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特别策划

产经 | 新闻总汇 | 国内 | 国际 | CBS | 会议 | 管理 | 招商 | 人物 | 商学院
滚动 | 总裁在线 | 专题 | 职场 | 生活| 专栏 | 评论 | 区域 | 回顾 | 封面秀
股市论坛 沪市 深市公告 理财 银行 外汇 保险 期货 基金 债券 招银财富 | 点金理财 | 网上银行 | 信用卡 | 金葵花理财
股票首页 行情 新股 中小企业板 及时雨 要闻 焦点 公司 热股 模拟股市
股票代码 股票代码检索
 

    一个教授、一份报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国家工商总局那份《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把涉嫌垄断的矛头清晰地指向了柯达、微软、利乐三家企业。
    柯达喊冤、微软否认、利乐沉默。面对垄断的"指控",尽管三家企业的反应大相径庭,但都是一样的态度:不承认。不承认的理由很简单:理不服人。说话要讲道理,告人要有证据,法规没有、垄断也没有搞清楚,凭什么说我垄断?
    十年也没有出台的反垄断法再一次被人们提起,什么是垄断,反什么垄断,甚至该不该反垄断,这些至今都还没有定论。 反垄断引发出众多话题:反垄断会不会影响引进外资?怎样平衡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有无办法防止各种垄断势力同流合污?

柯达:不想被冤枉

    对于涉嫌垄断,柯达第一个反应是备感冤枉,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回击。[全文] [发表评论]

    柯达不想被冤枉
    “沉默可能是金,但是柯达必须澄清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沉默就可能被误解的情况下,柯达愿意第一个打破沉默。”一向敢做敢为的柯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叶莺第一时间就对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反驳。

    柯达没有垄断行为
    在叶莺看来,柯达取得现在的竞争优势是完全的市场行为的结果,胶片行业经过了100多年的竞争,优胜劣汰,目前在全球也就剩下很少的几家企业,这种高度竞争后的结果就是领头的企业会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引发争议的98协议和柯达乐凯合资
    叶莺称,当年柯达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政府两委三部达成的旨在提升整体中国感光行业水平的“98协议”,是完全基于中国政府的工业政策,被中国政府方面评价为国企改革的成功范例。
   “乐凯与柯达合资,同样是基于提升中国感光行业整体水平的需要。柯达愿意以技术、资金帮助中国感光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别的企业也可以找乐凯谈合作,而柯达最充分地尊重乐凯的控股三原则。”

利乐:低调企业能否过关

    尽管占有中国95%的市场份额,尽管在欧盟曾经被认定为垄断,但是利乐还是一口否认自己有垄断行为。[全文] [发表评论]

    利乐在国内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企业,如果没有这次垄断调查报告的出现,利乐的见报率和上网率绝对不会有这么高。
  对于很多人来说,利乐公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家瑞典企业产品利乐装几乎无人不知,陌生的是除此之外,人们对该公司的情况却又知之甚少。
  对于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利乐方面只是强调自己没有垄断行为。针对涉嫌捆绑销售包装材料,利乐中国商务总监吴重宽认为,那是“我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利乐的祖国瑞典似乎并不认为利乐无辜。新近出版的瑞典《每日新闻》这样描述他们本国的企业:利乐公司被指责在亚洲使用了不光明的生意竞争手段,不择手段地增加市场份额。

利乐在中国有95%的市场占有率

微软:反垄断能伤得了我?

    在反垄断面前,微软面子上似乎永远都不失“霸气”。全世界都在反微软垄断,但是反了20多年后,微软越来越强大。[全文][发表评论]

    最没有争议的垄断魁首
    除了盖茨的一带而过,微软(中国)公司至今也没有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和其他涉嫌垄断的公司不同,对于微软“垄断”的判定似乎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反微软垄断还需时日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任何企图仅仅依靠市场手段就想打破微软的垄断地位是不可想像的。
    能够打破微软垄断的主要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一个就是包括以Linux为主的开放源代码和IBM、Sun等各个层面的市场竞争力量。

    乐观预测:1-2年瓦解微软
    对反垄断充满信心的人士估计,微软的全球垄断地位将在一两年内加速崩溃,首要的原因便是Linux等非微软产品获得全球各国政府支持,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悲观看法:一切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首先对于欧盟的反垄断来说,对于国内企业没有任何意义,国内企业反微软垄断往往要和这些企业的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利益很少或毫无利益,则证明意义不大。

    反垄断问题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如何看待吸引外资?怎样平衡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有无办法防止各种垄断势力同流合污?这些问题比如何实现反垄断更难回答,但又必须予以回答。[全文] [发表评论]

    在引进外资和保持产业安全上如何平衡?
    可口可乐一来,中国碳酸饮料市场被打没了;宝洁一来,日用化工品市场基本没了……还有啤酒、汽车轮胎等等。
    这些仅仅是个开始,如果跨国公司逐渐从“产品垄断”推进到“资源垄断”和“资本垄断”,那才是“真正可怕的前景”。

    怎样兼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
    时下,反垄断和保护民族工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沾染了很多民族情绪。零售业全面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度,政府应立即着手研究后WTO时期对外资的调控手段,参考他国经验,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突出对民族企业的政策支持。

    有无办法防止各种垄断势力同流合污?
    事实上,当前和今后我国从制度上消除行政垄断命脉产业的根源,在实际操作中将不可避免地触犯相当一些既得利益。这些既得利益,常常与“国家经济安全”、“意识形态”、“政府监管”、“公共利益”以及“国家竞争力”等等名目纠缠在一起,难以识别和区分。因此,破除政府垄断的体制改革,不是一件容易操作的事情。

    反垄断法不是专门针对谁,反垄断法不会考虑企业的国籍,它甚至不考虑限制竞争的行为是源于国内还是国外。
尽管诸如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这样出于保护公平竞争的法规相继出台,但自1994年5月成立反垄断法起草小组以来,反垄断法依然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全文] [发表评论]

    反垄断
    最大特定:反行政垄断
    最大问题:谁来执法
    最明确认识:反垄断不分国际
    相关链接:中国反垄断法发展进程

    专家观点:
    六部法律已构成反垄断法雏形
    反垄断法有效规制行政垄断
  反垄断法只束缚滥用自由
  反垄断法不是弱势企业的保护伞

本期制作:吴芸菲

欢迎网友投稿、赐教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各媒体合作,来电:010-82628888-5607;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网友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科技智囊》杂志、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