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油气勘探新趋势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15:28 《国企》杂志

  记者观察

  从陆相到海相 从构造到岩性

  ——中国油气勘探新趋势扫描

  -石油商报记者 袁伟

  2006年5月3日,中国石油对外披露了我国40年来油气勘探中“最鼓舞人心”的重大发现,冀东油田在有效勘探面积只有1570平方千米的南堡凹陷,发现了储量规模超过10亿吨的大油田。

  一个多月以前,中国石化公布了普光气田的最新数据,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定的普光气田探明储量由原来的25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3600多亿立方米。

  南堡的发现是陆相盆地勘探的结果,既有构造油气藏,也有岩性地层油气藏,整个南堡油田上层是地层油藏,中层为岩性油藏,下层为构造油藏,呈立体状。

  近年来,我国的油气勘探呈现出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并举、构造油藏与岩性油藏同行的局面。

  岩性勘探全球瞩目

  2003年9月18日,中国石油在杭州召开隐蔽油气藏勘探研讨会。会议号召中国石油勘探战线全体员工要以“求真、求实、求知、求证的科学态度,如醉、如痴、如迷、如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去。

  中国石油对勘探战线发出这样的号召,是缘于一种认识的变迁:以陆相盆地构造油气藏勘探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勘探思想和方法,已经在我国实行了50年。在这50年中,我国陆上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柴达木和准噶尔等七大沉积盆地中容易发现、易于开发的构造性油气藏已经所剩无几,那么盆地里剩余的资源量在哪里?答案是,主要在岩性地层中。

  一个盆地的资源量是由其生烃岩的规模和生烃强度决定的,就好比有多少白面就可以蒸出多少馒头。现在,白面的量是清楚的,并且馒头已经蒸出来了,前人吃掉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没有在前人放馒头的篮子里,那么这些剩余馒头一定在另一个地方。中国石油认为,这些剩余的“馒头”就放在岩性地层之中。中国石油同时认为,剩余的“馒头”并不比已经吃掉的少,寻找这些“馒头”的潜力巨大。

  其实这认识并非凭空想象而来。早在1983年,长庆油田就证明了这种认识的正确性。从1970年5万石油大军跑步上陇东,开展石油会战以来,长庆人几乎把整个盆地翻个底朝天,但储量丰度高、易于开发的侏罗系油藏再难觅踪影。该油田的产量也长期徘徊在140万吨左右。1983年,最终探明储量达3.3744亿吨的安塞油田被发现,经过12年的开发攻关,这个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平方微米的特低渗油田实现有效开发。接着是储量规模更大但同样是低渗透的靖安油田。此后,还发现并有效开发了西峰油田、姬塬油田。该油田的天然气勘探也走过一条类似的道路,在岩性地层气藏上做出了大文章。2006年,长庆油田的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油气当量超过17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油气田。此外还有华北油田,也在二连盆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连连得手,弥补了该油田老区递减,保持了原油产量的稳定。

  2003年以后,中国石油展开了一次“洗脑”运动。在这次为时一年多的行动中,中国石油对勘探系统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习惯寻找构造和圈闭的勘探者们,此时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寻常的岩性地层。

  这一重大勘探方向的转移,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石油的油气藏勘探,一批重大勘探成果相继产生。从东部松辽盆地庆深气田的发现,到渤海湾冀东南堡油田的诞生,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到四川盆地须家河大型地层岩性气藏,从准噶尔盆地东部到塔里木盆地中央,中国石油都有重要斩获,也引起了全球勘探界的瞩目。2007年5月11日,来自全球的14位顶尖勘探专家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对陆相盆地系统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行了研讨,与会外国专家对中国石油在这方面取得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陆相盆地大有作为

  中国石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得益于观念的突破。岩性油气藏与构造油气藏相比,由于油藏类型不同,成藏条件不同,油气分布与富集规律不同,不同凹陷或区带的成藏控制因素不同,因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必创新认识和研究思路。其次是得益于新技术、新理论。层序地层原理、沉积学原理等理论的突破和高清晰三维地震连片处理技术、精确测井技术、地震反演技术等新技术为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再次是得益于新的组织形式。过去勘探研究工作是地质、物探分头进行,构造解释、沉积储层、新技术应用、圈财评价独立进行,现在是组成多学科专业项目组,地质、物探、测井有机结合,展开联合技术攻关。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对陆相盆地勘探潜力的认识。

