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地下黑色经济”--造假给中国带来什么(图)

2001年03月14日 13:23  北京青年报 

  图:不法商贩殴打记者

  地下黑色经济

  20世纪的工业瘟疫

  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

  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资料,1990年至199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47%,而同期假冒商品的贸易额却增长了150%。另据有关机构估计,20世纪初,全球的假冒伪劣产品只有50万美元,而现在估计已突破1000亿美元。疯狂发展的假冒伪劣现象,正被世界各国怒斥为“地下黑色经济”、“20世纪的工业瘟疫”、“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

  消费者是假冒伪劣的最大受害者

  从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第一天起,消费者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为最早出现假冒商品浪潮的国度,从19世纪初到70年代,英国的消费者可谓饱受假冒之苦。由于工业的狂热发展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思潮的泛滥,商人们不择手段地掺杂使假———食糖里掺有大量米粉,茶叶里混有大量杂草,红葡萄酒用颜料和酒精勾兑,强身水其实就是糖浆和鸦片……

  大量的英镑填满了制假者的腰包,多次购买到假货的马克思曾在书中愤怒地指出:“(19世纪的)商业好像一个巨大的欺骗实验室,价格表是掺杂物品吓人的一览表,自由竞争则是进行毒害和遭受毒害的自由。”

  物换星移。当历史的指针匆匆走过一个世纪,马克思笔下的“欺骗实验室”开始在我国一个个地下作坊、批发市场、大型商厦里蠢蠢欲动,一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浊流席卷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生活翻开了改革开放崭新的一页。习惯了计划经济的国人一时无所适从,他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加入抢购队伍,即使权益受损也只是自认倒霉。对金钱的追逐和市场经济初期法规的空白、消费者的忍让,让一些贪婪的心膨胀了起来,一些不法之徒找到了可乘之机,于是,假劣商品生产开始暗流涌动。

  80年代,我国东部开放地区一些企业开始仿冒起国内外其他企业的一些产品,主要仿冒对象是纺织、轻工类产品。

  90年代以后,我国商品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买方市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不但东部地区假货层出不穷,而且中西部落后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制假售假者。数字显示,1999年全国各级消协受理投诉总量突破70万件,是1986年的103倍。假货的品种从普通的纺织轻工类产品发展到各个领域,甚至出现了有毒的假酒、大米、饼干等食品。

  进入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查处了多起有毒的大米、面粉、茶叶、瓜子、腐竹、饼干和食用油以及棉织品、家电产品等,这标志着制假在我国又进一步升级,进入了由假到毒的第四个阶段。

  造假者赚钱的法宝就在于偷工减料,而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了解却是不对称的,这就造成了质价分离。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大量一用就坏的“一日商品”充斥市场。1990年7月12日,在湖北搞调研的商业部部长胡平抽空逛了逛武汉百货商场,买了一双带网眼的棕色牛皮鞋。大概是因为鞋的款式很合胡部长心意吧,他当场就穿上这双鞋走了。然而,一天的参观下来,胡平吃惊地发现,右脚上的鞋后跟竟掉了一块。

  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使消费者蒙受了经济、人身、精神的多重伤害,还严重毒化了社会心态。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对北京市民的一项调查显示,假冒伪劣已从1993年的第3位严重社会问题上升到1994年的第2位,到了1996年,假冒伪劣已成了人们心中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人无奈地说,市场上除了假发没有假的,其他什么都有假。消费者对市场的恐惧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造假致富论下的畸形地方经济

  原全国打假办主任叶柏林谈到假冒伪劣的危害时,曾连说5个“无”———无所不为、无孔不入、无以复加、无法无天、无法估量,而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眼中,造假却是“致富的门路、效益的来路、发展经济的出路”。

  那么,造假经济真的能造福一方吗?著名的假烟产区———福建云霄县十几年来的沉浮可以充分说明这种论调荒谬绝伦。

  20世纪80年代中期,福建省云霄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与广东顺德的经济状况大致相当。而到了90年代初期,云霄个别地方出现了制造假烟的苗头,个别企业和个别人因此致富,结果导致整个云霄县制假业迅速发展。到了1999年,云霄县的GDP仅有27亿元,财政总收入为2.7亿元,而广东顺德当年的GDP却是286亿元,财政总收入为45亿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如今的顺德已是中外闻名的家电之乡,拥有美的、万家乐、科龙、格兰仕等一系列家电知名企业;顺德人的收入也居全国前列,平均每8.3个家庭就拥有一辆私车。

  而提起云霄,人们除了知道它是著名的假烟产区外,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盛产6种全国名优水果,昔日的上百家罐头、糖果厂,如今只剩下不足10家还在苦苦挣扎,云霄原有的印刷业也在纷纷转产假烟的浪潮中灰飞烟灭。更为可悲的是,当云霄人意识到造假的危害向外地企业伸出橄榄枝时,这些企业却因为云霄造假的“大名”而不敢前去投资。

  造假毁掉的何止云霄。近20年来,河南沈丘、周口,浙江温州、柳市,都曾一度因假货盛行而遭受损失。2000年的有毒大米事件后,著名的山东原阳米市生意一落千丈,该市场主任痛心疾首地反省道,造假繁荣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短期利益,而整个地方品牌的倒下则是最大的损失。

  造假不仅将一些地方的经济拖向崩溃边缘,而且让千千万万家被仿冒企业元气大伤,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被破坏。

  造假首先直接侵占了被仿冒企业的市场份额。据统计,近年来假冒卷烟几乎涉及所有品牌,每年产量达200万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200多家会员企业中,一半企业的产品被假冒。北京的红狮油漆曾是国家名优产品,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假货充斥,该厂已变成亏损企业。上海强生主要生产邦迪创可贴,受假货冲击,生产线从一天开工三班,减少到了一天一班。

  假冒伪劣不除,发展就没有希望

  越来越失控的制假行为,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1998年的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做的调查分析表明,我国的假冒伪劣商品数额已达1329亿元人民币,超过当年走私数额。这表明,制假售假这种经济犯罪活动已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假售假首先造成了税收的大量损失。1998年,制假售假造成的税收损失是245.7亿元,占工商税收和企业所得税的3.2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指出,原本应纳入国家财政收入的这部分税收,绝大部分落入制假售假者手中,对广大守法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变相掠夺。

  制假售假还恶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众所周知,一国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市场秩序等是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而近年来越来越疯狂的制假售假现象,已使一些外商感慨:“假冒正成为投资中国最大的风险。”

  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优质品牌保护协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其下属的62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平均被假冒伪劣产品侵占15%至25%,而他们原本是抱着极高的热情进入中国市场的。吉列反映,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派克笔60%是假冒的,他们目前正考虑卖掉这一品牌。宝洁称,每年假冒该公司的产品销售额达10多亿人民币,假货正威胁到宝洁1000个工作职位。一位研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外国律师说,国际名牌公司在全球保护知识产权的费用,1/3甚至一半用在了中国。

  如果把即将进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比喻为一个充满信心的运动员,那么假冒伪劣商品就好比寄生在这个健康躯体上的毒瘤,其现实与潜在的危害都已昭然若揭。但即使在这样严酷的事实面前,仍有极少数人主张假冒伪劣是每个国家经济起飞阶段必须面临的社会难题,不妨顺其自然等它自行消失。有关专家指出,这种认识是非常可怕的。众所周知,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经济差别,中国13亿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坐等假冒伪劣随着经济发展自行消失,中国将丧失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文/杨磊蒋和葆图/木木)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