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反垄断第一案多重疑云了犹未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7日 07:45  经济观察报

  赵红梅

  9月4日,“中国反垄断第一案”被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 “已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为由,拒绝受理。

  该案代理律师、北京展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向本报表示,仍将继续上诉。

  8月1日,在《反垄断法》生效实施的当天上午,北京四家防伪企业就以涉嫌行政垄断将国家质检总局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方认为,国家质检总局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企业交费加入电子监管网。

  这也将电子监管网的经营者,中信国检推到了聚光灯前。

  8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通气会,称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正在退出在中信国检所有的股份,同时在电子监管网中未获得一分一厘的收益。并将继续推行电子监管码。

  本报最新获得的工商资料显示,经营电子监管网的中信国检并非如质检总局当初所说是与国企合资成立,而且部分利益正在转移。

  “183号文件”与两大“玄幻”股东

  据业内人士介绍,质检总局推进电子监管码最早始于2005年4月该局下发的183号文件。

  本报获得这份文件中对于电子监管网的介绍是 “国家质检总局与中信集团、中国电信联合建立的”。

  但记者获得工商资料显示,负责管理运营电子监管网的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与上述文件中的说法不同。该公司有三方股东,分别为甲方中信21世纪电讯有限公司 (出资3000万元,占50%)、乙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中心(出资1800万元,占30%)、丙方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出资1200万元,占20%)。

  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中信21世纪电讯为香港上市公司 “中信21世纪”(0241.HK)的子公司。而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在中信21世纪这家公司中,中信集团只持有0.62%的股份,陈晓颖旗下3家公司各分别持有21.11%的股份,控制总计63.33%的股份,是中信21世纪最大股东。

  周泽分析,质检总局183号文名义上是与中信集团合作成立电子监管网,实际上是由一家与中信集团有关联的私人控股企业掌握了电子监管网。

  9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信国检的实际控制人为中信集团”,当被询问中信国检的股权情况时,他又表示,“具体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但据我所知,信息中心早已不参加中信国检的活动了。”

  此外,工商资料显示,中信国检成立前,三方曾签署了一份《合资协议》,对各方权利义务作出约定,而中信21世纪电讯的责任之一是,在合资公司建立后负责协助合资公司完成9000万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中信国检的注册资本6000万,投资总额一共才1.5亿。

  北京兆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刚认为,这说明中信国检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不仅在技术方面毫无经验,在资金方面也相当不足,需要靠债务融资才能凑够融资额。

  “中信21世纪是陈晓颖私人绝对控股的公司,中信集团只是参股股东,华信邮电也只是中国电信的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却打着跟国有企业合作的大旗。”周泽认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