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08年日报改版网上路演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1:45 新浪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08年日报改版网上路演实录

  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21世纪报系总经理陈东阳与21世纪报系市场总监姜岚做客新浪直播间,聊21世纪经济报道改版以及国内媒体中国道路全球价值的话题。上图左起为新浪财经主持人权静、刘洲伟、陈东阳、姜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视频:刘洲伟陈东阳姜岚聊中国道路全球价值实录一

  2007月12月24日上午10点半,21世纪报系常务副总编、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21世纪报系总经理陈东阳与21世纪报系市场总监姜岚做客新浪直播间,就“中国道路 全球价值”与《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全新改版等话题与广大网友展开了讨论。以下为此次聊天的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做客新浪网的直播聊天室,我是新浪网财经频道的主持人权静。今天是12月24号,07年还有一个星期就过完了,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要回顾07年一年发生的大事,展望08年即将发生的大事,在08年1月1号在传媒界就有一件大事要发生了,那就是《21世纪经济报道》要改版为日报了。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跟咱们聊这件大事的嘉宾,首先坐在我左手边的第一位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主编刘洲伟,欢迎刘总。

  刘洲伟: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总经理陈东阳,陈总,欢迎你。

  陈东阳: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旁边的这位美丽的小姐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市场总监姜岚,姜总您好。

  姜岚:大家好。

  主持人:刘总,从2008年1月1号开始就改成日报了,改版之后跟之前您觉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刘洲伟:我想首先是它要坚持《21世纪经济报道》本身的一个传统,就是要以深度新闻为纲,就是说它要拒绝碎片化的新闻,拒绝海量信息的噪音,它要坚持它的深度挖掘能力,深度和广度,来无限地逼近真相。如果像新浪是一个信息超市的话,那我们做的就是品牌专卖店,这是我们坚持的一个一以贯之的,从《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始的一个传统。

  跟过去不一样的是我们更多要体现的是当日深度,因为在此之前最早是周刊,然后是一周两期,一周三期,然后再过一个多星期就是一周五期,也就是每一个工作日的日报。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我们希望以24小时为周期的这么一个时间段内尽量捕捉到有深度的财经和政经的新闻。

  主持人:我觉得一样的一致的地方还是在于对深度一直的追求,不一样的是说每天做当天的,您的意思是说比如两、三天以前的新闻改日报之后就不做处理了?

  刘洲伟:实际上我们可能从周一到周四这四期中它出来的报纸是前一天的新闻,会占主流,前一天的深度新闻。到周末版可能我们会有一个一周的概念,以特稿为主打的概念,周末版。

  主持人:这也是改成日报之后创新的地方。

  刘洲伟:算是创新。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一周五期跟一周三期,虽然只是增加两期,但是节奏还是会不一样的,您觉得这个节奏如何去把握呢?

  刘洲伟:实际上节奏对应的是工作流程,就是你要完成它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工作流程去执行,在一周三期它中间可以有间断,但是像一周五期这么做下来的话,在流程设置上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会跟以前有非常大的不一样。

  主持人:就是说以前是一个星期打三仗,现在是每天都要打一仗,周末能休息两天。

  刘洲伟:对。

  主持人:那记者的队伍是不是要扩大?

  刘洲伟:采编的队伍从总量上来说要扩大三分之一,从结构上来说我们这种扩大可能还是要从市场上,或者说人力资源的配备上去寻找适合做深度报道的这种类型的记者和编辑。

  主持人:全国会设记者站吗?

  刘洲伟:应该是在全球设记者站。

  主持人:是否更类似于一种通讯社一样的结构?

  刘洲伟:还不一样,我们这块采编部门一直是一个矩阵式的结构,就是在整个大的编辑部是按照板块来垂直传达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而在各个大的新闻中心,因为我们基本上新闻中心这块分成几类,一类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新闻中心,比如说像北京新闻中心,上海新闻中心,可能将来的规模会超过一百个编辑和记者,我们另外设立的像比如说在美国的华盛顿,或者说纽约的华尔街,或者说伦敦这方面来设立的可能就是先考虑到汇率的因素,因为我们支付的是人民币,所以可能开头是以单个记者的记者站的概念。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必须的。

  另外一个理念,我们是希望能够打破西方媒体的霸权,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海外记者网。所谓世界是平的,但全球的舆论场往往是往西方倾斜的,我们希望我们有自己驻白宫的记者,有自己从纽约华尔街,或者伦敦的原油市场上有我们自己能够做独立分析的记者,我们要的是一手货。

21世纪经济报道08年日报改版网上路演实录

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做客新浪直播间,聊21世纪经济报道改版以及国内媒体中国道路全球价值的话题。(来源:新浪财经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主持人:非常的期待,刚才听刘总讲了这么多。接下来我想问陈总一个问题,刚才刘总说改成日报之后,在编辑和记者队伍上要有很大变化,那在内容上也有很大量的更新。我想问您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改成日报之后对《21世纪经济报道》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这个广告的收入会不会大幅增加?

