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省市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0:31  中国经济周刊

  “我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3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左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介绍,目前,农村4.9亿劳动力中,已转入非农产业的约为2亿,在现有生产水平下,农业约需要1.8亿常年劳动力;因此,农村约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劳动力,并且主要表现为就业不充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艰巨”。

  农民工就业“事关全局”

  同样来自安徽定远的蒋健夫妇二人都在北京打工,孩子留在安徽交给父母照看。

  “我们家种了10余亩地,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而我们夫妻两个在外打工每年就可结余2.5万元,占到我们家总收入的大部分。”蒋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他们现在生活接近“小康”了,一旦失去现在的工作,他们就要回去“过穷日子”了。

  据有关专家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农业收入,而是依靠非农业收入,特别是农民进城的打工收入。仅2002年与1998年相比,农民外出就业的劳务收入增长68.4%,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0%。

  “近几年,我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可结余近2万元带回家,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之一,占我们家里总收入的一半。”王正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村里的青壮年劳力绝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弱妇孺“料理庄稼”,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就主要靠外出打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而一旦农民失去了外出务工的收入,想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决非易事。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工资性收入的贡献“功不可没”,依然占据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

  而眼下,支撑农民增收的工资性收入面临着较大“麻烦”。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拖累”,我国一些企业被迫“关闭或停工、减产”,导致农民工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致使农民增收的形势更加严峻。

  “庞大”而“有作为”的群体

  实际上,我国的农民工数量是庞大而惊人的。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其中农民工总量接近1.32亿人。

  对于当前部分农民工遭遇的“窘境”,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出通知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事实上,早在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将农民工称之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财富”。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肯定了农民工的巨大作用与贡献,第一次给农民工的历史地位予以“定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来自农民工。

  毫无疑问,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遍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寻觅就业的“济世良方”

  为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明确要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春节前,就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

  据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介绍,“春风行动”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二是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三是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四是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部署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

  “当前,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最为重要与紧迫。”莫荣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方面,各地应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各地要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对于各级政府所采取应对措施,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些政策措施虽有效,但难以有实质上的突破。”

  “这次我国北方遭遇大旱,虽然带来一些损失,但国家应抓住这一时机,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大力兴修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不但可以解决农村旱涝灾害问题,而且可以缓解当地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但要在机制上保障‘以工代赈’的有效实施。”唐钧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车伟认为:“现在影响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是金融危机,有一部分人可能面临转换工作,其实是一种结构性的失业。对农民工来说,大量的就业岗位还是存在的。而且,目前国家采取的措施还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就业的根本机制。”莫荣表示,应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应提供各种创业服务。

  企业该做什么

  “在困难时期,企业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解困,尽量少裁员、尽可能不裁员,与员工共渡‘时艰’。”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强调,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岗位培训、轮换上岗、协商薪酬等方法,保留就业岗位,稳住员工队伍。

  作为在北京最大的建筑劳务公司之一,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曾参与了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安徽、河北、河南、天津等10余个省市1万多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挖掘、开拓生产经营空间,以“信誉至上”赢得客户,努力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不但做到了不裁员、不减薪,反而比往年多吸收近千名农民工就业。

  为应对眼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办法,稳定就业岗位;引导国有企业稳定并增加就业;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事实上,解决就业问题应从稳定现有岗位做起,将“失业防线”提前到企业、提前到每个现有工作岗位。保护了一个企业,就是捍卫了一批就业岗位,就是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