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产业遭遇外资投行大撤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07:01  新京报

  地产业遭遇外资投行大撤退

  金融风暴的连锁反应,导致外资开始回撤;“土储型”模式沦陷,地产公司谋求降价图存

  ★核心提示★

  看准一家质地不错的公司,给其投钱,获得部分股权,再对其精心重组、包装,推动上市,然后快速转手套现,寻找下一个目标……曾经,这是外资投行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得心应手的游戏。从大约2005年开始,他们成功地把包括富力、绿城中国、世茂、碧桂园等在内的地产公司通过香港送进了国际资本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土地储备成为融资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而内地的土地、房产升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为外资投行带来了巨大的获利空间。

  进入2008年,昌盛中国、恒大上市折戟,龙湖、卓越等压后上市,国际投资者对内地房地产业开始看空,原本为博上市大量拿地从而负债率极高的拟上市房企,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甚至危险的境地。他们的幕后推手外资投行,也一样骑虎难下。退地、降价、下调开工面积,成为他们给予地产公司最多的建议。与此同时,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也在酝酿。

  “等一等自然会有消息,现在说对(交易)双方都不好,”12月20日,面对昌盛中国将被整体出售的传闻,其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11月中旬,昌盛中国旗下广州中华广场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坦言母公司出现资金问题,不排除为解困而出售中华广场;后又爆出因负债率过高,昌盛中国不排除整体沽售公司资产,作价8亿元,接手的是广州一家上市地产公司。

  外资投行的“猎物们”

  一长串今年上市未果的地产公司名单身后,闪现着美林、高盛、渣打、瑞银等投行的身影

  昌盛此番的大债主,正是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高盛。据接近昌盛的人士透露,昌盛资金链紧张的原因,除了与高盛签订上市前对赌协议外,还有扩张带来的巨大资金缺口,为了顺利在香港上市,昌盛于去年大举拿地。然而今年年初,国际资本市场普遍开始看淡中资地产股,昌盛上市计划被迫搁浅。

  “昌盛极有可能成为这轮调整第一个倒下的地产公司,”广州一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业内普遍预计,明年将有更多的地产公司面临被收购的命运。

  根据昌盛中国的招股文件,上市前该公司土地储备约120万平方米,账面上约有4亿多元现金,负债率高达60%。

  昌盛并非个案,它的身后,还有一长串今年上市未果的地产公司名单:恒大、卓越、恒盛……他们同样面临扩张太快、负债过高的风险。而他们的身后,闪现着美林、高盛、渣打、瑞银等投行的身影。

  “三年前,是投行主动来找我们的,”浙江一家地产公司高层对记者说,那段时间外资投行纷纷来中国寻找合适的地产公司合作,帮其运作上市。投行最看中的,是公司的土地储备。”

  “SOHO中国在上市之前,所有的投行,无一例外地鼓动我们大举拿地,有地就有钱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审视中国概念房地产企业的重要因素。”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回忆,SOHO也曾为缺地而苦恼。

  以机构投资者居多的万科,也曾在去年拿了多块高价地,“不拿地,投资者不乐意,而那时拿地肯定都是高价,”万科总裁郁亮表示。

  在安邦咨询首席分析师贺军看来,内地房地产市场上,本土开发商与欧美等外资投行的资本运作模式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是赚取房产开发中的增值利润,而后者则长期在上海等城市进行物业收购,溢价后再卖出,“实际上是一种资产买卖”。

  贺军认为,近年来,国际资本对中国的“资产买卖”正从核心城市的整体物业,延伸至更基础的资本载体———土地。“此时,国际投资者看中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重估,所带来的资产和汇率升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房地产业并购金额高居榜首

    地产业沦陷资本困局:昌盛中国不排除整体沽售

    吴敬琏:内地房地产业有崩盘危险

    地产业迎来喘息机会 房价走势不明

    信心与现金流难倒地产业

    报告:中长期贷款中房地产业贷款占比下降

    投资者借降息撤退 上海楼市再度出现降价行情

    国家明确鼓励促销购房 沪楼市明暗降价风潮涌动

    地方政府注资救市 上周楼市成交止跌回升

    楼市回暖仍需等二套房再松点绑

    北京楼市成交量巨幅萎缩 房价相对坚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