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空气治理拒绝跃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0:11 《财经文摘》

  访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

  本刊记者 杨政文/报道

  随着奥运会临近,污染和奥运几乎同时成为外媒关注的对象,甚至一提到奥运,有人就立即联想到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认为,产生错觉的原因,是由于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了一套新的环境指导标准,这个标准比2001年北京申奥时国际奥委会使用的审查标准严格很多。

  据10月25日英国BBC报道,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认为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不会在明年奥运会前得到显著改善,在部分时间,北京的污染甚至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安全底线。

  国际舆论对北京空气质量的集中批评,不禁使人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北京空气质量如此“糟糕”,当初国际奥委会为何还要将举办权交给北京,难道北京在申办时对国际的承诺现在都打了水漂?

  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对于奥运和污染的相关问题,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近日接受了《财经文摘》的独家专访。

  财经文摘: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空气污染问题报道比较集中。北京奥运会更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看起来,中外对北京环境问题恐怕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你认为报道是不是把问题放大了?

  余小萱:北京污染问题现在受全球关注,我认为倒不是因为奥运会将此问题放大了。北京有机会举办奥运会,自然是全球极受关注的地方。国际上也会以很严格的眼光,来审视北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实事求是地说,北京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我们与欧洲、北美的很多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基于这个差距,欧美有人感觉中国环境不是很好。这并不奇怪,他们有自己的标准。

  至于北京的老百姓,乃至中国人怎么看待北京的污染,就我目前看到的一个社会调查来说,很多都认为北京的环境有很大改善,其中认为有明显改善的占调查的80%以上。受调查人很多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变化体会较深。这种感觉和我们10年来对北京环境的监测和数据统计也是一致的。

  财经文摘:既然北京在2001年申奥成功,为什么一些国际媒体会对北京的环境现状提出批评,其中有无标准上的差异?

  余小萱:有人担心,在目前环境状况下举办奥运的可行性到底应该如何评估。我们在2001年申奥之时,环境报告书上写的是,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要达到中国的国家标准。同时,也要达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指导值。该指导值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一个环境衡量尺度,但不具有强制性,希望世界各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参照执行。

  去年和前年夏天,也就是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时间段里,北京的天气情况基本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发布的这个指导值的要求。

  2001年1月,中国在报告书上就有了相关承诺,当年7月,每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举手表决之时,都看到了这个承诺。既然多数国际奥委会委员举手同意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就说明他们对于北京对环境的承诺是认可的。所以,大部分国际奥委会成员认为,这样的一个空气质量标准条件,具备了举办资格。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新的环境值,比1999年颁布的标准严格了很多。所以,现在有些人就开始说话,要求北京举办奥运时应该按照这个指导值的要求执行。实际上,目前很多人热谈的都是这个新标准。新指导值对大气污染评价的几项主要指标,设定了分四阶段实现目标的计划,其中,第一阶段指导值和1999年差不多。而现在人们讨论的基础是最终指导值。

  财经文摘:北京要执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新标准,难度有多大?

  余小萱:执行什么标准,是我们工作的尺度和目标。

  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来说,环境目标标准要提高一个档次,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一下子就提高三个档次,这和我们当初申奥时期设定的目标出现冲突,给中国增加了很大压力。用三年时间去实现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而目标的设定一旦出现问题,对工作评价会带来很大影响。

  比如,指导值规定,可吸入颗粒物标准值为50。从可吸入颗粒物构成来看,北京去年是161,前年是146,即使停止城市的一切活动,本底值就是70-80。如果要求现在就达标,这个要求看来欠妥。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1958年,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15年要“赶英超美”。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根本找不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于是产生政治动荡,最终爆发“文革”。这是中国历史上很大的教训。后来,邓小平提出到2000年中国GDP要翻两番,达到1000美元。中国实现了这个战略目标,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

  从目标上来看,“赶英超美”似乎更能振奋人心,但却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第二个目标看上去不怎么高,但很实际,这是因为我们能找到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在离奥运会举办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改变了工作目标和衡量尺度,将打乱整个工作的评价和部署。

  如果按2005年的指导值执行,北京现在的天气不到10%的时间能达到要求,这将得出北京环境质量改善失败的结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标准,北京在夏季90%以上的天气能达到要求。我想,再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奥运期间采取一些措施,达到在奥运举办期间100%符合要求也是能做到的。要是换用新的标准,恐怕北京夏季能达到要求的时间就只有几天了。

  财经文摘:发达国家对新指导值的执行情况如何?

  余小萱: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新标准后,诸如澳大利亚、美国、欧盟这样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没有采用这个标准。因为它们也达不到标准要求。

  前段时间我听到香港流传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说,英国环境大臣公开表示,伦敦要用50年时间才能达到新的环境指导值的要求。

  如果将此标准作为中国三五十年后的衡量标准,是可以的。而现在就一定要用这把尺子来衡量中国2008的大气污染,我看是不切实际的。

  财经文摘:从你上面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北京空气质量并非真如一些海外媒体报道的那样恶

  劣。比赛期间,北京在确保为运动员正常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上,有没有信心?

