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吨级的较量--专访青啤老总彭作义

2000年09月23日 13:59  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 

  在中国啤酒行业,有两支百万吨级的劲旅,一支是年产107万吨的青岛啤酒[微博],一支是年产104万吨位的燕京啤酒,按啤酒行业的行话讲,没有生产规模,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其他几万吨级和几十万吨级的球队可以暂时按下不表,单说青岛啤洒的大举收购,这后面儿的事儿挺多的。

  彭作义醉了?

  8月18号是彭作义以及青岛啤酒扬眉吐气的日子 。那天下午四点钟,这位青岛啤酒的总经理,用2250万美元,也就是一亿多人民币的代价,买下了两瓶啤酒,一瓶是五星,一瓶是三环。

  尽管青岛啤酒想保持低调,直到头一天,有关签约地点和时间的消息一直被严密封锁,但签约时,包括证券无限在内的许多记者还是赶到了签约现场。

  此前,彭作义刚刚在上海完成了对嘉士伯的收购,代价是一亿币人民币。8月18号也正好是青岛啤酒的进驻上海嘉士伯日子。在不到X年的时间内,彭作义已经喝下了三十家啤酒厂。用了近10个亿的代价,到目前为止,没人否认彭作义的海量。但舆论和业内人士认为,彭作义多少有点儿喝高了。彭作义可不这么想,他认为收购是件很划算的事。

  彭:因为我们要建一个(相同规模的啤酒厂),要比这个(收购的)成本高一倍以上。

  彭作义还认为,收购一个厂,等于买下了两个“厂”,一个是工厂,一个是市场。彭作义收购五星,显然是奔着北京市场来的。

  彭:比如说三环和五星,在北京市场上有25万吨,它已经在北京有市场了,所以我们收购它,还是因为要收购它已有的市场。

  然而,工厂好买,市场却没那么好买。尤其燕京啤酒在北京占有85%的市场份额,它的老总李福成是个有力的竞争对手。

  决赛显然要在青啤和燕啤之间进行。主角显然是彭作义和李福成。

  哥俩儿好?

  峙冰:你们希望在北京市场占多大份额?

  彭:北京市场加上周边县,120万吨左右的(需求量),(想)大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峙冰:北京有燕京(啤酒)。市场份额非常高,是否想与燕京在北京市场上决一死战?

  彭:啤酒业不象其它工业那么残酷,我们是很温良的在竞争。

  峙冰:就象啤酒的度数?

  彭:我们这次来北京,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

  峙冰:短时间不磨擦,什么时候(会冲突)?

  彭:(五星和三环)这两个企业扩大规模之后,磨擦就开始了。

  峙冰:同行是冤家?

  彭:我和燕京的老总李福成是中央党校的同学都是朋友,在一起也吃饭也喝酒,市场竞争是我们的营销员——第一线的战士在竞争。

  峙冰:那么就是说你们高层在握手,基层在打架?

  彭:也不是打架,他们的劣势我们心中也明白,我们的劣势他们心中也明白,那就在市场上见。

  峙冰:你和李福成是党校的同学,在一块儿喝酒的时候有没有煮酒论英雄,谁是老大?

  彭:唉,没有这样讲,大家都互相捧扬互相奉承,我说唉呀燕京你非常好,酒也不错,人也不错,你可能也捧捧我。

  峙冰:真心话?

  彭:当然我野心也是很大,我也想做中国啤酒的老大,(而且)也做了这个老大,这个老大应该做得更大才对。

  各自的算盘

  青岛老总彭作义一不小心说溜了嘴,燕啤老总李福成却始终不肯露面,对媒体的采访需求,多半是由副总经理丁广学出面,把一套想好的“科儿”念叨给记者听。媒体普遍援引丁广学的话就是:“燕京啤酒欢迎外来竞争”。这话很外交,而据南方周末报道,丁广学在饭桌上喝着燕京扎啤的时候,念的却是另外一套“科儿”:“青啤灌不醉北京城”!丁广学所言,自有燕啤的一番道理。

  丁:没有效益的规模是毫无意义的。

  燕啤有钱,但燕啤收购企业就象选儿媳妇一样,有五条选美标准,良好的市场前景,优质的水资源,设备有可设造性,被收购企业班子要团结,当地政府要比较开明,把这五条选美标准翻译一下就是,不会生子儿的不要,倒贴钱的更不要。

  在燕啤眼里,年亏损3000万的五星啤酒是一只早就不会下蛋还得倒贴的老母鸡。这一点从南方周未的报道中可以得到证实,燕啤的总经理助理毕贵索说“老五星不行,洋人不行,你青啤来了就能行?”

