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形成储蓄大量回流的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 16:24  《中国金融》

  形成储蓄大量回流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居民储蓄回流趋势明显。形成居民储蓄大量回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不确定性因素增强提高了居民的储蓄动机:一是对未来支出增加的不确定性的预期。近年来,在收入分配体制、消费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价格体制、教育体制以及金融体制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居民更多地面临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面临一些过去由单位和国家承担的改革成本,转为由个人自己承担,迫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增加。体制新旧交替使居民消费变得更为谨慎,储蓄动机更为强化。二是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城乡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根本原因。受就业难度加大、企业效益不理想及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居民普遍降低了对未来的收入预期,紧缩开支又有抬头之势,预防性储蓄目的不断增强,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资产价格走低造成储蓄大量回流。一般而言,储蓄存款大增与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减弱、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密切相关,资本市场价格走低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存款上升,预计这一趋势将至少延续到2009年上半年。此外,2007年以来6次上调存款利率的累积效应,使得居民储蓄意愿有所增强,储蓄存款回流银行体系。同时,在物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增强,选择定期存款增收抵御通胀的人明显增多。

  事实上,尽管现在是负利率,近几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却增长迅速,表明负利率并非存款搬家的主要原因,负利率并没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另外,如果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楼市都比较弱,加上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消费的增长也可能会变弱,而不是加强。财政政策可以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但它的作用也可能会被经济下行、财富效应等造成的负面影响所抵消。预测明年消费增长率可能会比今年弱,当然只是增长率变缓,不会出现负增长。

  第三,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渠道狭窄导致储蓄大增。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金融产品仍显不足。从居民踊跃认购国债的情况可知,大多数居民对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风险相对低的投资品种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我国多数居民之所以把结余存入银行,与其说是理财观念上的保守,不如说是出于无奈。股市风云莫测,投机大于投资,保险服务不尽如人意,使得老百姓更愿意把得之不易的钱存到银行里,尽管获利甚微甚至于负利率。

  第四,非收入因素仍制约居民即期消费。现阶段,由于非收入的环境条件制约,诸如商业欺诈、行业垄断、货不对路、服务滞后、信息障碍、流通不畅等,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抑制了个人即期消费,使得已经拥有的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支付能力得不到充分实现和化解,而大量转化为储蓄存款。

  需要指出的是,“假性”存款仍然存在。城镇居民储蓄高增长,首先应剔除的是不能对消费市场形成现实需求的那部分储蓄,如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性资金流入银行,成为“假性”存款,这在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今年年初以来,受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一些行业经济景气度不高,导致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较低,民间投资者便将闲置的资金大量存入银行,以期等待最佳投资时机。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中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资金所占的比重只升不降。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