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荣融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布会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0日 17:45  中国网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李主任,央企高管薪酬规范问题一直很引人注目,社会各界对此有很多 不同看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国资委下一步在这个问题上会不会有一些进一步的 规范措施?谢谢!

  李荣融:

  我首先讲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金融、保险不归我管。由于建立了国资委 ,这批中央企业的薪酬才得到了规范。国资委建立之前,企业自定薪酬,撑死胆大的 ,饿死胆小的。国资委成立之前的2002年,中石化的主要负责人收入一年9万,三九 集团赵新先的年收入115万。建立了国资委以后,开始把所监管的央企负责人的薪酬 纳入规范的轨道,主要是把薪酬与他承担的责任挂钩。我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找不到 我这样一位好老板。因为老板最重要的是,伙计给你挣得钱多,你应该也给他多点, 伙计完不成任务,就请他走人。

  我今天把这个数字公布给你们,你们来评价。我们每年增加的利润是1500亿 。中央企业负责人,包括正职副职,加在一起,这些人大概1500多人,1500多人总薪 酬每年增长4500万左右。2004年到2006年是我们第一个任期考核,我把这几年的数字 报给你们:2004年中央企业负责人全部薪酬加在一起是4.38亿元。当年的利润是 4879.7亿元,2004年这些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是35万,35万中有15万是基薪,还有20 万是跟他的业绩挂钩的奖金。这20万的绩效工资只付给他60%,40%要到他任期完成以 后才能给他;2005年我们全部负责人的薪酬总额是5.32亿元,当年实现的利润是6377 亿元,当年平均的年薪是43万;2006年支付给全部负责人的薪酬总额是5.77亿元,当 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是7685亿元,企业负责人的平均薪酬是47.8万元。2004年到2006年 薪酬总额平均年增长14.84%,利润的年均增长是36.7%,他们年薪的年平均增长是 14.9%。这三年中,我们中央企业职工的年均收入增长是15.3%。也就是说,我们平均 每年多支出4600万元薪酬,换来了每年增加利润1500亿元。

  中央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它恰恰是在市场竞争中。国资委没成立以前也有人批评,说国有企业是个培训班,培训了人才都跑到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去了。国资委成立以后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央企的领导人的收入一定要跟市场相适应。五年来,我们赢得了一个很好的局面,大量的人才投向中央企业,例如航天科技集团有一大批年轻人,40岁到45岁的已经担任总指挥,这是2002年之前无法想象的。我们在规范中央企业领导人年薪收入的同时,逐步规范职务消费以及和兼职收入。按我的话说,前门一定要开,后门一定要关,旁门一定要清。因此,我们对“关后门”也下了很大的措施,不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拿,同时注意领导人跟职工的收入差距。我们已经做出措施,第二个任期从2007年到2009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基薪部分保持不变,三年不加。这些办法制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严格执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应该说,只有严格的执行,这些办法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我想要说的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是适当的。国资委这几年的调整效果是好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得到了规范,与职工收入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企业必须讲效率,同时对困难职工应该予以保障,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帮扶基金,帮助困难职工。至于上市公司的领导人的薪酬,是由董事会决定的,不是国资委决定的。我公布的负责人的收入是税前的,他还要交个人所得税。谢谢!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

  我想问的是国企在海外上市的问题,从开始的时候,在香港比较多的国企是先H股,后A股,最近又有AH股同步。请问国资委在这方面的安排还有什么特定的安排?以后还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第二,很多国营企业原来是从国内市场发展起来的,随着现在海外市场的增加,不断国际化,包括他们的主板上市可能在香港或者是在海外,这些国营企业有没有可能有一天他们的总部转移到香港或者海外?谢谢!

  李荣融:

  因为在我们国内A股市场初期的时候,比较多的鼓励我们的企业到香港和海外上市。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融资,关键是促进我们企业的改革。随着我们A股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个选择权更多的给了企业,由企业自主选择在哪里上市。

  至于你讲到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会发生的。因为总部地址的选择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们没有规定企业的总部只能设在哪儿,我们说有利于企业发展,由企业自主选择。谢谢!

  北京华夏时报记者:

  央企确定主业的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的主业还处于高波动、高风险的行业之内,包括房地产业。我们注意到相当一部分的央企的主业都有房地产业这一项。请问,未来国资委会不会帮已经确定主业的央企进一步缩减主业,比如说一家企业如果有五项主业,未来缩减时,把房地产业剔除出它的主业序列,这样它就变成四项主业,进一步缩减主业有没有这样的可能?

  李荣融:

  我们核准房地产业作为主业的,我印象当中不超过1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一个过渡。我想不少企业现在作为过渡的房地产主业会逐步退出。因为你要降低造价,没有规模化,造价是降不下来的。因此重组、退出是必然的。谢谢!

  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记者:

  请问李主任,有关上个月刚刚尘埃落定的凯雷徐工并购的事件。我们知道,7月23号,历时3年的凯雷徐工并购案是以双方不再就此项投资进行合作,然后以徐工独立进行重组而告终。请问李主任,回顾这个案件的时候,凯雷徐工这两个公司是否对国资委曾经有并购的申请?在申请的过程中,国资委对这一并购事件有过哪些方面的具体要求?谢谢!

  李荣融:

  我在这个题目上没有太多的话,我想说的是好好向美国学习。谢谢!

  中国证券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李主任,第一,最近国资委刚出了“三定”的方案,中间提到会新成立一个部门,是收益管理局。我想了解一下目前这个司局的运行情况。

  第二个问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减持问题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请问,8月、10月这两个月份可能又是股市“大小非”解禁的高潮,有传闻说国有上市公司可能会公布一个规定,国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流通股权规定,我想问一下,是否有相应的规定要公布?谢谢!

  李荣融:

  收益管理局正在组建当中,不久就可以运作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市场的炒作。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目前的要求还是要绝对控股。尤其是中央企业。当然,这些股份可以流通,但是为了保持国有经济的控股地位,不可能大量减持,也可以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大量减持。对于这些减持的管理,我们早就已经发布有关的要求,这是我们跟证监会发出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股份管理的暂行办法,这早已经发布了。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就要做到实时监管。所以我们会同证监会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这两家联合建立一个动态监测系统,做到实时监测。目的是确保这些转让减持都要合法。我一直说,中央企业的上市公司要为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那些炒作我们大股东要大量减持是没有根据的。谢谢!

  祝寿臣: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李主任,谢谢杜局长,谢谢各位记者。

  明天这里还有两场新闻发布会。明天中午12点,请北京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全民健身的有关情况。

  明天下午4点,介绍浙江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有关情况。欢迎各位参加,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