  对此,彭作义却另有一番想法:

  彭:就象培养孩子上大学生,老大老二工作了,小的还在上学,一旦都工作了,就开始创造利润了。

  彭作义的帐是这么算的。每万吨啤酒可装1440瓶,青只得每瓶单介比燕啤高五毛钱,如果用五星的设备生产三万吨青啤,盈利2400万元,就可以弥补五星的年产损额。据彭作义估计,北京中高档啤酒的需求量为10万吨左右。 他的目标是:首先喝下高档啤酒市场一半的份额。

  同:我干到4——5万吨,这个企业就是盈利的。

  这本帐只是表面的,青啤之所以要大举收购,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首先是来自股市的压力。

  痛苦的家史

  1993年,青岛啤酒在沪市发行A股,并在香港作为内地第一家公司发行了H股。两地上市,共募集资金16亿元。但由于赢利能力比较差,在两地上市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配股,其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很令人失望,因为青啤净资产收益率不能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南方周末记者陈涛评论说,上市公司不能给股民每一块钱的投资带来一毛钱以上的收益。有什么理由需求股民把钱交给上市公司,而不是存到银行。加上青啤A股股票上市的时机不佳,撞上了93年94年的大熊市,在熊窝里被捂着透不过气来,而9000万的流通盘在当时偏大,把股民套了个悲悲惨惨,凄凄切切。

  同期:时小钟:上市股价较高15块多,几乎延续了一年的下降通道且非常陡峭,一路下滑到三块钱。

  直到96、97年,青啤才从熊窝里走出来,但仍然没有达到上市之初15块多的水平。

  同期:青岛股民的抱怨,惨了,现在还没解套。

  同期:时小钟:上市三年内换了三届领导,对业绩有很大影响,造成呆滞,A股的形象也不好。

  同期:青岛股民抱怨:它(原来的)那个老董(董事长)唉呀,啧啧。。。。。

  峙冰:两年大举收购30家,最近最大的是嘉士伯,五星和三环,这对它的价位波动有何影响?

  时小钟:这是彭总上台后对青啤资本运作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认清了一个大的方向,这种传统产业需要规模,规模越大,赢利能力越强

  据这位专业人士分析,因为啤酒主要强调新鲜,如果在当地有生产厂,就能及时为当地提供新鲜啤酒,而中国啤酒市场地域性又非常强,每个地方几乎都有自己的啤酒厂,因此,要想迅速提高市场份额,必然要选择收购当地企业。这一分析恰好与彭作义的“新鲜度管理”相吻合。

  时小钟:从盘面上看,一系列大动作之后,(青啤的)股价逐渐走出底部,彭总接任后明显有资金主力在关照。

  峙冰:主力资金进入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时小钟:大概在九块钱附近。

  证券专业人士还分析道:去年9月青啤股票有个11块8的高点,这个高点比较敏感,如果能顺利突破的话,青啤的上涨空间可能就会被打开。

  但也有证券专业人士对青啤的股价持保守态度。

  刘彦斌[微博]:我认为它上升空间还有,但不会很大。

  从青啤的财务报表上可以看到,它的负债在迅速增大,98年短期负债大概是13。7亿,99年末的报表到了23。9亿,短期债务增加了60%多,99年财务费用比98年增加了390%多,将近400%,这个负担是非常重的,债务负担过重,对企业发展来说应该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从证券投资的角度来廛,我喜欢一家企业应该是债务低。

  这位专业人士还分析说,青岛啤酒迅速增大的负债和财务费用,这恰恰与青岛啤酒的系列收购有很大关系。

  五星会是滑铁卢吗?

  财经时报记者李巧宁分析说:“有关购并不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青岛啤酒会是幸运的一族吗?五星会不会成为青啤的滑铁卢呢?”

  刘彦斌:前期支付的收购款可能只是一个很少的部分,后期的资金注入是个比较大的部分,你要把它救活必须往里输血。

  峙冰:比方说,收购这种不良企业,收购行为本身像心脏起博器,把它启博起来,后续的资金相当于大量输血?

  刘彦斌:这个比喻我觉得还是恰当的。不一定买来便宜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就像市场买东西一样,撮堆儿的,很便宜的,但买回家摘了摘都不能吃,这个钱可能还是白花了。

  其实,当初从华尔街滚了20年的杰克,在五星里面扔了5个多亿,打了个水漂,又跑了。在亚洲战略投资公司左边的这个产品展示柜上,倒贴钱的啤酒被请了下来,换上了赚钱的汽车备件儿。

  峙冰:如果把汽车备件的啤酒比作两支股票的话,啤酒这只不赚钱,你们就割肉了。

  黄坚(亚投):

  亚洲战略投资公司被迫放弃五星,放弃啤酒市场,也证实了刘彦斌的观点,对大举的收购而言,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输出的能力。

  峙冰:西方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收购的问题上,如果你派不出经理你就不要去收购,那么青岛啤酒派得出经理来吗?

  彭:你说的应该是非常对,不是钱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管理问题,管理的精华是什么,除了管理理念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人,没人来操作是不行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快报头版就记者被跨省刑拘事件发声明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传崔永元正式离职央视 李咏:我也听说了
  • 财经人社部:望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高岗为何绝望自杀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
  • 叶檀:指责星巴克暴利是愚蠢行为
  • 陈虎:央企副总年薪千万依据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