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万亿政府投资拉动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15:40  《国际融资》

  基于外需与内需的双重萎缩状况,自2008年9月开始,央行逐步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放开货币政策。在2008年11月27日央行的最新举措中,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各1.08个百分点,以支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务院也于11月公布了10项以扩大投资为主,在未来两年内投入4万亿的“救经济”措施,这也再一次开启了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门。对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方给出了许多积极评价,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就指出:“中国政府的新举措可帮助全球经济降低下行风险,渡过现在的艰难时期。”

  凯恩斯告诉全球政府,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功能,能够提高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经济均衡。政府的这次出手的确有助于缓解全球性经济衰退。但这都只是“救急”的行动,其长远绩效如何、能否向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拯救经济免于衰退的“仙丹灵药”,也许并不乐观。

  首先,综观此次已经公布的政府4万亿投资刺激内需计划,大部分仍然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投资1000亿元的方向为:100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4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250亿元投资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130亿元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12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以及60亿元用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毋庸置疑,无论是两年内的“四万亿”投资,还是2008年底前的1000亿元建设资金,在短期内都会最大限度地化解大规模失业的风险,从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其中对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投入,也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预防性储蓄的数量,从根本上带动消费支出的增加。

  然而,从上述投资方向与构成来看,此次政府支出,大部分仍旧属于外延型的经济扩张,对技术升级、结构调整涉及甚少。与我国这种铺开摊子搞建设不同,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其公布的经济促进计划中,将大部分的政府投资用于技术的改造、升级、研发、创新。这个被美国人称为“新世纪的罗斯福新政”不仅考虑了如何使当前的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而且从长远上看也为美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奠定了生产力的基础。

  其次,政府在基础设施及铁路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的垄断势力。垄断权力的上升势必会对经济效率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造成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通讯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国有资本控制着它们的经营与服务,而这些领域正是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地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对手机运营商和快递、邮寄、交通运输的投诉占据了前两位。

  最后,此次政府大规模支出很难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影响不大。与台湾等外向型经济体通过出口改造产业结构的思路不同,我国的结构调整需要更多地源自内需的激励。实现产业结构的均衡调整并非易事,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长期持续的支持是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执行经济刺激计划不能使结构失衡恶化。虽然此次经济刺激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推动作用,但是最终要实现产业均衡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资金使用不慎,很可能造成向已经过热的经济部门追加投资的情况,这又会对未来经济的运行带来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威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