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于汝民:推动天津港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09:36  中国经济网

  于汝民:分成两块,一个是天津港集团发展的金融板块,我们现在有我们的财务公司,是华夏人寿并列第一大股东,我们还投资了农业商业银行,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要发展金融板块。另外我们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我们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搞现货质押贷款,和银行进行合作。这个现货质押贷款有些出口货到了港口之后,进入我们的监管库,银行根据 于汝民:推动天津港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 媒体来源:中国经济网 它监管货物的货值打一个折扣,马上给他贷款。实际上来讲货物虽然没有出口,但是对于他来讲已经拿到钱了,他加快了资金的周转。我们放货只有见到了银行的通知单,我们才放货。等于银行非常放心,没有太多的放心,我们已经做到100多亿,这个量已经很大了。今后还要继续探索新的金融服务的模式,比如说贷款给担保公司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探讨。

  主持人权静:确实您刚才说的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港口发展新的方向,不光是硬件的集成,可以给经济的方方面面提供很多的服务,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探讨,有大有所为的空间非常多。最后想跟于总聊聊,在节目开始之前,跟于总沟通的时候,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同样再次改变了我对港口固有的印象,以前大家无论在电视剧还是电影里看到的每天员工会去港口上班,在那工作一天以后,回到市区,自己的家里面,港口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能现在日落不息,至少是纯的工作区域。于总谈到未来建成综合性的港口加城市的模式,非常有新意。

  于汝民:我们有些大城市陷入了困境,就是交通困境,北京在限制购车,在限制排号上路,采取这么多措施,我认为北京仍然很堵塞。实际上来讲,天津这样的城市虽然比北京的交通状况要好,但是也是堵车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是大家批评的城市规划的摊大饼,但是不摊大饼,现在没有出现新的模式,大家说建卫星城,只是我们想象的东西,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卫星城市和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仍然很不方便的,而且交通成本很大。卫星城和卫星城之间的交通也不方便,也是成本很大。因此在天津港的东江探讨一个新的模式,就是港口和港口产业,和居住、休闲、购物,这些功能能不能在一起,减少整个社会上交通的流量,降低人们生活当中的交通成本。因此我们在东江3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划定了10平方公里的集装箱码头区,一个10平方公里的物流加工区,还有10平方公里是休闲、购物、娱乐、居住集中的区域。这样一个区域里,当时的规划是6万人,在这个区域里进行生活和工作,包括酒店。他提供的服务是对于在港口工作的人和在来港办公、工作的人,都能够提供服务。这样区域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他的活动空间。对外的交通压力就会减少,同时在这个区域里工作的人,他的交通成本也会明显降低。大家花在道路上的时间会减少。我们现在东江已经开始启动,在建设这些东西,你可以去看看,我们建立非常好,非常漂亮的沙滩。为什么没建居民区,先建沙滩呢?对大家有吸引力,一看生活在这样的区域里,天是蓝的,海水是碧绿的,沙滩是金黄的,这个生活之好,何必跑这么远的路,要到天津市区去,跑60、70公里到市区居住,每天费时间,还付出这么昂贵的交通费用。我们先把品质打造好,环境打造好,大家就会来。我们在这个区域已经搞了实验,我们同时在临港经济区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们也试图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开发和建设。我相信如果我们实验成功了,对于我们的港口建设和城市建设,都会有启发的作用。

  主持人权静:我们听完也觉得非常有启示,我们总说让人住到城外去,但是还在城里上班,住在城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城外有他的工作、生活,包括他的休闲娱乐等等都解决的话,就没有必要来城里,港口更是这个思路。这六万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状态,他们在港口工作,在这儿生活,在这儿有一系列的产业,购物都有,这样的话可以把这里作为他的定居点。

  于汝民:是的。

  主持人权静:下一步有更大规模的计划吗?

