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第一辩:基本药物制度回归“统购统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03:51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拥有行政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指望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提高药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服务水平,降低流通费用,提高配送效率,不啻为水中捞月。”朱称。

  更重要的是,朱恒鹏担心这种模式可能导致“全方位垄断”的局面。

  “这意味着行政部门将垄断全国基本药物,而这部分药物可能占全部药品消费的70%以上。”朱分析,如果说在现行制度下公立医院垄断了大部分药品的零售,还仅仅是下游的垄断,那么实行基本药物的统购统销之后,那么就构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全方位的垄断。

  对此,政策部门有关人士表达了不同看法。

  “基本药物本质是关于药物的分配政策。”讨论会上,来自医改政策制定部门的有关人士称,基本药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应该保证,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能获得。

  对于“定点生产”,该人士并不同意朱恒鹏的判断,他称基本药物供应体系思路“相当于资格预审制度”,即现在有4600多家药厂,良莠不齐,这种预审相对于给了一个资格门槛。

  同时该人士强调,资格预审过程中有竞争,一两年后还会重新审查,也不是终身制的。“当然审查标准要合理,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

  “定点生产也有利于监管。”该人士称,政府集中力量监管几十家药企,从监管方面也易于操作。

  对于专家们呼吁的市场竞争机制,如招标采购不应由政府直接举办,而应该委托第三方中介组织,上述政策制定部门人士辩解称:“直接采购还是委托中介采购?取决于能力和效率,委托中介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

  操作问题

  除去理论之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操作上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些价格合理、治病必需的药品逐渐消失在医生开给患者的药方中,通俗而言是“买不到廉价药”。这种现象用卫生经济学家的学术总结是“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较低”。为了解决这一局面,医改方案的思路是,构建基本药物整体的生产供应体系,包括生产、采购、配送、定价和使用。

  在当日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医改相关部门的官员表示: “尽管现在方案有了基本思路,但具体如何操作还不清晰。”

  首先,哪些是基本药物?如何遴选基本药物?就是难题之一。

  “什么叫临床必需,怎样确定?”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医保部门的有关人士对“如何操作这个遴选原则”提出了疑问,如高血压药,不同人群可能适用不同的的药品,到底哪种药品可以进入“基本药物”行列?

  其次,是怎样定点?如何定价?

  为了保障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新医改方案给出了解决路径,即国家基本药物制定统一价格,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

  “怎样选择定点生产企业?是全国统一定点,还是各省市自己选择定点?”朱恒鹏分析,中国地域范围这么大,肯定很难全国统一定点,但如果是各省自己选定点生产企业,不可避免的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即都选自己当地药品生产企业,何谈竞争?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