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艾丰刘东华聊《中国企业家》创刊25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 14:0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已经25周年,二次创业迄今也已15个年头。社会各界对《中国企业家》这本杂志有怎样的看法,杂志最大的价值在哪里?《中国企业家》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9月17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刘东 视频:王石艾丰刘东华聊《中国企业家》创刊25周年 媒体来源:新浪财经 华与做客新浪,回味《中国企业家》杂志这25年。

  主持人乔旎:亲爱的新浪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深乔旎。我们知道今年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5周年,在9月2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25周年的庆典,在这庆典之前我们请来了几位嘉宾,跟我们聊一聊《中国企业家》这25周年。

  坐在我身边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欢迎你的到来!旁边的是《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著名经济学家艾丰先生,欢迎您的到来!最边上的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今天我们是聊一下《中国企业家》创刊25周年,其实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才刚刚30周年,《中国企业家》已经创刊25周年,已经是很长的历史了,首先第一个问题,首先问刘社长,当初为什么想着创办这样一本杂志呢?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刘东华、《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新浪财经主持人乔旎(来源:新浪财经)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刘东华、《经济日报》前总编辑,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新浪财经主持人乔旎(来源:新浪财经)

  刘东华:创办《中国企业家》不是我的功劳,《中国企业家》杂志确实是中国国家的产物,当时的始作俑者袁宝华,是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和《经济日报》一起创办的,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就是《中国企业家》的前身,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已经25年了,在财经媒体我们可能是老资格的,但是我非常欣慰的,正像我的老领导、老师,还有王石,也是德高望重的企业家,他们也经常鼓励我们的,《中国企业家》虽然已经25年了,但是今天仍然在一线、仍然在前沿作为一个弄潮儿。

  25周年我们想要不要做一个庆典,因为现在的企业活的挺不容易的,我有两个企业家的两句话其实我当时就在想,一个是张瑞敏有一句话说“不要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这句话我觉得很厉害的,过去我就非常欣赏这句话。什么意思?过去也许你踩的脚印挺深的,但是前面还有更大、更深的脚印等着你踩,我们没有时间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所以张瑞敏这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了不起。还有另外一位企业家说的非常了不起的一句话,就是柳传志,柳传志说“我们做企业一定要善于复盘”,不管过去的仗打的多么精彩,但是一定有可以打的更好的,一定有教训,就是你复一下盘看看以后再打下一个战役的时候怎么能打的更精彩。

  所以我们这25周年的经典就是说,回头欣赏有没有这种小的得意呢?确实也有一点,但是更大的价值在于复盘,包括我们的主题,我们也是经过认真讨论的,就是“用商业创造尊严与荣耀”,尊严是内在的,过去我们说人穷志不穷也是一种尊严,但是如果志真的不穷的话时间长了人一定也不能穷,如人一直穷肯定也志穷。中国人过去老挨欺负,就是人穷国穷时间长了一定没有尊严。改革开放就是说我们搞市场经济,我们用商业让中国强大起来,强大起来的基础上建立内在的尊严,但是内在的尊严仅仅有内在的尊严还不够,这个世界怎么看你。所以用商业创造内在的尊严和外在的荣耀,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我们自己也努力这样做,同时其实我们服务的企业家,中国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倡导的理念基本上也全是这样的。

  所以25周年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复盘,我们也希望和企业界,和中国这些企业界的领导者,一起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企业家》杂志本身给企业家、给中国企业群体带来的价值,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这个时代带来的价值,乃至于下一步《中国企业家》该怎么走,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该怎么走。就是用商业创造尊严与荣耀,有些企业做到了,能不能成为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一种追求。

  但是这个事情,我们觉得和不管是艾老师也好,或者像王总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我觉得我们都有很大的默契,因为他们都很忙,事先也没有特别细的征求他们的意见,比如说我们这个主题,比如说王总看了“用商业创造尊严与荣耀”什么感觉,艾老师看了什么感觉。

  主持人乔旎:我们现在就来听一听这两位老师是什么样的感觉,王总,您看了这个主题什么样的感觉?

  王石:非常好啊,“尊严与荣耀”,但是我感觉还不是这句话,本身这一句话不是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各种场合都提过,但是让我来做这个节目有这样一个理由,听了东华的解释,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理念,挺感慨的。我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两句话,第一个和这个有关系的,叫“激情与梦想”,和“荣耀与光荣”是密切联系的,再一个“畏惧与软弱”,我是由衷的感觉到的。因为东华在这里讲的,说25周年回忆谈企业家的成长之路,像刚才提到像张瑞敏、柳传志、王石、马云,还要提到像褚时建、黄光裕,我觉得这点反而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因为精彩之处就在于,我们企业家成长道路是坑坑坎坎的,有尊严与荣耀,心血是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是一个阶层的记录。

  在成立10周年的时候重新定位的时候就反映了一个阶层他们的声音和他们的生活,我觉得这个把握的非常好的。到今天了25周年,我们说复盘看一下,我联想的就是这样。首先实际上第一个来讲,作为我们生活是现在,每天是历史,对这个历史来看如何复盘,很重要的是如何真实的反映,而且不势力的随波逐流的,非常不容易,所以25周年能这样提出来,有挫折的,甚至现在还继续挫折着,某种角度来讲都正面的提出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主持人乔旎:我觉得王总不仅仅是看到了我们光荣的一面,其实还有很多例子是给我们以影响、以鞭策,鞭策着我们可能后面,就像王总刚才谈到的,可能企业家成长路上有很多沟沟坎坎,不仅是平坦的路。

  王石:包括刚刚提到的比如褚时建、黄光裕,有的已经是作为历史结束了,有的还没有结束,但是确实他们面临的就是另外的一种处境,可能非常艰难,当然可能他们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主观上出现的问题,我们都要面对,所谓不同来讲,所说的软弱、所说的畏惧,我本身也有。

  主持人乔旎:这是人性的一点,但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点,所以我觉得,王总更多的是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这么多年经历的一种感受。

  刘东华:王总说的尊严与荣耀背后的东西,说实在的,几乎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说血泪是惨了一点,因为我们很多年前就有一个概念,理解、宽容和尊敬那些失败的英雄。

  王石:我想点题点到什么地方呢,你有成绩的时候企业家来肯定、来捧你当然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你感到畏惧的时候、感到软弱,能有我们的刊物表示这样的理解、宽容,去关心,可能这个对企业家更需要,恰好《中国企业家》我觉得在坑坑坎坎25年来讲更多的是扮演这个角色,当然尊严和荣耀是非常重要的。

  艾丰:我最敏感的是“25周年”,看了这个我的脑子里边,当然这个主题我也很感兴趣,为什么我对25周年敏感呢?25周年不长,在历史上可以说很短,但是这25周年是一个巨变的25周年,可以说《中国企业家》这个杂志的名字我看最长也就是25周年了,再往长还能长嘛,改革开放以前没有企业家,甚至企业都没有,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企业、才有了企业家。现在有一个不成文的议论,说中国的企业元年是1984年,现在我们这些成气候的大的企业大体上都在1984年以后建的,如说企业元年是84年以前还有什么企业家。

  刘东华:1985年创办了《中国企业家》杂志。

  艾丰:所以按中国企业家命名的杂志可以说时间最长的了,在中国不可能超过这个了。

  主持人乔旎:而且我觉得当时根本没有企业家这个概念。

  艾丰:对啊,所以这个名字是有历史意义的,而且25年是有历史意义的。大概在80年代这个杂志创刊不久,那个时候我还在人民日报工作,我就说了一句话,“中国企业家阶层形成至日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之时”。

  主持人乔旎:很有前瞻性的一句话。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