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下炒汇女经纪自曝被骗噩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0:24 南方日报

  他们懵懂当了骗局“掮客”,但本人亲友也往往血本无归 

  专家提醒

  不应有“赌徒”心理

  一夜暴富原来是个陷阱,对此,光大广州分行首席外汇分析师郭昭阳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专业能力,投资者应避免赌博心态,介入的资金量不要太重,交易的杠杆倍数也不能放得太大。

  郭昭阳向记者表示,要识破一些非法投资公司的骗局,投资者要明白两件事:一是你的钱去了哪里;二是你能否赚到钱。

  所谓“钱去了哪里”,主要取决于交易商的资格。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外汇保证金代理商主要有三种出身,其一是欧美的外汇交易商,其二是香港的交易商,第三种是在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的外汇交易商。“由于所在市场比较成熟,前两种一般来说比较可信;第三种则由于缺少严格的审核,有可能只是一个空壳,遇上这种公司,资金风险极大。”这位业内人士说。

  而能否赚到钱则取决于对风险的掌控能力。郭昭阳认为,做外汇投资应选择国内银行的合法渠道。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王燕鸣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杠杆放得多大,并不决定风险大小,风险主要还是来自投资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

  昨日,本报A06“深度”版刊出《地下炒外汇公司暗藏骗局记者卧底20天揭开黑幕》一文,激起强烈社会反响。不少读者致电本报,纷纷对地下外汇公司骗钱坑人一事予以谴责。

  一名22岁的湖南女孩杨杨(化名)来到本报,投诉一家“广州灏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骗钱行为。起初,她在此公司当经纪人(AE),糊里糊涂地帮它骗人;后来,自己成为投资者,又被它骗得血本无归。切身之痛终于让她明白:“地下炒外汇原来是个早就设好的圈套!”

  而据记者此前调查,这家所谓“广州灏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其实正是广州宝灏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前身。骗术得手后,频频变换公司名称、办公地点、业务员、电话等,是其施骗的惯用伎俩。

  以为当上白领了

  前年12月,杨杨刚满20岁。那时她以为自己撞大运,轻轻松松成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的白领。可现在,杨杨并没有过上想象中的好日子,反而稀里糊涂地背上几十万元的债务。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杨认识了在广州灏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工作的小莫,经他介绍进入该公司工作。

  然而,杨杨才工作几天,小莫就辞职不干。“他走得很匆忙,我都没来得及问他原因。”

  刚开始的两个月,杨杨没拉到一个客户,也没有拿一分钱工资。刘经理便开始催促杨杨去找客户,并提示可以先从亲戚朋友着手。

  先投5万港币尝到甜头

  去年3月,杨杨拉到了第一个客户,是自己的好朋友欧先生。欧先生投了5万港币炒外汇和黄金。随后,公司给了欧先生一个账号和密码,通过一个叫做“时信国际”的平台便可以进行查看及交易,公司称每次交易操作都会收取佣金。

  随后刘经理表示,炒外汇和黄金的技术性很强,可以委托公司的专业人士来代理操作。于是,欧先生和杨杨签了一个简单的授权委任协议,里面写明客户要承担风险,而被授权人要保证资金总体不发生亏损,并且每月收益率要达到10%。

  这个月,杨杨拿到了第一张工资单,2300元。这让她小有成就感。

  两个月后,杨杨又找到欧先生,他同意继续投资30万港币。

  出于对杨杨的信任,加上常年在港往来不便,欧先生干脆把钱交给她全权打理,让她以自己的名义开户去炒。同样,杨杨交给公司操盘手操盘。

  再投20万港币发觉不对劲

  去年6月和7月,杨杨将这笔钱分为两次打入公司。第一次打了20万港币,还是打到早先的那个账户。第二次,杨杨将钱兑换成人民币后再打入,公司却给了一个名叫“郑×楠”的私人账号。防范心不强的杨杨也没太在意。

  这次,公司并没有让杨杨及时看到账号里的资金交易情况。每次问到时,刘经理总是说最近行情不太好,亏了一些,并不谈及具体金额。去年6月,杨杨拿了5000多块的工资,这让她安心了点。可杨杨没有想到,她工资单上的钱越多,就意味着客户账户里的钱越少。

  到了7月底的时候,刘经理突然说账户内的钱已经亏得只剩十几万了。杨杨立刻急了。此时,刘经理只是让她放心,说肯定可以赚回来。但这种“保证”杨杨已经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她开始慢慢对公司和刘经理有些怀疑。

  仔细回想,杨杨发觉:自己在公司的半年多时间里,每一位进去做投资的客户都全部亏光。公司业务员也是两三个月换一批,公司的名称和办公地点也换了好几次。她越想越不对劲,便向刘经理询问,刘拍着胸脯保证资金安全。

  觉醒论理,发现圈套早设好

  可就在几天后,杨杨接到消息,自己的两个账户“爆仓”(账号亏空)。当她拿着协议书找公司理论时,公司只表示可以再给她开一个8万港币的账户作为赔偿,并负责用这8万港币把亏掉的30多万港币赚回来。

  杨杨想去报案,却被告知证据不足:在所有协议书和收据单里,都没有盖该公司的章,收据上盖“时信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章,而授权委托书上只有刘经理的签名,并且协议书上只是有“保证”、“目标”等模糊字眼,并没有进一步明确说若做不到如何赔偿。

  此刻,杨杨才真正明白过来:这是一个早已设好的圈套!

  受骗的不止杨杨一个,有的客户甚至被“吞”了50多万元人民币。杨杨和其他受骗者多次找刘经理理论,但对方给出的解释是:是时信国际平台有问题,它把钱给卷走了,我们也是受害者,现在公司已经不做它的代理了。

  受骗的杨杨只能欲哭无泪,求助无门。本报记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