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真正自负盈亏的竞争机制是当前中国银行体系存在的基本问题,而民营银行具有独特的发展空间和优势,是促进中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必须对其加强监管。这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日前在上海举行的“未来五年中国银行业的重整与再造高层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
樊纲认为,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在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市场竞争,致使金融领域目前仍是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从而导致竞争严重不足。
针对这一现状,樊纲说,中国应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既需要全国性的大商业银行,同样也不能缺少地方性的小型民营银行。他说,中小民营银行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优势。首先,民营金融机构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情况比较熟悉,能利用当地信息,大大降低银行风险;其次,民营银行取得信息的成本低、运作比较灵活,给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第三,民营银行信用制度健全,有资料表明,民营银行对私贷款的信用普遍良好。
事实上,过去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实际上已经实现“民有民营”,但随之也出现了很多卷款潜逃的案例。樊纲说,这不是制度造成的弊端,而是监管出了问题,民营银行要是不被纳入监管对象,就会出现坏帐。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民营银行都由国家来监管。因此,发展民营银行的方向一旦确定,就应加强监管力度。
樊纲说,任何事物在诞生之初都会遇到波折,民营银行也难免遇上些麻烦,但千万不能因为遇到麻烦,就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本报记者 卫容之)
《国际金融报》(2001年03月26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