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回首五轮机构改革 (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7:03 新京报

  机构改革历程

  1982年

  核心任务: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

  措施: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合并,设立水利电力部,将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设立商业部,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设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

  特点: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和人员都没有真正减下来。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1988年

  核心任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目的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的命题。

  措施:撤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撤销相关部门后,组建能源部、机械电子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劳动部、人事部等等。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

  特点:“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再加上治理、整顿工作的需要,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1993年

  核心任务: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措施:撤销能源部、机械电子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等7个部,新组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工业部等。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含国务院办公厅),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18个,比原有86个减少27个。

  特点:这次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这次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

  1998年

  核心任务: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撤销几乎所有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措施: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15个部委不再保留。新组建4个部委: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

  核心任务:此轮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措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部分部委不再保留;建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经过改革,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8个。

  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上一页] [1] [2] [3]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