  于汝民:现在30平方公里在实验,我们希望能够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我们这一百多平方公里区域内也在做这样的实验。

  主持人权静:希望这两个成功的示范点能给我们更多的港口跟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就是要产业跟居住是一体化的发展。

  于汝民:我们也希望这种探索能够对大家有启发。

  主持人权静:今天跟于总聊了很多关于港口专业方面的问题,最后也问一个普通大众比较关心的,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经济现象就是用工荒,港口也是工人非常密集的产业,从今年春节以后,蔓延的用工荒,对天津港有多大的影响,您作为大的港口领导者,怎么去看待员工用工荒带来的问题,怎么样解决?

  于汝民:从宏观方面来讲,中国的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否则的话就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这不是相悖的问题。之所以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总得来讲供大于求,现在所谓的用工荒是结构性和区域性,结构性,有些活大家不愿意干,城市里的认不是没有就业岗位,是这些就业岗位没人干。之所以说区域性,有些区域用工会稍微紧张一些,但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保证就业仍然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基本国情判断上不要出现错误,不要觉得现在劳动力紧张了,我觉得是基本判断。现在也确实出现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种上升基本上不是由供求关系造成的,它是由物价推动的,因为物价涨了,显然劳动者工资一定要涨,否则的话,实际上来讲付出没变,收入是降低的。一个是物价推动的,再有是靠我们国家的政策导向推动的。为什么说政策导向推动的,我们国家要解决收入分配上的不公,要使更多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的人得到改善,节是缩小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这是政策导向造成的。直接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的劳动成本的上升,并不是主要因素,不能说一点没有,应该说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具体到天津港,天津港在用工方面没有趋紧吗?也有,有的岗位紧张,但是更多的岗位不是很紧张。每年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大概招一百多人,一万多人报名。因为天津港收入还比较有吸引力,因此大家报名的比较多。我觉得来讲反映还是供大于求,我觉得是。比如有些苦的,脏的,累的,险的活,也确实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局面,我们提高这些岗位的员工待遇,从而留住人。不能说所有的岗位都紧张,也不能说所有的岗位都不紧张,我觉得是结构性的。

  主持人权静:所以解决的办法还在于提高一线劳动者的收入和待遇,这是解决当前用工荒最好的办法?

  于汝民:我觉得是。同时也要推动技术进步,比如有一个血淋淋的数字,珠三角的出口加工企业里,每年要吃掉两万多根手指,非常血淋淋的。如果劳动条件持续得不到改善,肯定会造成用工荒。大家不愿意再牺牲手指,当我穷的吃不上饭的时候,我顾不得,当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冒这样的风险,做这样的牺牲呢?持续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也是解决用工荒非常重要的方面。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大家更注意自己的安全,更注意自己的健康,甚至更注意自己的尊严。温总理讲要使每个国民都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我去你这里打工,我是人,我作为人的尊严也要得到尊重才行。所以我们解决用工荒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从微观角度来讲,第一要提高待遇,第二要解决环境问题,工作环境,要给他一个能够保证健康,保证安全的工作环境。第三个层面,要使他受到尊重。这是很重要的,就是天津港的企业文化就是这样以人为本的文化,因此我们提出来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我们的劳模里就有农民工劳模,因此我们基本没有用人荒的问题。

  主持人权静:今天非常感谢于总做客中国经济网和新浪网的联合直播间,跟我们分享这么多两会提案和港口发展的若干宏大的规划,节目的最后,也想请您作为人大代表跟网友包括我们微博的博友直接说几句话,前年是第一次做客直播间,今年是第二次,大家对您非常关注,作为人大代表,很多人希望您替老百姓反映他们的呼声和需求,所以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于汝民:我会说非常感谢大家对天津港的关注以及对我本人的关注,我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我会竭尽全力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谢谢大家!

  主持人权静:谢谢于总,非常感谢,希望到明年的两会,我们还能在这里跟您进一步的沟通更多的提案和问题,谢谢于总,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