  我国陆上沉积盆地,陆相盆地系统占主导地位,少部分同时兼具海相特征。陆相盆地又分为断陷、坳陷、前陆和海相克拉通四种类型。经过近50年的勘探,我国陆相盆地系统中易于发现的构造油气藏已经所剩无几。构造型油气藏存在于圈闭之中,须具备生、储、盖三大条件,但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部分以储代盖,因此,往往丰度较低、渗透率也较低,而且大部分储层还同时具有非均质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油气资源在长达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没有挥发,而仍然存在于地层之中。这些油气藏在勘探上,往往表现比较“温和”,比如压力低、产量低甚至没有自然产能。在开发上,表现为单井产量低、开发工艺复杂等。

  但陆相盆地的勘探潜力是无可质疑的。目前,中国石油已经连续6年探明石油储量超过5亿吨,连续54年实现了储量替代率大于1。天然气勘探更是多年探明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2004年以来,中国石油新增的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所占比例均超过60%,2006年更是达到了65%以上。

  当然,构造型油气藏勘探的大门并没有关上。中国石油各油气田的勘探家们在重点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同时,并没放过任何一个构造型油气藏的蛛丝马迹。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油气藏识别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一些隐蔽性极强构造型油气藏也被相继发现。

  海相勘探方兴未艾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油气储量90%是在海相地层之中。但在我国,4年前的统计数字显示,海相地层中发现的储量不足10%。难道中国没有海相油气藏?李四光、黄汲清、翁文波等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创造并实践了陆相生油理论。这一理论在玉门、大庆、新疆、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的勘探中结出了丰硕成果,使我国第一次摆脱了贫油的帽子。但1993年以来,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被扔到太平洋里的那顶贫油帽子又乘着东南信风漂了回来。于是勘探家们开始思考新的出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海相地层。

  中国并不是海相地层不发育的国家,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潜力也非常惊人。原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陆相盆地,存在辫状河三角洲、湖相三角洲等沉积亚相,但最近研究表明,该盆地陆相下面同样存海相沉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未,南堡凹陷中的1000平方千米滩海部分对外合作,有两家国际公司参与风险勘探,但他们的钻头打到火山岩就停了下来,认为再往下不可能有油气存在。但冀东人转变了这种观念,在深层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了大油田。而中国石化更是把海相勘探作为勘探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规格很高的“南方海相勘探部”,重点攻关海相勘探。中国石化也是在海相勘探中收获最大的公司,在以海相为主的四川盆地东部,不仅发现了普光大气田,还于近期在元坝地区发现一个更大的场面。

  我国七大沉积盆地中,东部两大盆地中,松辽盆地是典型的陆相盆地,渤海湾盆地以陆相为主。在西部五大盆地中,四川盆地以海相为主;鄂尔多斯以陆相为主下部有海相沉积;柴达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是陆相盆地;面积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则是既有陆相沉积也有海相沉积,两者等量齐观;西藏的羌塘盆地是一个年轻典型海相盆地。看起来海相沉积所占比例低于陆相盆地,但要知道,我国的海相沉积勘探程度极低,资源潜力巨大。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石油也已经把海相勘探列为又重点。5月10日,该公司与国家科技部联合召开会议,组织一大批国内知名的科学家进行了研讨,一批重大海相勘探项目即将启动。

  冀东油田的“六个精细”

  2003年,中石油股份公司组织调研组

  深入冀东油田,通过现场考察,与技术人员座谈分析,找到了冀东油田在勘探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实现原油产量跨越式增长的秘诀:即以强化地质认识为主导,靠6个方面的精细工作,走出了一条小油田、老探区的精细勘探之路。调研组认为,冀东油田精细勘探的实践,为陆上类似复杂地区开创勘探开发的新局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老探区深化勘探的成功典范。

  做法一:精细实施二次三维地震勘探

  针对冀东地区地表鱼、虾池多,村庄、稻田、沼泽、潮汐带、油田设施多等问题,冀东油田精心论证,精选出4种技术方法。例如,采用恢复性炮点变观技术,解决工区内一般性障碍物使70%物理点不能按标准位置设计摆放的问题;应用炮点非纵向变观技术解决了部分典型障碍物的问题等。

  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冀东油田精心确定了3种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如在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目的层埋藏深的地区,采用高覆盖小面元、宽方位角的采集方法;在障碍物附近减小药量,最大限度缩小禁炮区,尽可能减小浅层资料缺口等。

  针对油井和大钻等后期无法弥补的干扰,冀东油田精心组织现场施工。如通过精确计算,将距离接收排列200米内的油井合理关停;对不能关停的高产井,确定测线偏移的最佳方案,将接收排列偏移到距离油井200米以外。

  结合不同地质任务需要,冀东油田精细处理每一条地震测线。如根据高柳构造模式重建的目的,侧重各地质分界反射波连续性、波组特征;为满足精细地质研究、精细油藏描述的需要,重视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做法二:精细开展区域地质研究

