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跑马圈地” 三个法宝征战南北

2000年12月13日 10:13  财经时报 

  今年以来,彭作义连续购并了包括3家外资啤酒企业在内的8家啤酒厂,如果将青岛啤酒[微博]在全国收购的啤酒企业都算起来,目前生产能力已达到250万吨,把同行远远地甩在后面。业内人士说,青岛啤酒大肆购并并化解购并所带来的风险,无疑对中国一些传统产业的整合、重组有启示意义,青啤的并购模式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彭作义把自己连续的并购行为形象地称为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关键处不是兼并,而是速度。等地圈完了,就要开始慢慢消化,就要拿利润了。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讲,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赢利能力上。而业绩欠佳,正是青岛啤酒被猜测的口实。以青岛啤酒董事会的说法,利润率偏低,第一和青啤快速扩张而导致运营成本过高有关;第二是因为人们已经看到金黄色的小鸡后,对它下蛋的过程更无耐心等待。

  青啤拿到足够的利润尚需几年时间,但它一步步把自身做实的想法却已初露端倪。据悉,进入青岛啤酒一年半以上的企业已全部赢利,全年外地企业盈亏相抵,已向总部提供利润6000万。青啤并不准备把这些利润拿回总部,而是要投在当地,用于当地各企业的发展,打下一个健康发展的基础。

  采访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当记者问到,青啤购并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快产生利润呢?彭作义答:青啤近一、两年来形成的并购模式已经是成熟的东西,再加上各地政府的支持和青啤自身的优势,各地的青岛啤酒系列酒一般能很快打开当地市场。这些品牌因酒质好、有亲和力,逐渐成为当地主导品牌。

  事做到现在,彭作义才算略微松一口气。两年前,青啤在谷底往上爬坡的时候,新鲜度管理、低成本扩张都遇到一些麻烦,金字塔战略也暂时不能见到成效,青啤这盘棋,局势还不明朗。

  在跑步中调整现在不是追求完美的时候

  当有人提出青岛啤酒购下30多家啤酒厂,青啤如何整合这些品牌时,彭作义说:你们不能现在就要求我把所有的事做完美。按正常做法,青岛啤酒应该是兼并一家消化一家后,再去实施下一步兼并,青啤也好有时间处理好与企业相关的一些问题。但是面对啤酒行业的大整合,青岛啤酒必须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完成全国的战略布局,时不我待,青岛啤酒只能在跑步中调整自己。

  实际上,彭作义的思路就是,最终要在全国的中心城市铺满他纯正的青岛啤酒。因现时的状况,多说无益,他现在只能是不动声色,对那些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青啤发展的人,保持足够的宽容态度。

  青岛啤酒早走一步的购并行动,使其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占尽先机。彭作义懂得什么是“谋大势”。对一个问题深思熟虑之后,他下手又稳又狠。1997年底,他掘出了青岛啤酒的病根,青岛啤酒之所以失掉市场,是因为酒不新鲜,他果断的限产清库,把价值3千万的不新鲜的啤酒统一处理,当时集团内部一片哗然。彭则说,长痛不如短痛,不然就只会把最新的酒放在仓库里,把最陈的酒卖到市场上。青啤酒在1998年全面推开了新鲜度管理。彭作义做事的魄力是有名的,据说,在80年代末他还在青岛大洋食品集团时,就有一些做法颇为大胆。一次他跟有关部门去日本洽谈生意,那时官方的洽谈常要流于形式,因此大洋集团没拿到定单。等中方代表团去机场准备飞回国内时,独独少了彭作义,原来他退掉机票自己去找外商谈项目去了。

  老话题——“如何消化”

  与一般人所理解不同的是,青啤把兼并风险化解到最小程度。首先是对被兼并企业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即要看并购企业市场容量多大、领导班子情况、剥离不良资产情况、企业潜在前景等四方面,达到要求后,将其注册为独立的法人公司,自负盈亏。购并企业是根据公司全国战略布局思路进行的,每一个兼并企业都是青啤在国内市场安下的一个“木桩子”,对于青啤大局,它们是一体的。

  彭作义认为,并购是和新经济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通过盘下对方的产品、技术、人才,新型公司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几年,青啤在“跑步中发展,在跑步中调整”,积累了许多购并的经验。为了管好这30家企业,青啤又在今年推行事业部制。先后成立华南、华东、淮海等四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管辖4到5个企业,事业部属于青啤总公司垂直领导。

