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8:29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

  一、货币供应量仍在高位运行,但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缓解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7个百分点。M1增速加快,主要是由于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增长较快,一是经营效益好,市场活跃,企事业单位投资意愿较强,对活期存款的需求迅速增加;二是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增长放缓,企业为满足支付需要而持有更多活期存款。流通中现金MO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现金净回笼192亿元,同比少回笼371亿元。

  二、金融机构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同比降低2.4个百分点。从上半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走势来看,1-5月份增速逐月下降,6月份受资本市场在波动中相对走低影响,部分同业存款向一般存款回流,增速有所回升。外汇存款余额1668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企业和居民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6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降低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271亿元,同比少增5938亿元。其中,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多增404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634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316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5614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3264亿元。上半年财政存款余额1.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167亿元,同比多增3792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412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多增3681亿元;外汇贷款余额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5亿美元,同比多增91亿美元。分机构看,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普遍同比多增,其中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同比多增较多。

  表1:2007年上半年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

  2007年上半年  2006年上半年

  新增额(亿元)  新增额(亿元)

  政策性银行 2264 1444

  国有商业银行 9472 9185

  股份制商业银行 5616 4918

  城市商业银行 2025 1641

  农村金融机构 4561 3472

  外资金融机构 655 376

  注: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贷款分部门和期限看,居民户贷款特别是消费贷款显著增多,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平稳增长。上半年,居民户贷款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741亿元,同比多增3074亿元。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3800亿元,同比多增3699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同比多增320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是拉动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显著增多的重要因素。居民户经营性贷款比年初增加2942亿元,同比少增624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874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继续呈现大幅少增态势,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高耗能行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占比下降。2007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比重分别为35.9%、15.1%和9.1%。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2.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6个百分点。

  专栏1: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逐步提高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货币错配的现象逐渐显现。

  从期限结构来看,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2007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资金来源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一般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2007年6月末,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6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为37.6%,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此外,储蓄存款向同业存款分流的现象导致资金来源的整体稳定性有所下降。2007年4、5两月连续出现了储蓄存款净下降,为2000年以来所仅见。上半年储蓄存款增加7972亿元,同比少增5981亿元。与此同时,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上半年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8490亿元,尤其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成倍增长。资金运用方面,贷款呈长期化趋势。上半年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8%,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

  从币种结构看,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商业银行倾向于积累外汇空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注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境外上市等方式补充了外汇资本金,之后又出于汇率风险考虑通常倾向于将外汇资本金结汇为人民币。

  2007年6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资产为4989.3亿美元,但外汇实收资本仅为127.6亿美元,外汇实收资本与外汇资产之比仅为2.56%。此外,2007年以来商业银行柜台远期净结汇增长迅速,特别是1年以上的超远期结汇增长突出。商业银行通过即期市场平补远期头寸,通常需要以增加外汇负债的方式获得外汇,并在即期市场卖出,由于境内外汇流动性较紧,银行借入外汇资金的期限普遍较短,与柜台远期结汇的期限明显错配。

  对于当前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问题要有正确认识。一是要认识到当前银行存款分流,即所谓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结构性变化的大趋势。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不发达,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弱化,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分集中于银行体系,同时也给全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从一定角度看,这种变化具有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也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如果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或出现逆转,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二是要认识到目前商业银行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卖出外汇,从当期来看是理性的选择,规避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币种的不匹配,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与外汇负债相对应的外汇风险资产却无相应的外汇资本金覆盖,如果未来发生损失,就需要以人民币购汇补偿;对境外股东的分红仍需用外汇支付,从而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商业银行未来购汇时还将面临政策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的不断增强,这些风险可能加大。柜台远期结汇快速增长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

  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所潜藏的风险。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开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要加快转型步伐,更好地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统筹处理好短期利润与中长期持续稳健发展的关系。要提高创新意识,加大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通过业务品种、金融产品、收益渠道多元化来调整盈利结构,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增强盈利能力。同时,要注重业务扩张和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相协调,将自身业务发展、风险防范与宏观调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自身稳健运营,努力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四、扣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后,基础货币平稳增长

  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8.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896亿元,同比多增 6143亿元,同比增长31%。基础货币增速较高,主要与2006年下半年以来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关,因为按照现有统计口径,法定存款准备金计入基础货币,而央行票据不计入基础货币。如果2006年以来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冻结的流动性改由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那么当前基础货币增速将低于10%。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同比降低0.0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43%,股份制商业银行4.14%,农村信用社为5.51%。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保持平稳上升势头

  第二季度,1年(含)以内、1-3年(含)、3-5年(含)和5年以上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09%、7.18%、7.01%和6.88%,比上季度分别上升0.23、0.14、0.22和0.2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人民币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5%,为基准利率的1.03倍,利率水平比第一季度上升0.2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基准利率贷款占比较第一季度上升1.28个百分点,上浮利率贷款占比较第一季度下降1.24个百分点。

  表2:2007年第二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合计

  下浮基准上浮

  [0.9,1.0)1.0小计(1.0,1.3](1.3,1.5](1.5,2.0]2.0以上

  合计100 26.85 29.13 44.02 27.13 6.46 9.00 1.44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0 29.94 33.58 36.48 34.19 1.87 0.40 0.01

  股份制商业银行100 38.91 33.68 27.41 26.86 0.49 0.03 0.02

  区域性商业银行100 32.31 17.87 49.82 35.50 9.30 4.20 0.83

  城乡信用社100 2.53 5.58 91.89 19.27 23.61 42.25 6.76

  政策性银行100 29.88 68.32 1.80 1.80 0 0 0

  注: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0.9,2.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存款利率小幅上升。其中,金融机构同业活期存款占比为91.3%,加权平均利率为1.41%,比上季度提高0.03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8.7%,加权平均利率为2.58%,比上季度提高0.29个百分点。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逐月上升。第二季度,61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比上季度上升0.38个百分点;37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6%,比上季度上升0.23个百分点。

  境内外币贷款、大额存款(300万美元以上)利率水平小幅波动。

  表3:2007年上半年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

  单位:%

  2007年1月2007年2月2007年3月2007年4月2007年5月2007年6月

  一、大额存款:

  3个月以内4.3192 4.1626 4.3773 4.3949 4.4756 4.54413—6个月5.1244 5.2424 5.1802 4.7302 4.9277 5.23386—12个月5.0632 5.3322 4.8745 5.2713 5.0535 5.3547

  一年5.0020 4.3134 4.7066 5.0930 4.8413 5.0009

  二、贷款:

  一年(固定)6.2037 6.0972 6.0174 6.1770 6.1330 6.1259

  一年(按月浮动)6.0936 6.2679 6.1866 6.1435 6.1963 6.1656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6155元,比上年末升值1932个基点,升值幅度为2.54%;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10.2337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1824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末升值0.32%和6.16%。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8.68%,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2.15%,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8.17%。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6155元,最低为7.8135元。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117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 74个交易日升值、43个交易日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单日最大升值幅度为0.41%(310个基点),超过了2007年5月21日前日浮动区间0.3%的水平1;单日最大贬值幅度为0.27%(209个基点);日均波幅为51个基点,较2006年日均波幅40个基点继续扩大。

    报告其他部分

    内容摘要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

    报告解读

    央行发布报告认为四方面因素加大通胀风险

    央行:价格上行压力加大 通胀风险值得关注

    央行:把遏制经济增长过热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央行报告建议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步伐

    央行: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贷款显著增多

    央行:中国贸易顺差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央行: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