  陈东阳:我想我们还是期待着广告收入会大幅增加,因为首先从市场本身反映来说,应该说这几年整个平面媒体的广告增长大概它的平均数是一位数,也就是说在10%以内,但是在平面媒体里面财经类媒体它的广告增长是两位数的一个增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来说我们经过七年的发展应该说在国内所有的财经类媒体里面,我们是影响力最大的这么一个媒体,也借着我们强大的影响力,我们的广告收入在所有财经类媒体里面也是最高的,我们从创刊第一年的两千万到今年的超过三个亿,也就是说在七年之间有15倍的增长。

    根据我们对整个市场的一个判断,200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一个奥运年,所有的公司在广告营销投入上我们估计都会有50%以上的增长,我们认为这么一个庞大的或者说明年可期待的一个市场,我们改版为日报以后我们能够拿到更大的份额,我们也期待着有比较高的增长。

  主持人:那在成本的方面会比以前多投入非常多的量吗?

  陈东阳:在成本的投入上我想首先在发行成本上我们会投入比较高,也就是说对于读者来说,因为目前我们一周三期,大概我们一份报纸全年订阅价格是两百块钱,明年一周五期以后,我们的每个读者只需要增加五十块钱就能看到每天一期的财经类日报,所以我们通过让利的形式,也就是说会减少我们的发行收入,但是取得稳定的读者的这种购买。所以在发行成本上首先我们会有比较大的一个投入。在采编成本上刚才刘总也介绍了,我们会增加大概三分之一的采编队伍,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投入,但是我们期望通过两方面的投入首先稳定我们的读者,而且能够有稳定的发行的增长,然后有非常优质的新闻产品,这样的话我认为在经营上我们还是能把这些成本给补回来的。

  主持人:也就是说收入的增加会比成本的增加大的多?

  陈东阳:我们希望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是这样。改成日报这么看,一方面是从刘总这边考虑内容的角度来进行改版,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的一个需要,是运营的一个需要。

  陈东阳:我觉得因为从目前来说,我们认为在我们的中国市场上没有一份真正意义的财经类日报,我觉得这个市场经过七、八年的发展,也是一个成熟的机会,而且在几年前通过我们的市场调查,就发现财经类日报它的读者人群不算很成熟,第二个,它的广告市场总量不是很成熟。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最近我们也跟新生代市场调研公司以及咱们新浪网联合做了一个大型的商业日报的阅读人需求的调查,大概有上千万的人群参加,我们发现有67%以上的主流人群还是通过商业类报纸来了解每天的最新商业资讯,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需求。

  主持人:姜岚,我想问一下你,刚才陈总说到这个大调查,能不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的内容,比如说《21世纪经济报道》它现在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一个层次,什么样的一个量?

  姜岚:我们这个大调查是从上个月开始跟新生代一起,还有跟各大财经网站在一起做的一个财经资讯调查,这个调查我们是分三个方面,一个是想通过这个调查了解我们的读者和我们的客户,对内容以及对他们真正需要的一份商业日报的资讯以及形态的一个调查,另外一个,我们想通过这样子一个方式来告诉我们的读者和我们的客户,这个市场是否是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第三块,我们从发行和广告推广,以及针对我们现有的发行渠道,以及我们的市场推广模式,以及广告的策略上是否迎合了这些主流人群他们对商业日报的一个期许。这个报告我们会在年终特刊,或者在年终特刊之后将用第一手的时间跟大家推出,所以我想请广大的网友来关注我们2007年12月31号的年终特刊,结果将会在年终特刊上公布。

  刘洲伟:我补充一句,刚才陈总和姜总讲的,我们为什么觉得市场已经成熟了,就是市场有能力来养活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乃至华语市场的这么一张财经类日报。一个原因,我们觉得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这么长时间,08年是中国改革的30周年,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有一个非常好的购买力。

    这种购买力虽然还不能够从结构上,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现在还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而内需市场还在成长,但是已经成长到一个阶段了,而且这种成长的趋势根据17大的精神看来,现在来看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所以中产阶层不断的扩大,以及它不断增加的购买力会成为一个大的背景,因为我们的广告主要是面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

  第二个原因,大家都知道一张财经类的媒体它的读者比例中,投资者是占到一个非常大的比重,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这几年尤其是这两年以来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它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中国的资产证券化率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而中国的市值与GDP的比重也达到了跟美国差不多的那种水平,中国的市值总量排到全世界的第二位,而且每天的交易量也显示出它即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的金融中心,全球意义上的金融中心,这点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另外一个大的背景。

  第三个,就《21世纪经济报道》来说它是沿着一个非常稳健的路子在走,它没有在不适当的时机推出一张不成熟的产品,我们经过七年,我们是2001年1月1号创刊的,经过七年磨一剑,现在我们积累了比较好的企业文化,比较充分的人力储备,刚才陈总讲了每年都是非常好的增长率,还有一个就是比较好的现金流。就是说我们整个的这种内部条件是跟做一张成功的全国意义上的财经报纸匹配的,而不是在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条件下硬推给市场的一个非常青涩的苹果,一咬一口觉得没熟,你可能不会接受它。

    所以你看到市场上原来不只出现过一张或者是几张财经类媒体,实际上他们的发行量都是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所以我们觉得七年之后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小环境上来说,我们觉得是时候了。

  主持人:刘总,您刚才说是时候了,果子成熟了。

  刘洲伟:对,苹果要熟了(笑)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