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的前世今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0:00  中国经营报

  在这之前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城镇职工享受公费医疗和劳动保障医疗,其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企业与国家。不过,在大量企业破产后,一直与企业挂钩的上述两种医疗方式无法延续,在此情况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呼之欲出。

  “它是国企改革的派生物。”余晖说。

  而关于推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内容,最终由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文件所确定。这份由国务院1998年底颁布的文件明确指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与上述两种医疗保险制度不同的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与企业脱钩而走向社会化,简言之,后者的能否偿付与职工所在企业的运行状况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全面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框架的搭就,还要等到2000年,当年2月,包括卫生部在内的八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名为《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提出了至今仍在坚持的医疗改革的基本路径,比如政事分开、医药分家、管办分离、加大社区医疗机构建设等内容。

  当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要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用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这一次,医疗改革开始全面推进,医保、医疗机构和医药‘三医联动’。之前,配套机制跟不上,医改不可能成功。”

  在余晖看来,从1997年到2000年,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毕,“我们此后的医疗改革,在大政方针和基本原则方面,都是延续而不是转折。”

  2005年后的全民医改

  2003年,那场不愿被国人回忆的惨白色的非典疫情,给当时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一记猛锤。

  一位名叫戴维·墨菲的美国人在《远东经济评论》上撰文称,“非典让中国政府认识到,改革国家医疗卫生体系迫在眉睫。”

  这位美国人的观点并不孤独。其实,就在非典疫情爆发前不久,李岚清副总理就曾表示,中国正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国也已然认识到,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缺位的情况已非常严重。

  随后而来的非典证实了中国政府官员的担忧,被忽视了20多年的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在国民遭受疫情突袭的关键时刻几乎难以应对。

  非典期间代替张文康担任卫生部部长的“铁娘子”吴仪,当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表示,进一步健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最新一波的医改分水岭通常被认为是2005年。

  从2005年开始的新一波医疗改革,增加的新内容是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在2003年农村居民的新农合之后,2007年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一个覆盖全民的医保网络开始构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