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小农生产模式造就名茶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张娟娟 

    泱泱茶叶大国,却拿不出一块叫得响的牌子,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局面牵扯着业内行家的心。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秘书长胡舜龄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强调,现在上海地区的茶叶出口额已从1984年的2亿美金下滑到了仅5亿人民币,其中品牌缺失是一个关键性因素,而要打造品牌就要首先简化茶业机制,走工业化生产道路。

    胡舜龄介绍,从中国的整个茶叶形势来开,应该说是很好的,政府对茶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茶叶的品种、质量等都在提高,种植面积在扩大。通过对茶文化的大力宣传,人们对茶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茶的销量与日俱增,以前上海人均一年销量才200多克,现在则达到了1000克,而全国只有三四百克。

    尽管提起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徽铁观音、洞庭碧螺春无人不知,但我国至今却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闻名于世,以致落了个“有姓无名”的尴尬。而在不产茶叶的英国,立顿红茶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国农业产值的70%。

    对此,胡舜龄认为,立顿茶,讲到底其实是一种拼配的茶,口味统一,我们的质量、品质各方面肯定比它好,但它的管理、机制是绝对到位的,而这点就是我们最欠缺的。他说,打造品牌,首先要有基础,要有一个组织,从质量角度、文化角度等方面,通过一个权威的组织去评定。而我国根本没有这样的组织。

    茶业发展须走工业化道路

    2007年全国茶叶出口额约为6亿美金,全国销量约200亿人民币。

    据了解,我国很多地方的茶农仍停留在自销阶段,一家一户经营。胡舜龄认为,我国茶业必须要走工业化这条路,靠茶农个体户生产肯定不行,要大规模生产。

    据报道,日前云南、湖南的两家茶叶企业纷纷放言要在不久后成为国内第一家茶叶上市公司。对此,胡舜龄认为,现在茶叶企业真正有实力的很少,放言要上市的公司多少有点炒作之嫌。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