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老化、重理轻文、重技术轻管理是目前我国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很难与国际接轨的症结所在,这是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在“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讨会”上所阐述的观点。他呼吁,新世纪新经济急需新型人才。
萧灼基认为,新经济的内涵首先就是高新技术作用大大增强。在美国,支柱产业已经不再是汽车、钢铁行业,而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1%,而我国只有4%。其次是既懂现代科学又懂经济管理的金融人才比重加大。但令人担忧的是,虽然我国的金融队伍已经有几百万,但人多才少,真正懂得现代金融知识的人才少。“和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新品种相比,我国金融人才的知识已经老化。”
另外,萧灼基教授认为,我国的管理人员队伍庞大,可是真正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却不多。企业里的管理干部还不属于经理阶层,因为他们大多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缺乏公平竞争的经理市场,而经理的劳动报酬与实际贡献还不成比例。这一切都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十分不利。
对此,萧教授分析,这是由于我国教育投资过少所造成的后果。有数字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每人超过14美元,而美国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这使得我国现在的人才水准已经从世界排名的第13位下滑到第25位,合格的信息技术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低。目前,我国每10万人中只有479名大学生,而俄罗斯是2000名,印度是601名。
对于中国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诸多弊病,萧灼基教授开出的治病良方除了要加大教育投资之外还有:第一,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用挖人的方法积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花时间和资金培养人才则是在打基础。第二,文科与理科并重。现在社会上重理轻文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往往对人文科学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在文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不够。第三,科学技术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