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本期封面故事讲的是海南航空如何与金融行业多年思筹、浅尝辄止、另谋产融结合新格局的故事,也可以说,这是海航两位实业家(陈峰和王健)的心路历程。 
  从某种意义上,海航领导人眼下的选择,正是当前实业家对金融所持态度的一种代表。

    海航进退金融

   进入21世纪,迎接海航的是中国民航业惊心动魄地大重组和大收购,在这场暴风骤雨般地大改革中,民航总局鼓励3大航空集团重组框架外的其他航空公司自愿组成新的航空集团。是被收购入三大,还是自己举旗大举收购成为第四家集团?海航选择了大刀阔斧的收购。
    在重组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和山西航空之后,海航股份营业额达到50.28亿元,相当于1999年的2.78倍;总资产规模达到194亿元,为1999年末的2.94倍。海航股份的规模得到了非常规的大扩张。[详细内容]

   海航创始人陈峰以及隐藏起来的那个人

  从创建到现在,在海航做了十多年后,陈峰得出一个“草根理论”:“中国企业家是草根,在政府面前你永远是草根。”除了他为自己贴的这个标签,海航十多年的历史,还留下了两个拥有共同事业的男人相连而又交错而行的足迹。
    海航共有4个创始人,其中陈峰是最早来海南闯荡的。1990年陈峰出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把王健等几个民航人聚集到一起,开始负责组建海南航空。陈、王是民航总局机关的同事,很早就认识,陈峰说:“他(王健)年龄上比我差远了,我跟他不是一代人。”当时王健是年轻的大学生,年长的陈峰自称“老革命”。
[详细内容] 

     海航董事长陈峰: 有限度地进入金融

    中国企业家》:你对海航前十几年发展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陈峰:海航在中国民航改革开放政 策的引导下,成功运用了中国和国际这两个资本市场的机会,坚定不移地发展主业。从创业1000万开始,经过十年 的发展,现在和中国航空三大集团平分中国90%多的市场,应该说不能不令业内刮目相看。海航的运行管理,包括飞行技术系统,都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中国民航的其他几家,没有5年赶不上我们。[详细内容]

  实业家真的会退出金融吗

    德隆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产融结合风险的深切关注,开始意识到进入金融就意味着风险;人们重新审视国际上成功案例,如GE模式、美国财富100强企业的产融结合方式等,思考金融是否是成为国际大集团的必要条件之一;并重新考量产融结合的风险收益等。
    不要以为德隆出事以后,产融结合就走 进了死胡同,实业家们因此找不到进入金融业的通道;也不要以为德隆出事以后,实业家玩不转金融并纷纷淡出;更不要以为德隆事件以后,投资中国金融业的都将是国外财团,——事实上,上市公司、民营产业集团成为进入中国金融业的主要力量,并使得产融结合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详细内容]

欢迎各媒体合作,来电:010-82628888- 5607;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网友投稿: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中国企业家》、 新浪财经

本期制作:张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