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企业绩引擎(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15:53 《国企》杂志

  中 篇 博 弈

  “国资委动真格的了。”一位国企人士评价说

  央企业绩增长来自哪里

  这是国资委的统计:

  2004年至2006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亿元,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平均每年增加100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44.7%。

  央企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哪里?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甚至也可以说很激烈。

  舆论中有声音认为,中央企业的业绩,主要得益于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好,正处于景气周期,同时,中央企业垄断了许多资源。对此类观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阐释了自己的看法:经济形势好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关于“新的变化”,李荣融解释:国资委的成立,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国资委作为政府授权的出资人代表,理所当然要承担搞好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但这一责任只有最终传递到企业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国资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央企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同时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

  2004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设立了“任期内进入

世界500强”的目标。当时国资委提出,是不是目标有点高?企业负责人说:目标高完不成是有很大压力的,但目标太低很难凝聚人心,很难调动积极性。结果这家企业去年果然进入了世界500强。

  “建立在统计评价基础上的业绩考核,对央企业绩增长的贡献,我感觉有六七成。”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判断。

  对央企业绩贡献巨大的业绩考核工作,推进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当国资委真正作为出资人代表、作为股东和央企负责人谈判业绩指标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博弈自然出现了,而以往行政性的考核思路、方式,也渐渐淡出。

  基于国情的考核

  “建立业绩考核体系,无法按国际惯例,更难以与国际接轨。”有国资委业绩考核局人士评价,这就是基于中国国情。

  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悄然挂牌。半年之后,国资委在廊坊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这个当时听来有点拗口的会议名称,此后几年来被央企们记得烂熟于心。

  这次会议首次公布了“2004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的签订计划。这也是国资委推动业绩考核制度的第一个年度计划。

  廊坊会议当月,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对央企负责人实施“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年度考核的基本指标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任期考核的基本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3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

  根据《考核暂行办法》,接受考核的不仅仅是各央企的一把手。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正副董事长、正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不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正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权代表出任的正副董事长、正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都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根据上述的考核标准,年度经营考核结果分为A、B、C、D、E五级。只有全部达到经营业绩书的要求,才能被评为C级或者C级以上。

  经营业绩和负责人的绩效年薪挂钩。绩效年薪的60%在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剩下的40%则根据任期考核结果等因素延期到连任或离任的下一年兑现。经营考核在C级以上,国资委将按期兑现全部延期绩效年薪,并将有中长期的激励。对于考核结果在C级以下的央企负责人,除根据考核分数扣减延期绩效年薪外,国资委可以不再对其任命、续聘或对其进行工作调整。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部部长王志钢向《国企》介绍:“第一次签订责任书时,延续时间比较长。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调研。当时是26个行业,196家企业,形成过程各自不同,也只有在诸多艰辛调研之后,才可能出来一套大家都基本认可的公共性指标。”

  做成了不可能做成的事

  从提出到全面完成,第一任期责任书的签署历时近一年。这期间,国资委不断地完善考核标准,而与中央企业的沟通、谈判也在持续进行。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责任书的第一轮签订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3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工作会上,国资委与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在内的20户央企首签经营业绩责任书。第二批150户中央企业于2004年3月份签订。此后直到2004年11月,国资委才发布消息称:国资委与最后一批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2004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至此,187户央企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全部签订完成。

  签订事宜初成,但一些负责人顾虑远未消除。国资委会不会来真的?不同行业的景气周期有差异,用同一套标准考核是否合理?有无历史包袱的企业,能否做到公平考核?

  时有观察人士提示,在《考核暂行办法》中,对于分类指标,没有给出明确的表述,而规定在各企业责任书中具体确定,这既增加了部分企业的疑虑,客观上也给签订时大量的讨价还价提供了可能。而最终,经过反复谈判,将187家央企负责人的首批责任书全部签订完成,国资委被舆论认为“做成了不可能做成的事”。

  在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的基础上,国资委强力推进了“第一个三年”任期责任书的签订工作。2004年12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30户中央企业签订首批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和2005年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涵盖了军工、石油、电力、冶金、有色、机械、运输、建筑等行业。中核、中海油、中船重工、中铝、五矿、中粮、国家电网、华能、中远、招商局、国投等知名央企均在其中。

  时任国资委党委书记的李毅中介绍,这30户中央企业2004-2006年任期考核要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10.48%。三年后的成绩单显示: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44.7%。

  “国资委动真格的了”

  2005年8月19日,中央企业负责人200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揭晓。在纳入考核的179家企业中,考核结果为A级的25家,B级和C级的141家。有9家企业因个别指标没有完成考核目标而被评为D级,4家企业因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数据不实、基础管理薄弱等问题,未达到

审计要求,被列为E级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这是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实施业绩考核以来的第一个年度成绩单。

  2004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实现利润4880亿元,同比增长61.9%,增幅提高35.9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8.5%,提高3.5个百分点。九成以上的中央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签订的业绩考核目标。

  李荣融因此评价:实践证明,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对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效果。

  2005年度,继上一年度创造历史新高后,中央企业总体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最好纪录,实现利润6377亿元,比2004年增长30.7%;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实现10%,比上年的8.5%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报酬率达到7.7%,比上年的6.8%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这一年,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予以降级的企业有4户,分别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因财务违规或对下属企业监管不力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予以降级或扣分处理的企业有6户,分别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海洋航空集团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要求限期整改的企业有2户,分别是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和中国唱片总公司。没有完成考核目标的企业有3户,分别是:中国远东国际贸易总公司、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至2006年第一任期结束后,国资委对媒体表示:绝大部分央企负责人是不错的,表现出了与国有大企业相称的高素质,但也有15位央企负责人因任期考核不称职而被免职。2007年初,国资委高层人士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对两家央企点名批评,并坦率地讲:“这两家企业连续两年获得E级。一个企业连自己的账都算不清楚,你的领导还干什么?”

  “国资委动真格的了。”一位国企人士评价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