  透过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地质技术人员发现很多过去不曾发现的地质现象,并对以往确定的地质认识提出了3个方面的质疑。因而,他们认为有必要对冀东油田的区域地质再做精细研究。连片构造解释和层序地层学研究便被列为精细地质研究的两个重点。

  当连片构造解释瞄准高柳地区断裂系统和控制性断层时,地质人员得到了一系列新的地质情况:沉积、储层变化对油气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岩性油气藏将成为新的勘探领域。比如高尚堡构造主体位置由原来的高17附近变为高65附近;柳赞构造类型也由以往的“潜山披覆构造”被重新定性为“被部分断层复杂化的同沉积背斜构造”……连片构造解释带来的成果,使一批可供钻探的新断块接连出现。

  层序地层学研究在高柳地区是以格架剖面网络解释、单井层序划分为基础,对地层层序进行划分,建立了体系域构成和层序格架,提出了低位域和湖扩展域体系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确定了不同砂体类型寻找不同岩性圈闭的目标。以此为基础,预测了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扩大了高柳老区的勘探领域。

  做法三:精细开展油田地质研究

  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冀东油田勘探开发地质人员利用新的地震资料,以油藏地质重新认识为核心,逐个油藏、逐个砂体、逐个油层地开展了以油藏精细描述和开发方案编制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地质研究。采用勘探开发结合、动态静态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的方式,重新进行地层划分和储层的细分对比,重新复查老井含油气信息,重新细分油水系统,重新认识地下油气水分布特征。

  例如,柳北沙三3油藏是1991年发现的老油田,在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再度展开勘探,含油面积扩大,储量由400万吨增加到2000多万吨,原油产量也将大幅度增加。此外,柳南浅层背斜油藏、高尚堡油田高5区块等12个主力开发区块,通过精细开展油田地质研究,以构造、储层和油层分布为主要内容的油藏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发上的一些主要问题迎刃而解,推动了增储上产工作。

  做法四:精细选择钻探井方式

  为提高勘探成功率和单井效益,在油层横向变化大、油藏类型多的复杂断块油田中提高开发水平、盘活难采储量、提高采收率,冀东油田逐步摸索形成了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前提,地面服从于地下、工程服务于地质、对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手段进行钻探的工作方法。主要有对较厚的底水油藏实施水平井钻探,对目的层段多、单层油层较薄的区块实施多目标定向井钻探。

  在精细开展水平井区块筛选评价、精细搞好钻井地质和工程设计、精细运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精细优化生产参数和方式之后,冀东油田于2002年在柳102区块实施了水平井技术。由于整个过程“精细”到位,在该区块整体部署的5口水平井,平均单井水平段钻遇油层厚度达251米,射开油层192.7米,单井初期日产油近百吨。该区块经过调整,采收率提高了10至20个百分点。

  目前,多目标定向井技术已成为冀东油田精细勘探开发的常规实用技术,定向井比例达到全油田钻井总数的95%以上,单井钻遇油层平均在60米以上,老区探井和滚动探井的成功率达80%以上。

  做法五:精细开展测井解释技术攻关

  由于地质理论、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大批老井重新认识已成为冀东油田精细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冀东油田针对早期测井采集处理解释队伍多、标准不统一、低阻油层发育等情况,在油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测井解释技术攻关。主要完成了构造、地质、油藏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分析,开展多井综合测井解释;划小测井解释单元,分地区、分层系、分油组建立了测井解释图版;低阻油层的认识和研究,特别是低阻油层综合判识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充分利用老资料开展精细勘探,不仅节省了大量资金,而且能够发现新的油层。近3年来,冀东油田以区块为单元,在区块地质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对全探区已钻的所有探井和开发井进行了全面复查,先后在高南、柳南、庙北等地区复查油井861口,增加油层2637层,增加油层厚度11973米,新增各类低阻油层储量1324万吨。

  做法六:精细组织现场施工

  管理出效益,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同样适用。为使勘探开发专业技术集合的特性在精细勘探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使甲乙双方资源在精细勘探中更好地整合,冀东油田特别要求组织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其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组建精干高效的一体化管理机构,实现勘探开发组织管理一体化。结合冀东油田特点,确定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工作,同时成立勘探开发处,承担一体化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作为勘探开发地质项目的甲方代表;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造价公司、勘探开发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受勘探开发处委托开展工作。

  在物探部署中,不仅考虑深化勘探的需要,还着眼于深化老区地质认识;在探井和开发井的部署和设计中,坚持勘探开发一盘棋思想;在老区块进行开发井位部署时,要根据勘探需要录取探井未能获取的新资料;在课题设置上,围绕勘探开发规划和部署统筹安排地质研究项目等等。

