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荣融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布会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0日 17:45  中国网

  美国侨报记者:

  请李主任介绍一下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到华尔街去上市的情况,尤其是今年 和明年的打算。另外,美国近几年来对中国的企业到美国开展并购、收购有很大的戒 心,您如何来回应这种戒心?谢谢!

  李荣融:

  我们在美国纽约上市的企业大概有68家,而且都是中央企业当中优秀的企业 ,他们实现的利润大概占中央企业利润的30%以上。因此我可以这样说,中央企业改 革的成果,美国的投资者首先享受到。同样,我们的企业也得到了进步。企业的公司 治理以及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仍然鼓励中央企业在海内 外上市。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到海外上市。

  当然,就像你说的,在重组当中,美国的戒心太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海 油并购美国的尤尼科公司。我认为这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经济全 球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资源的配置效率应当不断提高,对全球的贡献应该更大。有些 人对中国的经济不太了解,下一步可以通过交流来增进了解。有些人对中国的国有企 业有一个偏见,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绝大部分好的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像一 些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多元的股东持股的公司。因此,他们不是百分之百的纯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所做的决定都是由董事会做出的决定,而不是政府的决定。对另外的一类 人,就是对中国抱有偏见的,怎么看都不顺眼,我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对待他,我也 请教你给我一点建议。我也鼓励我们的企业多做工作,多做交流,多做沟通。谢谢! 同样我也希望我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一起来做工作。

  国企杂志记者:

  请李荣融主任像刚才的开场白一样,用几句话来展望一下下一个五年国资委 跟中央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同时请结合一下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央 企要过“紧日子”的背景。谢谢!

  李荣融:

  我想借用奥运会的话,下一个五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发展会更 快,我们的发展质量会更高,我们的竞争能力会更强,对我们社会的贡献以及对全球 的贡献会增大。至于你提的第二个问题,你能不能稍微说细一点?

  国企杂志记者:

  我的意思是前一个五年国资委跟中央企业既克服了很多困难,又做出了很多 努力,同时又有经济形势非常好的背景支撑,今年以来可能宏观经济形势会发生一些 变化,您也多次提醒企业的负责人要注意这种变化。这种宏观形势的背景,对下一个 五年的企业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李荣融:

  我提出“过紧日子”的主要背景是美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因为美国经济所发 生的一系列变化产生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这些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我 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谨慎。中国已经融入全球社会,美国经济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 影响已经逐步在显现。作为企业,它无力改变这个环境,只能去研究和适应这个环境 ,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应对最困难的情况出现。因此我对中央企业提出,要准备过 两年紧日子。这个话我是今年4月份讲的,应该说这几个月来,我们中央企业的领导 ,应该说绝大部分都体验到了,而且他们也在认真地贯彻。中央企业在中国的国民经 济发展当中所处的地位要求我们必须保持稳定发展,我们也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谢 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李荣融主任您多次讲到,我们近些年找到了一条在市 场经济下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能否详细解释一下?第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 成为了上市公司,国资监管方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李荣融:

  这条路子可以分两方面讲,一是从政府角度讲,这届政府把社会公共管理职 能与出资人的职能分开了。也就是说,长期困扰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谁”到 位了。从我们管理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责任落实。我们找到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 求的责任落实的途径,从责任的落实到他们的年薪、奖惩、再到监管,都有一套法规 。同时,市场化选聘人才,就是要挑选更能承担责任的人到该到的岗位上去。国务院 国资委成立的时间不长,已经发布了19个法规,104个规章。这五年取得的成绩,除 了外部环境,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责任到位所激发出来的潜力。关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确实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对国有股东的表现,随时给予关注,随时发现他们 做的对还是不对。换句话说,就要求我们国有股东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运作,把关 注点更多地放在提高公司的质量上,能为我们的股东、投资者提供持续的好的回报。 谢谢!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