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志强称高房价可控制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09:08  新京报
任志强称高房价可控制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

政协专题座谈会,任志强委员第一个发言。


任志强称高房价可控制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

郭金龙与委员共话北京经济发展。

  北京房市将加强中端住宅供应

  郭金龙表示房市中端需求量很大,今年将调整房地产结构,房地产业前景光明

  本报讯 昨天,北京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举行“市领导与港澳委员、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座谈会”,市长郭金龙表示,北京今年将调整房地产结构,加强对中端住宅需求的供应,“房地产业在北京的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谈到房地产,郭金龙表示,“坦率地说,北京市2009年的工作,在拉动社会投资的各个方面,工作量比较大、面临压力比较大的是房地产投资,因为北京是房地产最活跃的城市,历史上房地产投资最高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6%,全国没有省市超过北京的强度,即使在去年的情况下,依然占49%。这个比例相当高。”

  他认为,目前北京的房地产结构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市场的作用,以及多方面的因素,北京的房地产集中偏向了高中端。“一个市场的需求档次是高、中、低兼有的,大家都在拼命地集中做高端,老百姓就有意见了。同时,低端的保障还不够有力,比如廉租房,全国都出现了实物供给不足,货币供给较多的问题。”

  郭金龙表示,目前中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中端需求量是很大的,比如说教授、医生、海外归来创业学子,包括一些机关的公务员,都希望住房得到改善。所以适合于自住型、改善型的住房,是一种结构性的稀缺。应该共同把这方面补上去。”

  同时他也认为,由于北京的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却只增不减,需求旺盛。因此,房地产业的未来在北京肯定会是很兴旺的,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此外,郭金龙还表示,政府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并不会冲击房地产市场,“低端保障的群体,和具有购房欲望的群体,是不同的群体。”

  现场

  “北京房地产市场高端过多,中端迫切,低端是保障性的。目前出现了一个僵持,到现在为止,北京市僵持的价位也是很高的。———郭金龙

  房价本身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素质的门槛。过度扩张保障性住房建设,占用巨大的土地资源,使得房地产投资量缩小。———任志强”

  市长委员“过招”论房价

  昨天,在北京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扩大内需、促增长,推动首都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市长郭金龙与200多名政协委员互动,共话北京经济发展,房地产价格等成为众多委员关注的话题。

  任志强委员在发言中指出,房地产是北京发展的重要支柱,住房价格本身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素质的门槛。任志强同时认为,过度扩张保障性住房建设,占用巨大的土地资源,使得房地产投资量缩小。

  对此,郭金龙表示,北京房地产市场高端过多,中端迫切,低端是保障性的,目前出现了一个僵持,“到现在为止,北京市僵持的价位也是很高的。”

  郭金龙表示,房市的低迷是由于前几年房地产的价格涨的太快,目前需要打破房市低迷。“希望社会各界对房地产业给予更多的理解,不要把房地产业妖魔化。”

  郭金龙表示,北京需要高端房地产市场,但是也要积极地打造中端的制度性改善性住房,让一些虚假高端(房地产)回归中端。“我们也做过研究,适当地降点价立刻就有人买。要合理的回归,政府要控制,开发商也要控制,社会各界也要谅解。”

  对于高端和低端房市的关系,郭金龙认为,两者消费者群体不同,因此不应对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马力 吴狄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铁流

    最新报道:

    任志强:部分楼盘价格将涨至每平米10万元

    潘石屹人大议案 建议北京取消双限房

    北京市长郭金龙:楼市僵持因房价涨得太过离奇

    任志强:现在不是房价拐点 我的房子不会降价

    政府官员:北京房价需继续降至理性状态

    万科:根据宏观调控坚决降房价

    潘石屹:北京房市今年不会回暖 建议降低物业税

    房价回到2006年购房人或出手

    唱涨房价者的十大危害与四大归宿

    专家意见:

    社科院:下半年热钱或卷土重来 房价恐再现虚高

    七折房贷下的银行表象 相当于房价下降6%-11%

    央行专家:未来两年房价有望走出谷底

    最新言论:

    任志强:房子降价不如给银行抵债

    任志强:房市将呈现N走向 部分房企会倒下

    任志强:2009年楼市的N种可能走向

    任志强:明年我国空置量会超过4亿平方米

    相关专题:

    房地产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