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文化创意产业遇到中国农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16:29  《中国商界》杂志

  文/本刊特邀撰稿人 沈立

  “农业乃立国之本”,这是中国的古训。无论从农业人口、农村土地还是从历史传统来看,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央政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力解决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工业化对健康与环境的危害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农村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只能对农村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带来新一轮的破坏。中国农业需要发展,而农村的工业化又是一个死胡同,在这种困境中,蓬勃发展中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农业的相遇肯定就会成为一件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大事,创建中国的文化创意农业已经势在必行。当我们大力在城市中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广大的中国乡村与郊区需要建设一大批“文化创意农园”——一种融合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基地。

  耕读传家——“男耕女织儿读经”

  中国有句描绘传统小康人家的诗句:男耕女织儿读经,耕代表农业,织是代表包含创意的手工业,读经代表文化教育。“男耕女织儿读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意农业的高度概括,这也表明基于文化教育的农业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

  当我们漫步在中国的乡村民居,随处可以见到“耕读传家”、“耕读人家”与“晴耕雨读”的碑刻与匾额,单纯的农业本不是中国的传统,只有耕读——基于文化教育的农业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耕作于历山的舜,躬耕于卧龙岗的诸葛亮,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都是农民吗?不,他们虽然会干农活,但无不都是中国最杰出的“文化创意者”。在中国历史上,农业是立国之本、教化是治国之本以及军事是卫国之本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美国是一个建国短暂而缺少文化传统的国家,美国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广大的中部地区比较平坦,因此过去美国农业走公司化、规模化与工业化的道路自有其道理,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与危害环境的弊端,因此美国在1995年通过了《家庭农场与可持续农业法案》,确定了21世纪美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小规模、可持续、高科技与高产量。因此,即使在美国使用化肥农药强调规模经营的化学农业也已经走到尽头。

  有机农业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转基因种子,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的农业。按照这种标准,中国传统农业就是有机农业,可以说有机农业才是中国农业一大优良传统。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多民族的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养成了精耕细作和家族经营的优良传统,因此发展以小规模的有机农场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文化创意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最佳出路。

  高科技意味着高投入,高科技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高科技农业并非是中国农业、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的最佳选项。而强调传统农业耕作法(属于有机耕作法)、地方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农业则是一个低投入而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农业的成功典范——德米特国际

  中国农业按照农产品中所含有毒成分的高低分为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没有任何化学物与有毒成分的。在国际有机农业中,起源于德国的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是有机农业中的最高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