是的。别人能不能赶上,我认为不可能,这是需要和商务和后面的流程紧密结合的,如果你没有办法做到一个月50、60万机票,70万个房间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办到。

  所以我在风险投资的时候都被问到这个问题,你这个模式可以被拷贝,但是会发现“协成”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所以我相信在中国很多所谓通过商务壁垒建立自己的致胜之道的企业。可能有的企业并没有核心的技术,这个技术所谓别人可以拷贝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做的好可以把现在的领先作为永远的领先。

  提问:科学时报记者,请问周鸿祎先生,你觉得现在在中国天使投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如果是的,为什么?

  周鸿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座的都是天使投资人,因为他们都有钱,也有经验。这个产业更加成熟,因为原来中国互联网第一拨人没有毕业,都在忙着自己公司怎么走,是不可能有人考虑把这种经验传承下去。像美国硅谷今天虽然很多有著名的VC,也有像邓锋这样成功的企业家,甚至有的人还在某个公司做高管,我觉得天使投资人群体的出现,意味着这个产业更加的成熟,不仅是更多的钱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来,更多的是做企业的经验被传承下来,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想中国还有很多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只不过他们都比较低调,只有我经常跳出来说说话,我相信中国还有很多比我更好的天使投资人。

  提问:我们企业在跑马圈地,不超过一个月,在多方的打听,也有很多朋友给我建议,他们说不要对每个人都说出你企业想干什么很多核心的东西。这样我就有迷惑,我想问VC在这方面有没有道德的约束,来了以后我就说我们企业准备怎么样,其实有一些核心的节点对某些企业有很大的益处。第二,因为比较忙,可能有一些中介公司来跟你表决心,说态度,我不知道VC是怎样看这些中介公司的?

  沈南鹏:我看周鸿祎对这个问题有一些强烈的反映,在他强烈反映之前我说一些温和的反映。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感觉很多的创业者有这样的顾虑是非常自然的,每个人对自己的商业模式都很有自信。有两类是比较大的,一个是所谓的技术,你做了别人拷贝会有时间上的因素,还是有竞争上的因素。第二是跑马圈地,如果第三家公司九个月以后再做就没有希望了。

  回到我前面回答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的成功是靠逐渐积累的商业模型,而不是靠某些高深的技术,一个好的企业的成长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我很难相信企业在一两年里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有些奇迹,比如说分众,我把分众称作是商业奇迹,这种情况是不太经常会发生的。你们有这样的顾虑是正常的,而且作为风险投资者,应该有这样的职业道德,在了解商务计划的深度和在竞争者之间微妙的关系,我相信一个有职业操守的投资者会在内部有一个比较保密的措施。

  周鸿祎:我之所以想回答这个问题,每次开这种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我有两面性的看法,第一,一个企业想成功,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我受不了有的创业者自己的核心,我公司的核心不能告诉你。我觉得如果你这样的话,最好不要找投资,因为你只要把这个网站发布了,大家可以在你网站发布以后,我觉得中国人的抄袭能力是非常强的。大家看看今天有多少家Mysbase?大家东抄、西抄,最后的竞争力我认为靠团队的执行力,不断积累的壁垒。

  作为创业者,特别固执的认为这个主页十分的重要,我认为这种企业我个人建议,这种情况不要投,这就是

可口可乐的秘方,这个投了企业的风险就没有了。第二,对于VC来讲,我很公正的讲,我觉得VC也是有利益的,也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一个中立机构,你在找VC之前首先打听他投了哪些公司。假如说沈南鹏投了分众,你不能在一个楼里弄几台电视机去找他,这一点意义都没有。

  投资商不能承诺,特别是在中国,百分之百看完这个商业计划就烂在肚子里了,如果他投资过同类的企业,很难说在哪些信息中有交流。你自己要慎重,更多的是要讲你的模型、市场、你的团队太多的细节不应该讲,应该你自己把握。我最反感的是,我看了不少的创业者,一没有经验、二没有执行力,无非是从美国抄的一些东西。而且和VC谈的时候模棱两可,不好好说,说自己有主意,我不看好他们,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把责任推给VC。

  我有时候谈的时候就说,我不听,中国现在有100家在做分类信息,最近我看这样的商业计划书,每家都收到了至少20份,是谁抄袭谁呢?