  如何消化一个企业?青啤决策层的共识是,在并购之前就应够考虑到这点,收购一个企业的可行性研究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管理风险,自身的消化能力。青啤的收购是有整体上的战略布局的,在一个省份青啤一般要收购至少3个以上企业,条件成熟后,就组建事业部,因为一个啤酒企业单兵作战容易处于地方品牌的包围之中,很难发展壮大。

  对被兼并的企业,彭作义看中的首先是市场。由于啤酒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啤酒厂所在地潜在的市场发展很重要,而不是规模有多大,产品有多好。对青啤来讲,技术、工艺、网络等已经是成熟的东西。

  在广东省,青啤收购了山水、斗门两个啤酒厂,和日本合资建成深圳纯生啤酒公司。深圳直接生产青岛啤酒销在当地,“山水”、“香江”啤酒则主攻珠海周边地区,这两个兼并的企业酒质好,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这些企业要成为青岛啤酒销向港澳地区的生产基地。所以,市场是决定青啤投资的根本。

  再以收购上海嘉士伯为例,现已投料试产,嘉士伯设备精良,水处理系统先进,能把当地的水处理成崂山水的品质,可年产10万吨青岛啤酒。而上海、南京又是青岛啤酒的传统市场,当地生产青岛啤酒又销在当地,上海将成为紧随深圳生产纯正青岛啤酒的第二家。

  三个法宝和几个问题

  怎样做出好酒并攻下市场,有人总结青岛啤酒有三件法宝。第一是青岛啤酒有亲和力的文化底蕴,它像黏结剂一样把一盘散沙粘结起来。彭作义最满意的就是青啤文化,以他的说法,青岛啤酒的企业文化是百年积淀成的,就像道家的气,看似无,实则无处不充盈,用8个字概括就是“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加科学化的管理,他很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得意。得益于这种文化,青啤外派的人很抱团,有一种嗷嗷叫的团队精神。对外,这种文化则体现为一种包容。收购嘉士伯在上海的资产时,彭作义对香港的一个大股东说:我希望你不要撤资,第一你们集团并不是现在就要收回这些资金;第二和青啤合作,我们会成为朋友。最后,双方果然成为合作伙伴。做酒,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最重要的。第二件法宝是青岛啤酒这块牌子的巨大魅力。有几点可以看出来,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消费者都知道这块牌子,并且充满神秘感。青啤第三件法宝是“直供模式”。有人担心青岛啤酒会消化不良,其实说到底就是市场问题,即酒能不能卖出去?彭作义的观点是要用几千万元在一个城市建一个销售网络。青啤跟经销商的关系是“我开荒,你种地”,前期铺市场的事都由青啤来做,然后再交给经销商。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网络永远掌握在青啤手里。

  青岛啤酒在解决国内市场和企业重组后,下一步的重点应多在资本运作上下功夫,青岛啤酒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加大走向国际市场的力度。

  做大、做实、做利润

  青岛啤酒去年全年的产销量达到107万吨,重新坐上中国啤酒企业的头把交椅,但其产品的利润却不及燕京。倘若把这两家企业放在一起比较,是非常有趣的。燕京啤酒从1995年兼并了华斯啤酒厂后,随后几年,先后在江西、湖南、湖北收购了5家啤酒厂,几乎和青啤同时成为年产百万吨的行业巨头。据1999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年报内容,青岛啤酒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4.45亿元,主营业务利润为7.75亿元,但净利润仅为0.89亿元,对于9亿股的总股本而言,每股收益不到0.1元。这可能与青啤快速扩张导致运营成本较高有关,但同时,如果青啤真能通过如此手段迅速占领大部分市场,再加上青岛啤酒品牌的影响力,那么其发展潜力就足以令对手生畏。相对于青啤跑马圈地式的大手笔扩张,燕京啤酒似乎保守一些。当前啤酒市场处于资源整合期,谁现在领先一步,以后就可能步步领先。数据显示,青岛啤酒的资产负债率为56.5%,其长期负债2.49亿元,流动负债高达23.94亿元,给人一种破釜沉舟的感觉,为抢占市场不惜大肆负债,致使公司承担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其实适当地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经营业绩。在目前我国银行利率处于比较稳定的低利率时期,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承受更多的负债,以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对青啤这类技术非常成熟的巨头企业,占领市场也就是为企业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彭作义算了一笔账,等青岛啤酒做大了,一瓶酒多增加几分钱的利润,那将是一个天量的数字。(本报特约记者郑国清/文)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