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金手铐” 认股期权制度光环褪色

2001年07月13日 12:59  中国经营报 微博

  不久前,认股期权制度还被公认为是对员工、公司和股东都有利的激励机制,不过90年代末期随着网络公司的大量采用,导致认股期权被过度滥用,现在专家和股东已对无节制的发行认股期权提出质疑。

  认股期权(也称股票期权,选择权)兴起于美国,是企业通过对员工发售本公司股票期权,而对员工的一种激励方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制度在美国大行其道,并迅速流行于世界各地。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制度,认股期权制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的好处是显见的。这种制度打破了股东和员工的界限。公司以低价向员工出售认股期权,形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关系。这样可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从公司方面讲,省却了向员工支付高薪。而员工也可享受以认股期权支付薪水的减税好处。其他股东也能受益,因为虽然股权被稀释,但努力工作的员工可以改善公司的效益,股价自然水涨船高。这样可以使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在认股期权兴起的早期,通常只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获得认股期权。后来,认股期权逐步走向普通员工。随着网络公司的兴起,认股期权的发行则步入了泛滥的地步,于是,这种制度的黑暗面也开始呈现出来。

  首先,遇到经济不景气或一旦公司经营不力,认股期权就会大幅缩水,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据统计,目前美国有多达1000万名企业员工持有本公司的认股期权,远远高于1991年的100万名。去年大型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薪酬中,认股期权占87%。当股价上涨时,持有认股期权的员工便会大发其财,例如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在2000财务年度,从认股期权中获利达156亿美元,比起约130万美元的薪水加红利有天壤之别。当公司股价下跌,认股期权就会大贬值,许多员工甚至面临失业。这种现象在网络公司尤为严重。

  其次,公司效益受损。当股价江河日下时,许多公司却以更低的价格释出更多认股期权,以避免员工遭公司效益不佳的影响。部分公司还重新订立认股期权的价格,以弥补员工损失,这已完全违背了认股期权用来奖励效益的初衷。个人电脑巨擘戴尔[微博]公司由于员工补偿计划推行失当,目前正在以每股47美元或每股溢价23美元的高价回购自家股票,导致公司现金流量大减。

  根据戴尔最近向主管机构申报的资料显示,过去四个季度以来,戴尔共以7.5亿美元的总金额,从机构法人手中回购股票。为了降低提供给员工认股期权的成本,戴尔公司几年前推出每单位75美分的认股期权供员工认购,数年来戴尔就是以这项认股期权计划的收入作为摊平发行新股所需的成本。直到去年秋天之前,员工认股期权计划尚属顺利,因为当时戴尔的股价一直高于约定买回的价格。但如今,随着个人电脑股价挫至低档,戴尔履行回购股票所投入的现金数量庞大,势必将使戴尔的现金流量大减。以最近三个月而言,戴尔公司的股价比每单位认股期权的执行价平均少了22美元。像戴尔这样实行回购股票的公司还有很多,就连微软[微博]公司也有过溢价回购股票的举措。

  此外,认股期权制度有时容易产生欺诈。由于奖励制度与公司盈利挂钩,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公司的每股盈利升高至一定水平,便可获得股份。这类奖励计划听起来合理,但由于每股盈利可以通过种种方法暗中操纵,所以,即使公司业绩并没有根本性长进,首席执行官也可能获得奖励。

  以前很少股东反对股票认股期权计划,现在股东也有话说了。据统计,去年由公司提出的认股期权计划有10件因股东投票反对而作罢,而1997年只有3件。

  就连协助公司制定股票认股期权计划的咨询公司,都觉得滥用认股期权是过犹不及、本末倒置。虽然没有人士主张完全舍弃认股期权,因为这种“金手铐”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好方法,但专家已开始质疑这对公司的好处。部分投资者也建议,现在公司的“酬庸”做法应该改弦易张。刘丽娜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