  二是严格现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工程质量。在地震采集施工中,这个油田大胆启用第三方作为野外采集监理,甲方质量管理人员采取不定期野外检查方式对第三方监理单位进行约束,从而使几年采集的地震资料均达到或超过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

  在钻井监督管理方面,这个油田坚持专项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日巡和夜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一般检查相结合,住井监督与巡回监督相结合,重点井重点监督的工作方法,实行工程质量的主管领导、科室长、责任监督、监督四级负责制。精细管理,确保了各项钻井工程质量,实现了地质与工程的统一、保护油层与钻井安全的统一、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统一,达到了加快速度、保护油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是主要储层抓科技项目管理。这个油田坚持重点项目由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项目长,亲自组织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外协项目始终坚持公开招标、强化过程监督、突出中间检查、重视全过程合作,使乙方时时围绕甲方的思路开展工作,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新中国以来的石油大发现

  1.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 位置:松辽盆地

  1959年4月11日,32118钻井队开钻松基3井。9月26日,松基3井顺利出油。松基3井喷油的喜讯报到黑龙江省委,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十分高兴,他建议将松基3井所在的大同镇更名为大庆镇,以纪念共和国的10岁生日。

  1976年,大庆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由此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地位持续至今。大庆油田自1960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开采原油18亿多吨。截至2005年底,大庆油田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5.68亿吨,占全国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2. 1961年:发现胜利油田 位置:渤海湾盆地

  1961年由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负责在山东东营钻探华8井。1961年4月16日,华8井正式出油,日产原油81吨。华8井出油之后相继引出了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和中原油田等诸多油田,渤海湾石油勘探的新局面就此打开了。中国第一口日产千吨油井——“坨11井”,1965年2月1日出油。

  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从1964年正式开发至今,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7.02亿吨,累计生产原油8.8亿吨。

  3.1975年:发现华北油田 位置:渤海湾盆地

  1975年春节前夕,大港油田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来到河北任丘任4井井位上。5月27日,油井出油,日产量高达1014吨,是冀中地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高产油井。由此揭开了我国第一个古潜山大油田——华北油田的神秘面纱。

  1978年,华北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跃居全国第三位,为当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76年到2002年,华北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8亿吨。

  4、1999年:发现蓬莱19-3油田 位置:渤海海域盆地

  1999年7月,位于渤海湾中部的蓬莱19-3构造获重大油气发现,发现井测井解释油层厚217米,紧接着打的评价井测井解释油层厚228米。经测试,自喷日产油110~127立方米,天然气5000多立方米。该油田由美国菲利普斯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合作勘探。

  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也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6亿吨。

  5、2004年:发现冀东-南堡油田 位置:渤海湾盆地

  (《国企》据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石油资源有多少?

  我国历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年份石油资源量(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万亿平方米)

  1987 787.4633.6

  1994 94038.04

  2006 106852.65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最近的一次是2004-2005年。目前,已取得的初步评价成果是:石油1068亿吨,天然气52.65亿立方米。油、气总资源量比1994年分别提高了14%和38%;油、气可采资源量比1994年分别提高了40%和57%。

  此次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为822亿吨,其中东部419.7亿吨,中西部372.38亿吨,南方25亿吨;海上石油资源246亿吨。剩余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吨,而待发现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为68亿吨,其中,东部25亿吨,西部21亿吨,中部3.4亿吨,海域19亿吨。

  我国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五大盆地。海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占海域的48.7%。

  从新增可采储量的趋势看,1991~1995年,中国年均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23亿吨;1996~2000年,年均新增1.58亿吨;2001~2005年,年均新增1.86亿吨;预计2006~2010年间年均新增1.8亿吨左右。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2005年新增储量中,隐蔽型油藏由1991年-1995年间的30%左右增至66%;低渗储层储量由45%升至65%,深层(大于3500米)和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量由46%升至66%。预计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加大。

  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

  统计结果还表明,2006年,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49亿吨,同比下降1.6%;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0.8%。有六大盆地石油新增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大于1000万吨,分别是: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海域盆地。

  反映石油资源开发潜力最重要的指标有两个:储量替代率、储采比。储量替代率是表明储量增加与储量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2005年我国石油储量替代率小于1,2006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95亿吨,同年采出的石油量为1.84亿吨,储量替代率大于1,说明我国新增的石油储量可以弥补储量的消耗。储采比反映了目前国内剩余石油资源在当前生产能力下可供开采时间的长短。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储采比一般在14~15之间,2006年石油储采比为11,储采比有所下降。总体上看,我国石油资源需要加强勘查工作,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