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省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0:31  中国经济周刊

  “经过年前的调研,与返乡农民工座谈及与广东部分企业负责人交流后我们得知,虽然经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解决了相当部分返乡农民工就业,但是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经济周期完成调整的不确定,一部分自发外出外省寻找就业岗位的人员极可能在今年4-5月出现‘二次回流’、‘三次回流’,甚至会比我们预计的时间还要早。”黄锋章透露,“然而,解决就业是项长远的工作。下一步,政府准备出台更详细的政策鼓励企业招收农民工就业。”

  重庆:

  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夏一仁   ★湛南蓉   曾娟 /重庆报道

  这些天,重庆的各大火车站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火车票,相对春节后的出行高峰期来说,一票难求的状况得到极大的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阻挡住中大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脚步,但仍有一部分没有走出去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让重庆市政府感到揪心。

  据了解,重庆农民工总量有786万人,其中在重庆市以外的省、区、市打工的达424万人,平均每8个重庆人中就有1个在外省市打工。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侯小川透露,重庆从2008年10月至今年1月10日,全市农民工回流返乡到村总计58万余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5%。

  2009年,重庆市财政将直接投入6亿元用于稳定就业岗位,并大力支持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吸纳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根据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今年重庆将从增加就业岗位、实施特别培训、拓展输出渠道、鼓励返乡创业四方面帮助农民工就业。

  各区县力争农民工就业

  与此同时,重庆市的各个区县也在为农民工就业问题想尽办法。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重庆市永川区农民工转移就业形势格外严峻。从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2月1日,全区农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26.18万人,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共有56000余人。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10343人。

  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天,永川区政府召开了2009年第1次政府专题会,专题研究全区就业再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工作。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渝北今日种业有限公司投资了1000万元,在该镇建成了路系、水系等基础设施配套的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1000亩。目前,在该蔬菜大棚基地的带动下,已解决当地近1000名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基地还辐射周边农民发展大棚蔬菜近1000亩。金龙镇已发展大棚蔬菜近2000亩。

  长寿区面对金融危机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六项措施应对农民工回流的问题。1月10日至1月16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新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回流农民工,以“就业援助你我他,真情相助渡难关”为主题的就业援助周活动。

  2月6日,长寿区劳动保障局举行“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三下乡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460个,并现场接受免费培训报名及就业咨询。活动当天共吸引了4300余名返乡农民工到现场求职咨询,现场办理求职登记139人,发放《农民工手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当前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政策》等各类宣传资料2700余份。

  民营企业成解决就业主力军

  作为内陆直辖市之一,重庆目前的工业销售值90%内销,10%外销。这样的市场结构,在金融危机下,却逆转成为优势。重庆的内陆经济,使得重庆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较小,民营企业更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撑起了重庆经济的半壁江山。

  2月18日下午,重庆10位民营企业家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倡议,呼吁“‘不裁员、不减薪、不拖欠’,努力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金融危机下身处逆境的重庆民营企业,愈加迸发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我们没有出现一位员工因金融危机影响而被裁员、减薪或拖欠工资的情况发生,以后不会出现这些问题。困难毕竟是暂时的,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有稳定的员工队伍,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明天会发展得更好。”

  重庆农民人均占有的土地少,失业返乡农民工表示,仅靠种地根本无法维持全家来年的生计,打工收入是农民最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春节过后他们的首选仍是打工。

  张明辉在返乡前一直在深圳一家企业担任保安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习惯外出打工的他,在春节后选择了留在重庆就地打工。只有小学文化的张明辉,仅三天就落实了新工作。招聘他的重庆巨成集团党政办周书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张明辉是我们唯一一位现场拍板录用的农民工,打动我们的是他在前两个工作岗位上,一直克尽职守地工作了多年,没有出现频繁跳槽,对保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康冬生是最早一批进入重庆巨成集团旗下运输公司做驾驶员的农民工,通过积极参加集团的学习培训和认真进取的工作态度,3年后,康冬生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5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长为重庆巨成集团混凝土公司运输部的经理,同时成为运输部党支部的支部委员。

