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指点大京九经济圈 政府成本定竞争力

2001年07月10日 17:49  粤港信息日报 

  本报讯记者田爱丽报道 正当中国加入WTO的曙光已清晰可见的时候,在2001年大京九物流(常平)论坛上出现的樊纲,针对全球新一轮的经济一体化,结合区域经济协作地带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了一番评点。

  加工贸易提供中国大发展机遇

  对于加工贸易,国内曾引发过很大的争论,樊纲指出,世界范围的加工贸易和世界领域的零配件采购,导致了全世界的物流要素相互流动,已经很难界定商品的国籍了。对于这样的经济一体化体系,如果中国不成为其中一个环节的话,就不存在所谓的要素流动,“人家不和你玩儿”而逐渐被边缘化,这样很可能会惨遭世界淘汰。但是,中国一旦加入到全球生产和物流网络,科技创新也会随之而来,而中国则可以一边壮大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一边发展高科技生产。

  况且作为高科技密集型行业中的传统产业,加工工业可以使中国上亿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从而加速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以此来解决内陆与沿海目前一系列的利益冲突、矛盾冲突以及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从区域角度来讲,大京九沿线的人口则应向沿海地区转移,在沿海地区形成大量的城市带和劳动群是趋势所在。现在中国确实已经加入了全球化之中,因此中国的沿海经济带很有希望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基地、全世界的生产基地,这也是中国大发展的大机遇。

  政府成本决定经济水平

  一个地区能否发展的决定因素很多,沿海、沿江、沿路的城市意味着离市场比较近,其地理优势明显,不可否认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珠三角、大京九沿线的区域也拥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低成本地理位置要素,但樊纲提醒到,这不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樊纲认为,最重要的是体制因素,以及接下来的基础设施。对企业来讲,政府在体制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将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搞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收税,税收的高低就构成了政府成本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后,政府的工作效率、行为方式、审批程序等软件条件则构成了企业另一部分的所谓政府成本。企业需要支出的两项成本,一个是政府建立公共设施的公共成本,通过政府来协调;一个是政府作为一个组织,作为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企业所付出的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政府投资的成本。

  而这两者的关键在于政府的体制改革,政府的效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日常工作的效率,这些是最终决定一个地区发展水平高低的因素。樊纲提出,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即减少审批程序,努力提高政府效率,增加透明度,减少腐败,为投资提供更好的体制环境,尽量减少政府在软、硬件方面的成本。

  此外,尽可能搭别人的顺风车,不要凡事都自己干,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樊纲指出,珠三角有太多的机场,这对于政府软、硬件的成本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他说,珠三角完全可以通过修建高速公路连通各地的交通,搭借相邻地区的机场便车,以此降低税收、降低政府投入成本。

  拒绝吸纳人口必致经济萎缩

  沿海地区将来会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而且发展趋势势在必行,因此樊纲建议,沿海地区有条件的地方无论市、乡、镇都要把自己将来的发展规划制定成大城市的标准。但目前在没有规模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企图一下子把自己发展成大型城市,如果这样政府承担的成本不仅相对过高,而且对于该地区现有的经济发展负担也太重。樊纲说,台北的桃园机场只开发了当初设计规划的一半,而这一半就用了30年,而剩下的部分则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拓大。中国内地资源奇缺,政府成本更奇缺,如何节省这些成本,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而政府的规划要分为两块,软件通过改革改善,硬件则想办法用较小资源去办较大的事。

  由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加大人口的迁移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迫切办法,而对于地区自身的利益而言,人口越多则导致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广、后劲更足。樊纲提出,现在有些地方把吸收人口当作负担,拒绝吸纳新的流动人口,以致过早提高当地的劳动力成本,促使当地的经济放慢发展步伐,甚至停滞萎缩。

  樊纲指出,吸收一般劳动力可以保持劳动成本的低廉,而这也是中国目前竞争的优势,以此吸引国外资金,参与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且由于人口的聚集,相对的扩大了市场的消费范围,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也可以带来税收的增长,并以此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政府资本的积累。他表示,只有不断流动的人口,城市才有活力;不断吸纳人口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