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地财政也在缩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4:21  中国新闻周刊

  土地财政也在缩水

  楼市下行,也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增长。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08年7月,国内税收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个百分点,其中证券、房地产业营业税收入均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的地方财政,一直被称为“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深度介入房地产市场,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和各种税费等资金收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住宅产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受中国以GDP增长为政绩考核指标的趋动,另一方面是税收体制的影响。中央政府的这一决定得到地方政府由衷的“积极响应”。

  在中国当前的分税制体制下,房地产有关税费归地方政府征收并使用,共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等13个税种。

  因此,全国各地政府不惜动员各种资源加大房地产投资。1997年至2006年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幅超过20%,为同期GDP年均增幅的2倍。房地产税费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地方政府助推房地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土地供应来实现。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私人只能拥有40到70年的土地使用权。天则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曙光认为,而在现行的公有制土地制度中,国有制土地是可以直接上市交易的,农村集体所有制也必须转换成国有制土地后才可以上市交易。中国地方政府都设有土地储备交易中心,进行土地交易。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房地产开发,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缴纳采取宽松的政策——低价协议出让土地,使开发商用很少的钱就能拿到土地开发商品房。由于地方政府违章批地,不规范用地滋生的腐败案件也频繁发生。

  2007年12月19日,广州市花都区国土局原局长谭斌收受房地产开发商贿赂,违规转让6000多亩土地的使用权,向开发商少收取了土地出让金3.4亿元。

  国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6年,全国各地有近万名官员,因为违法违规出让土地,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遏制协议出让土地的灰色空间,国土资源部2002年推行招、拍、挂制度,要求土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但是,开发商当时普遍认为该制度会推高土地价格,于是纷纷加速囤地步伐,间接推高了土地价格——建设银行研究部的一份报告显示,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开发商只完成了手头上40%的土地项目,余下的均被囤积和倒卖。

  上海证券报评论部主任时寒冰,在今年8月底召开的后奥运时代高峰论坛上表示,协议出让制改成招、拍、挂制,事实上造成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是导致此轮房价暴涨的重要原因。

  地价确实不断攀升。

  2007年全国各大城市地价的平均水平为1751元/平方米,较2000年增长了四分之三。

  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合力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水涨船高,与此同时,房屋拆迁纠纷案件也呈大幅上升趋势。

  湖北省司法厅称,2008年上半年,该省房屋拆迁案件超过5600件,主要原因是拆迁安置中安置补偿标准及解决纠纷的依据不统一。早在2005年底,湖北省发改委就认为,该省房屋拆迁量过大,客观上刺激了居民的购房需求,导致房价的快速上涨。省会武汉的房价,从2005年到2008年,上涨了近一倍。在此期间,湖北省每年房屋拆迁量多达2000多万平方米。

  在土地经营管理上,中国中央政府采取了与地方政府截然不同的措施。为打击开发商过度囤地行为,200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宣布,土地闲置满两年坚决无偿收回。同时还要求,2008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情况向国务院作出专题报告。

  此举虽然是围绕土地问题展开,但却是“意在房价”。促使房地产开发商在规定期限内开发土地,增加房屋供给,这是国家实行对房地产行业“增加供给、抑制需求”调控思路的具体表现。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从信贷支持、税收扶持、报建费减免、鼓励土地转让、地价款缓缴等方面支持开发商。2008年7月中旬,南京市国土局决定将出让的土地规模从原先的200亩左右降低到100亩以下,部分企业土地出让金付款期限被延长到一年。该局称此举旨在“促进土地市场平稳发展”。

  尽管如此,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地方政府运作空间收窄,房地产市场上的主体力量明显受到了制约。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央政府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还会延续。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