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回首五轮机构改革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7:03 新京报

  政企分开,中石油诞生

  时间:1988年

  代表机构:中石油

  第二轮改革矛头直指政企不分。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平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现有机构的弊端愈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结构不合理,在职能上微观管的过多,宏观调控不力;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的、法律的间接管理方式等。

  此轮机构改革组建了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构改革方案将其定位为国务院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不再承担微观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职能,是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

  此轮机构改革之后,还出现了几个“部级”的公司,石油部撤销组成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部撤销组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此轮机构改革给现代政府管理留下了最宝贵的遗产,公务员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成目标

  时间:1993年

  代表机构:航空航天工业部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3年3月召开的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企不分再次出现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中。

  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罗干表示,“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机构改革的不同,就是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改革的目标。”

  针对政企不分的问题,罗干提出,要坚决把属于企业的权力放给企业,把应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

  部委改公司在这次改革中再次出现,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分别组建了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

  正如中国的市场化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体现在机构改革中,罗干当时坦言,“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长过程来说,目前这个方案还带有一定的过渡性,有的还带有试点性质。今后,还要继续深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顽症:政企不分

  时间:1998年

  代表机构:电力部、煤炭部等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当选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掌舵人。据《南方周末》报道,当时尚未当选总理的朱镕基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中针对新一轮机构改革曾言,“我抱着粉身碎骨的决心来干这件事!”

  此次机构改革直指前两轮改革都未能根治的顽症———政企不分,将9个专业经济部门一次撤销或降格,改革之后,电力部、煤炭部、化工部等9个部委成为历史。

  面对数千全国人大代表,罗干坦言,“政府机构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经多次改革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轮改革,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WTO下的机构改革

  时间:2003年

  代表机构:国家发改委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第143个WTO成员国。

  2003年3月6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发展,现行政府机构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距离我们最近的这轮改革带来了一些新名词,叫了几十年的国家计委成为历史,其新名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更加强调宏观调控。

  中国国有企业至今取得的成就,和这轮改革设立的国资委密切相关,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国务院明确要求国资委不得成为“婆婆加老板。”

  致力于统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商务部成为新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此前,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以及反倾销反补贴工作分别由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管理;而产品的进出口工作,分别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负责。“这种内外贸分割、国内外市场分割和进出口配额分割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显然,商务部的组建,是和目前“大部制”思路最为接近的一个部委改革。 

  本报记者 杨华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