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迟福林对如何应对当前危机提24条建议(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13:59  《新华商》杂志

  (3)着眼未来,主动拓展以区域合作为基础的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促进形成亚洲合作机制;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16。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重建,维护国家利益

  (1)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救援,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参与国际金融援助不仅有助于减轻危机对其它国家造成的困难,也能为自身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推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在共同推动建立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协调机制上扮演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并保留参与监管标准制定和修改的权利。

  (3)主动参与国际新规则制定,充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在IMF、世界银行、WTO等国际组织变革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17。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构建企业“走出去”的一整套战略体系

  (1)鼓励、支持国内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把资源、能源、高科技产业等特定产业作为战略重点,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

  (2)利用全球资源价格下调机遇,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合理利用巨额外汇储备,采取并购国际资源类企业、加大国际战略资源采购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战略布局。

  (3)积极稳妥地参与国际高端金融业。鼓励国内金融企业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并加大国内体制改革与政策支持力度,为参与国际高端金融业奠定基础。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主动拓展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全面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高新技术行业与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跨国研发联盟。

  (5)加快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体系建设。放宽对跨国并购的审批;设立“收购基金”,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

  18。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带来以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主的巨大收益,有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模、防范和降低、汇率风险,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2)做实做好人民币的区域结算,为国际化奠定基础。通过边境贸易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通过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推进区域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区域货币合作;充分利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辐射作用。

  (3)以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为重点,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制度条件。加快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可交换;建立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负面影响的机制;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五、危机中的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

  加快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既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在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扩大内需、产业振兴与调整顺利推进的重要制度保障。

  19。以提高领导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全面加强政府在危机中的应对能力

  (1)改善宏观调控决策机制,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加强政府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经济运行监测、区域协调发展、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等职责;加强预算和税政管理、财税调节收入分配、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等职责;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重大问题等职责。

  (2)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执行机制,确保宏观调控效果。按照就业优先的原则,建立关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建立资本市场稳定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

  (3)从社会反映最突出的食品药品、垄断行业监管入手,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以食品药品安全为突破口,完善对消费市场的监管机制;在落实4万亿投资的同时,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探索建立独立性、权威性、专业化的监管机构。

  20。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化解危机的合力

  (1)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创业政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投资应优先考虑能够拉动社会投资的项目;在企业重组中,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

  (2)以加大公共服务投资为契机,放开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放宽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的准入限制;创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化解危机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困难群体救助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政社分开,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21。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克时艰

  (1)除特殊项目外,尽可能将一些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下放;规范土地审批权的下放;下放一般性社会领域的投资审批权限。

  (2)建立中央地方公共服务分工体制,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民生投资。按照公共服务的属性,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做到中央地方公共服务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逐步实现中央地方公共服务职责规范化和法制化。

  (3)采取多种渠道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探索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发债制度;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质性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

  (4)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乡财县管乡用。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探索的基础上,中央宜出台相关鼓励和支持的政策,以有效地解决“省直管县”财政中显现出来的新矛盾。在“乡财县管乡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县财政对乡镇财政的指导管理,将过去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管理,拓宽财政管理领域,增强乡镇财政能力。

  2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1)建立政府应对危机重大决策民主程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明确政府行为准则,推动科学决策;依法规定各类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拓宽民主决策渠道,探索建立重大决策市民听证会制度。

  (2)建立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立突发事件反应机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教育。

  (3)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建立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问责制。

  (4)以决策、执行、监督严格分开为重点,实质性推进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的大部制改革重在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

  23。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

  (1)以政府支出透明为重点,建设“阳光政府”。明确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政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加快政务公开立法,使政务公开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务公开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采取综合措施削减行政成本。减少行政开支,杜绝浪费;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财政支出;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3)以完善政府财政监督为重点,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加大人大对部门预算和预算执行的监督;加强人大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督;在危机中加大反腐败力度。

  24。尽快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改革协调机构

  从改革的总体态势看,新阶段的改革是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从经济领域看,投资消费失衡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需要有一个结构性改革方案;从城乡角度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需要有一个结构性改革方案;同时,新阶段改革需要解决政策与体制、体制与体制之间、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之间的配套问题。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的推进,都有赖于政府转型。新阶段的结构性改革,既涉及政策体系的创新,又涉及制度结构的变革,还涉及到包括政府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企业利益在内的利益关系调整。为此,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研究、统筹、协调、组织试点,专司改革的高层次综合机构尤为重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