  “我从单一的驾驶技术走到今天的部门领导岗位,企业的认同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重庆巨成集团现有员工700多人,其中农民工占到了500人之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集团仍然坚持不降薪、不裁员、不拖欠,我想这样的坚持和维护,值得我为其服务终生。”

  四川:

  参与灾区重建 实现再就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冬   ★渡生/四川报道

  “我们30多人,来自北川、绵竹、青川、彭州等地,去年7月来到这边工作,目前一切良好,没有返乡的打算。”在江苏“熔盛重工”开叉车的北川农民工王成勇在电话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1月,王成勇的工资拿到了将近4000元,“如果没有加班的话,每月也在2000元以上,此外,住宿、水电和空调全部免费。今年过年,我们拿回家的钱人均都在1.7万元以上。”王成勇是“5.12地震”后,由四川省绵阳市总工会牵线推荐到江苏这家企业工作的。

  四川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中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全省2000万 “川军” 外出务工,不仅在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农民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2008年以来,随着受到“5.12地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大批外出农民工纷纷返乡,截止今年春节,返乡农民工已经突破百万大关;截止2月,返乡农民工已经高达212万。像王成勇这样安心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的比例,较之往年已经大大降低。

  四川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对此,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意见》,分别在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实施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帮扶、扶持创业等方面提出了21条优惠扶持政策,各地也频出新政,有力促进了百万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绵阳经验

  绵阳市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也是四川省的劳务输出大市。

  据统计,绵阳市返乡农民工高达22.1万人,其中省外返乡的12.43万人。解决好返乡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

  王侯安是三台县建设镇木林村村民,去年10月前还在广东的一家陶瓷厂打工,每月工资两千多元,虽然辛苦,但一年还能给家里拿回去一两万块钱。10月底由于工厂停工,只好回乡。他投资了几万块钱,加上政府的补贴,开始重建自己家园。由于镇村领导的积极协调,并在重建户自愿的前提下,木林村通过公开招标,将重建工程以包工包料方式承包给资质的施工队统一修建。从平场地、下基础到买建材、请工匠、装好门窗,一切都由建筑施工队承担。“建材和工匠啥子都不用管,连质量也由政府派专人下来监督。”

  随着周边村子农房重建工程的全面启动,承包工程的施工队出现了人手短缺现象,工价由30元涨到了60甚至70元,施工队又急需当地群众参与建房。于是回乡后的王侯安选择了在建筑公司打小工,不仅修建了自己的房子还监督自家房屋的建房质量,同时也赚了老板的钱。一个月下来,跟在广东打工所挣的相差无几,再加上家里几个人都在建筑公司打小工,至少可以赚回1万多元,王侯安感到很知足。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王侯安一样经过艰苦、努力过上好日子的农民工还有很多。

  据悉,绵阳市返乡民工实现再就业的方式主要包括返乡后又出去务工、回乡务农、返乡创业、临时短工、参与重建等几种方式。绵阳是重灾区,目前正处在灾后重建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灾后重建的方式成为了现在返乡民工主要的再就业方式。

  据测算,仅灾区农房重建和加固维修就需劳动力40万人;加上全市所有城镇房屋重建和加固,则需要劳动力70-80万人;再加上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劳动力总需求量应在100万以上。大约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29.8 %,占全市乡村劳动力总数的40.8 %。

  “可以预见,随着重建项目的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劳动力流动将可能由以市外流转为主转变为就近就地转移为主,极重灾县甚至还可能成为劳动力净流入地,其它县市区的农村劳动力也将可能更多地在市内实现转移就业。”中共绵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市民生管委会主任王倩充满信心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王倩充说,绵阳正在积极开展的全国“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将在2009年为11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促进7150人实现再就业,培训8778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帮助9614名农民工实现劳动力转移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