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卓元:国资改革成效明显 步伐要加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10:44 国资委网站

  《国企》:请您回忆一下,在十六大召开之前,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讨论。

  张卓元:十六大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这之前说过,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方针。十六大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方针定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体制,所以,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真正是从十六大以后开始的。

  十六大之前,关于国资改革有一些讨论。首先是是否维持“五龙治水”的局面,当时有一些不同意见;其次是关于分级所有的讨论。我个人写文章曾经主张分级所有,当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同意这个观点。后来十六大确定为国家所有、分级行使所有权,现在看,十六大的决定更完善。因为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对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资产国家还是有最终所有权的。

  当时还有几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要不要到第四级,就是县级,当时讨论后明确县就不要了,因为怕管理水平达不到。最后就定了三级。

  二是当时就提出国资委下面要有控股公司,可做参考的有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我想将来国资委会有这种模式的。当时操作性不强,因为大的框架还没解决。

  三是国资委要不要管商业银行等资产。当时有不同意见,看来还是不管为好。因为工商企业是贷款者,商业银行是放贷人,你把这两个让一个“老板”来管不好办。大的商业银行大都国有的,汇金也是国家的,谁代表国家来当出资人是将来要考虑的事情。

  《国企》:十六大以来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卓元:第一,是组织机构组建。首先是国务院国资委,然后是省一级的国资委,最后是地市一级。现在组织机构已经比较完善了。

  第二,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国务院发布的管理条例。管理条例的中心主要是针对前几年国有企业改革不规范,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怎样使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产权交易过程中比较规范,规定要进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现在基本实现了。

  第三,这几年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的工作。整个中国的国有企业最主要的就是中央企业,比如2006年,全国的中央企业利润一共有12000亿元,中央企业就有7600多亿元,占了近2/3。国资委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一部分中央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现在已经改了19家,外部董事占的比例也比较高。再就是重组,现在减少到155家,将来还要重组到80到100家。重组是非常正确的,但按照管理学的原理,直接管理的户数最好不要超过30家,这样管理的效率才高。再一个重大进展就是今年开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是迈得比较大的步伐,1997年全国国有企业全部利润才800亿元,去年已经到12000亿元了,等于800亿元的15倍了。那么大笔的利润完全留在企业也不太科学。

  所以,我认为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方针是对的,成效是明显的,正不断推进着。

  《国企》: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卓元: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们做学问的人来说,总希望做得更好:

  一、十六大提出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这条就没有完全做到。现在54家最大的央企主要负责人就不是国资委任命,我估计跟我们现在的最大企业向公司制转制比较缓慢有关系。国资委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四年多过去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展还不够理想。国资委也很累,公司制改制后有些出资人职责就可交给董事会,由董事会来代表出资人利益。现在都要国资委来管,影响效能。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2007年才开始实施,还是比较慢。今年上缴的利润比例也很小,5%~10%,如果是在股份公司,那么非国有股每股分红多少,国家也就分红多少。所以改革步伐要加快。

  三、现在国资委管的是工商企业,还有金融企业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问题也很突出。还有一部分是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经营,如何监管也需要研究。

  (张卓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所研究员)

  来源:《国企》杂志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