  陈友忠:今天早上倪正东在他的报纸中提到了今年下半年的股值比上年多了50%,估计下半年会多25%,这可能会有回暖。在座的各位在过去的时间里积极参与中国的投资,你们认为中国的风险投资有点过热吗?这当一个结论吧,从邓锋这边发表一下观点。

  邓锋:我觉得整体不能算过热,首先第一,肯定要比以前高。在某些地方过热,但是个人的看法不一样。

  沈南鹏:我感觉有两个观察,在互联网里相对来讲追逐的比较多一点,供求关系不能说不平衡,作为一个比较理性的投资者,可能会有自己的称,要坚持自己的基本理念,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化追求热点的企业。第二,中国的行业还是比较广泛的,最终是实现整个基金的回报,而不是在某个领域里做得怎么样,在这个领域里,还是会多过我们以前所看到的状况。

  林欣禾:我比较同意邓锋讲的话,我觉得现在有一些过热。最近谈的web2.0的东西,刚开始谈的时候还可以,后来很多人都在谈的时候价钱就往上走了。一些上市的公司因为回报很高,所以融资的公司价钱就跟着上去了。我觉得现在有很多的冷门的东西,这里就比较少人看,还是比较低一点。中间这一段价钱也比较高,因为比较容易让VC放心一点,在没上市之前这一段有一点过高,因为还没有到那样的程度,不过看的人多所以高一点。

  周鸿祎:我看的范围没有你们那么广,我更多的关注的是互联网服务,先声明一点,我从来不认为我投资的企业是web2.0企业。早期的学术讨论是很好的概念,现在成为一个筐,什么人都往里东西。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web2.0从一个时髦的概念到现在已经臭大街了。所以大家不要动辄就说自己的企业是web2.0。刚才主持人让我谈总结,我的观点是互联网有点热,看到很多的企业,拿到的融资的价格有点离谱了,而且很多的企业其实不应该拿这么多钱,他可能也能拿到很多的钱。他也不知道怎么用,在整个的市场里烧钱,导致所有的市场成本提高。

  有两个东西永远不会改变一个是商业永远是循环的,当达到热的时候,必然向反方向发展。第二,商业成功一定是概率,并不因为投资多了,投资商多了,我们成功的公司就会多。在新一拨的互联网公司里,我认为只有5-10家会做起来,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管有多热,不管自己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都一窝蜂的进来捞钱。

  今天别说拿不到的公司,即使拿到钱的公司也不可能成功,甚至是今年年底拿到钱的公司他们把钱花掉,然后他们死掉。但是每一个成功公司的背后,后面都有50家或者100家不成功公司的代价。

  今天web2.0有三个最大的危险:

  第一,我们讲做事要专注,很多web2.0根本就不是一个公司,比如博客,它就肯定能成为一个好的模式吗?哪个公司没有。最近有一些人在炒地。BBS里很多人在炒这样的文章,很多的2.0只是一个功能,这个功能仅仅是一种思想,没有技术的壁垒,也没有时间上模式上的壁垒。新浪、搜狐、百度的公司很容易把这个功能加入到现有的产品中,这个web2.0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2.0公司只是陶醉在自己拿到的概念,这种功能不是革命性的、也不是颠覆性的,当明天互联网巨头都把自己的公司加入类似的东西的时候,你怎么办?

  第二,最近我看了一些文章,这也不是媒体的过错。我看到web2.0先锋的采访,我觉得他们一定会死掉。他们处于无知的状态,他们不知道这个企业最火热的Google后面也有很多的商业的人,有完整的系统。新浪、搜狐表面看没有什么,背后有一套完整的商业体系支撑他们运转。我们的web2.0没有这种经历就说,我们2.0不需要很多人,七八个人就可以了。或者web2.0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你要做公司,要做服务,要做品牌,要做推广。作为web2.0的创业者,如果你能意识到你的不足,你能不断的学习,你还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缺陷不是缺陷,而是朵花,而认为自己是新经济的代表,最后他们都消失在互联网泡沫的破碎中了。

  第三,我想提醒web2.0的创业者,你要正视现实,不是和圈子里的朋友吹,商业的获得是真金白银。

  陈友忠:谢谢各位的热烈参与,也谢谢清科公司,谢谢在座的各位朋友,今天会议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