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微博]近日推出“套餐”收费方案,引发股价连日暴跌,3月一周内市值即蒸发掉1395.4亿港元。香港恒生指数也因此一度失守14000点大关。
3月2日,中国移动经历了市况最为惨烈的一日,当日该股暴跌超过10%。市场传闻,当天美国第5大股票基金JanusCapital及美林证券旗下基金大手抛售,其中单是Janus就要沽售1亿股。其沽盘由美国开始,并漫延至港股。Janus在中国移动上持股量相当惊人,根据其去年10月底发布的年报显示,Janus当时通过旗下基金持有近3.36亿股中移动,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8%。 另外,造成中国移动强大抛售压力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很多大户过去吸纳了中国移动的高息股票联系票据。这一票据的行使价多在40港元左右,所以当3月1日中移动险守40港元之时,这些高息票据投资者,都开始要抛空中国移动,以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
其后,中国移动管理层紧急召开分析员会议补救,并向美国机构投资者为刚公布的套餐收费计划释疑,同时罕见地将与分析员的会议记录以及各大投资银行的分析报告上网;5日中国移动向外公布最新用户数目突破5000万大关的消息;并计划近期发行50亿元人民币10年期债券融资。在一系列利好支撑下,中国移动股价近日企稳反弹。不过,证券界人士认为,中国移动短期股价表现属技术性反弹,可能仍然疲弱,能否转弱为强,还要看大基金态度和外围电讯股表现。
再袭亚太市场事出有因
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导火索是国际对冲基金对该地区金融市场的冲击,其结果却是两败俱伤。马哈蒂尔在马来西亚令人吃惊地实行了外汇管制,包括香港联交所在内诸多市场纷纷修改交易规则,限制对冲基金的投机行为。亚太市场在市场自由化方面不可避免地走了弯路,付出了经济萎缩的惨痛代价;老虎基金和索罗斯也由此盛极而衰。
1997年之后,美国股市走出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牛市。美资基金的主力军大都驻扎美国股市,亚太市场逐渐成了投资组合的角色。但情况在去年肇始的网络股神话幻灭的背景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美国股市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基金收益率普遍下滑,被迫更多考虑外围市场。美国国内近期掀起的基金赎回浪潮也证明这一压力的存在。外电引述美国基金研究机构MutualFundTrinTabs的估计,美国投资者2月赎回股票总额达130亿美元,这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大规模赎回的情况。
该公司作出估计的数据来自90支基金的资金流出和流入纪录,相当于美国所有股票基金约两成资产,其估计数字具相当代表性。
另据一位美资交易员分析:去年以来,发行市场非常沉闷,几无利润空间。投资银行业务既难以维持盈利,那么靠二级市场投机炒作则难以避免了。亚太股市的目前的震荡看来只是前奏曲而已。
策略改为狙击单一股票
经历金融风暴之后,亚太市场交易制度日渐完备。通过沽空一国货币,同时在股票市场大肆做空套利的老伎俩已难以奏效。
对冲基金基本操作策略是,当一个地方或公司,出现不可能维持的增长或股价时,就是他们动手之时。1997年亚洲及东欧经济是目标,如今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已经调整,对冲基金的目标则转移到对市场具有重大影响的个别公司身上。
目前,对冲基金的策略重点已由狙击一个国家或地区,变成一只股票,当然成本较低也是一个原因。近半年从香港一些大蓝筹股的表现上,均可觅见对冲基金的踪迹,蓝筹股的波幅因此大增。电讯盈科去年被狙击是一个例子,还有去年11月底中国移动因为单向收费风波,而连续3天被沽售,其后的和黄、汇丰及近期的中国移动,都是例子。
其实香港三大蓝筹近期被推低时,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就是其股价较同类股显得昂贵,以汇丰为例,其上周一公布业绩当日的收市价,其市盈率高于大部分欧美银行股。中国移动则一直因为其中国概念,而在全球电讯股的调整大势中一枝独秀。一旦这些公司出现弱点或借口,就成为对冲基金或炒家狙击的对象。一位交易员坦言:“早就认为汇丰太贵,不过按照惯例,汇丰在公布业绩后都会有利好消息,所以大家不敢动手,岂料她业绩今年不单没达到预期,事后也没有什么动作,大家则放手沽盘。”
至于中国移动,一位与对冲基金有一定关系的外资经纪指出:“开始一、两天,对冲基金参与不多,但既然接盘如此虚弱,他们的沽盘随即明显增加。”
势力愈来愈强会否席卷亚太
老虎基金和索罗斯的衰败,一度令不少人以为对冲基金已经式微。其实对冲基金的势力近年有愈来愈强的趋势,一些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像宝源、美林及汇丰等,相继成立对冲基金,这种一度被千夫所指的投资方法,被广泛采用,主要是因为全球低通胀及股价相对高企,传统的投资方式难有高回报。
目前全球对冲基金规模为4000亿美元,如果再乘以3倍杠杆的话,他们可以动用的资产就达到12000亿美元。亚洲区的对冲基金在过去3年半中,增长了一倍,达到120亿美元,当中大部分来自欧美。
根据第一波士顿的对冲基金指数,对冲基金去年的回报率约4.8%,较债券投资回报略差。却跑赢了标普500,金融时报指数和纳斯达克[微博]指数。
与以往相比,对冲基金的冲击力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美国股市硬着陆,又迫使其在亚太等外围股市寻找出路。去年以来,台湾股市的巨幅震荡,香港蓝筹公司屡遭狙击,已初露端倪。对冲基金刮起的股市烽火能再度燃遍亚太市场吗?(本报记者 凌峰 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