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8:23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强劲,预计2007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将继续较快发展。 投资需求依然旺盛。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西部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地区间转移加快,企业投资热情高涨。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第二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景气指数为7.6%和6.4%,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9和2.1个百分点,呈现上升态势。此外,企业经营效益改善,资本实力提升,企业不仅具有投资意愿,还具备投资能力。第二季度有28.9%的企业认为本季度“增盈”,是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有四成的企业家对下季度预期继续乐观。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比重稳步下降,自筹资金占比稳步提高。在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均走高的情况下,投资反弹的可能依然存在,近两个月以来,新开工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又开始超过上年同期。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随着以扩大消费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着力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将逐步发挥效应,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农村居民家庭税费支出占现金支出的比例由2000年的4.2%快速下降到2007年第一季度的0.22%。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总体上升,对未来收入预期继续向好,第二季度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0和5.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从衣食为主向耐用消费品再向住宅、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更高层次转化,有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近年来,城镇和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分别由1990年的54.2%和58.8%下降到2006年的35.8%和43%。下一步,扩大农村消费、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将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内容。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3倍,但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的48.2%。需从现实购买力分布出发,全面地、多方位地开拓消费市场,实现消费与收入结构更好匹配。 贸易顺差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全球经济很可能连续第五年以超过4%的速度较快增长,成为3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周期,外部需求依然强劲;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需要的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实施限制致使我国进口难以扩大。从国内情况看,近几年投资快速增长形成巨大产能在释放,形成了较大的出口能力,并在许多领域替代了进口;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我国产成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此外,当前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调整措施发挥效应还需要一定时间,国际分工格局调整及国内储蓄率较高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从历年数据看,下半年出口一般会大大高出上半年。总体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贸易顺差增速有望放缓,但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 当前旱情较重,秋粮生产形势有不确定性。而快速城市化、接近12%的经济增长使对商品粮的需求大为增加,生物燃料用粮需求仍会较快增长,国际粮食供需关系也在进一步趋紧。肉类供应增加存在一定周期,同时生猪饲养成本已显著上升,肉价维持高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并容易波及其他食品价格。二是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四是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 总体看,当前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抓住国内外大环境总体有利的发展机遇期,国内机制体制改革不断取得突破、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的综合反映。但也要注意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二、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完善流动性分析预测体系,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和力度,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发挥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保留和使用外汇资金需要,稳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研究拓宽个人对外投资渠道,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监测和协调监管,进一步规范对外借款管理,重点加强对贸易信贷等短期外债的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积极配合国家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环保政策等重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创新、发展、规范、协调”四个方面,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以完善公司治理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体系内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前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加快落实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市场开放、扩大进口等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措施,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步伐,抑制国际收支顺差过快增长势头。适当加大调整和规范外贸、外资和产业政策的力度,切实维护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等公共开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降低储蓄率。 全面改进和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适当提高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全面地、多方位地开拓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增长。此外,应抓紧完善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并强化环保及劳动保护标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报告其他部分 报告解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