  余小萱:据统计,北京去年出生的婴幼儿预期寿命是80—90岁,尽管和日本、挪威等长寿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达到了欧洲平均水平。人的寿命影响最关键有四个因素。一是医疗条件,二是营养状况,三是环境质量,四是生活习惯。该统计采用的是国际通行标准,北京居民预期寿命既然能达到这个水平,说明其环境质量基本能保证健康。

  中国是奥运会金牌大国。在雅典奥运期间,金牌总数第二,很多运动员都是在国内包括北京长大和训练出来的。我认为,在北京现在的环境质量下举办奥运会没有问题。

  奥运会需要良好的空气质量,而北京能够满足奥运会举办所需最基本的空气环境。国外运动员到北京参加比赛,可能会感到空气状况比不上外国,但不必为比赛基本条件担心,不要担心身体会承受不了。担心太多不好,会给自己加重负担,影响比赛正常发挥。

  财经文摘:今年8月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时,有媒体传出消息,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表示,如果污染过于严重的话,一些耐力比赛可能不得不延期。但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意澄清,称某些媒体对罗格说法有误读。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余小萱:作为北京奥组委环境官员,在与国际奥委会官员的接触中,我们相互间没有专门研究过“比赛延期”的问题。但从风险防范角度提出这个问题也未尝不可。作为风险防范机制,需要对很多突发事件采取防范措施。比如交通堵塞、恐怖袭击、环境恶化、公共卫生事件等。 北京也对空气质量不利的情况万一出现做了预案。但重点考虑的不是变更比赛时间,而是避免空气质量恶化超标。假如环境恶化超标,我们就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比如限制机动车出行,暂停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工厂生产和施工作业。

  目前,北京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校的专家们正进行模型计算和测量,找到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其实不仅要求北京动起来,北京周边地区,比如内蒙古、河北和天津也要行动,以便让空气污染物在天气恶化的情况下能消解掉。

  财经文摘: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环境组织对北京奥组委的环境工作评价如何?

  余小萱:在第七届世界体育和环境大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联合国环境署的一些官员参加了会议。从我在会上所听到的反映来看,他们认为北京申奥成功的6年来,按照当初的计划和承诺,完成了环保方面应做的一些工作,对北京奥运环境工作表示基本满意。联合国环境署认为,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改善是一个催化剂,北京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评价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当时申奥承诺的工作都已完成。他们也对北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北京继续重视改善空气质量,搞好节能减排的工作。联合国环境署希望,北京能继悉尼后,成为奥运会环境保护方面的又一里程碑。国际奥委会则希望,北京成为今后其他举办城市的学习榜样。

  和我有交往的国际奥委会的环境官员们,实际上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是相当重视的。国际奥委会环境顾问对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悉尼奥组委主管环境的官员西蒙•巴德斯通和挪威环境专家多次向北京建议,不要和别人比,要自己和自己比,这样才能看到变化。

  财经文摘:奥运会历史上,是否有城市像北京一样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北京是惟一一个被环境困扰的举办城市吗?

  余小萱:在奥运历史上,举办城市都为环境改善做了很多工作。一些举办城市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洛杉矶在当时是全世界车辆最多的城市,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当时,洛杉矶比现在北京车辆还多一倍,汽车排放尾气控制标准也比不上现在的北京严格。为保证奥运会顺利进行,洛杉矶对机动车行车路线做了限制,同时避开一些室外比赛在空气污染高峰期进行。

  1996年

亚特兰大举办奥运,在空气污染防范上和我们采用的办法十分相似,从研究机构邀请了一些专家,帮助计算空气污染状况和机动车可以出行的数量。亚特兰大当时有350万辆车,比北京目前还多,奥运举办期间,恰好赶上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天,该市对60%的机动车出行做了限制。

  在环境问题上,雅典奥运会是一个特例,受到国际环保组织的批评。雅典在申奥时是一个党派执政,申奥成功后反对党上台。这样,前任政府的一些环保承诺没有完成。

  财经文摘:记得申办过程中,北京在环境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北京采取了什么巧妙的办法争取了主动,赢得国际奥委会委员的青睐?

  余小萱:第七次世界体育和环境大会召开时,大会的副标题就定为“从计划到行动”。从空气质量来说,北京可能比不上雅典,但在计划和行动方面,北京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2002年11月,国际奥委会亚太地区会议环境委员会主席说,北京是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要求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当时北京的竞争对手,比如多伦多、巴黎、大坂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的环境质量都超过了北京。但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人的承诺,相信中国有能力通过举办奥运兑现自己的承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环境质量。

  在这一点上,其他城市并不一定比北京具有更强的优势。国际社会希望看到的是,奥运会能不能促进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北京能否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得比其他国家更多、更好。 事实证明,6年下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财经文摘:为兑现承诺,北京做了哪些努力?

  余小萱:从北京申奥以来,到去年为止,北京投入了1230亿元用于改善环境,占同期北京GDP的3%以上。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用于改善环境的资金只略超占GDP的1%,这个力度应该说是很大的。

  为支持奥运,北京在清洁

能源的利用方面率先突破,污水处理率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头的。值得一提的是,机动车司机还带头执行相当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

  从2000年到2006年,北京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总体上平均下降了13.8%。北京空气达到国家标准的时间增加了19%,2006年达到66%,而2000年只有47%的水平。

  自申奥以来,北京曾经做过一个很完整的环保计划。经过6年努力,北京已经完成了计划。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完全有能力达到环境指标,而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奥运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北京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欢迎大家到北京参加2008年奥运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