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增长要防昙花一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3:40 《理财周刊》

  “漂亮年报”频频亮相,业绩增长声不绝于耳,让投资者喜出望外,却又眼花缭乱。谁在玩数字游戏?谁又是真正的业绩王?谁又将是未来的业绩王?投资者心中充满了疑问。

  文/本刊记者 郭娴洁

    年报喜气冲天

  虽然年报披露处于如火如荼的进行时中,但其透露出的喜气冲天却是投资者所能深切感受的。相关统计显示,截至4月4日,已经披露2006年报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33家,刚刚超过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但这些上市公司创造的净利润已经高达2357亿元,占到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创造的2468亿元净利润的95.5%。具有可比性的680家上市公司,2006年创造的净利润更是比2005年增加了42.16%。从个股的利润增长的幅度看,锌业股份净利润增长3703%,位居首位。在已公布年报的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0%的共有25家公司。

  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6元,同比增长33.57%。另据估计,加上四月绩差年报的大批来临,A股上市公司2006年的业绩增长将不到四成。但即便如此,其增长幅度也是非常可喜的了。

  统计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创造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733家公司2006年通过主营业务取得的利润总额为5884亿元,而投资收益只有约210亿元。从中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致力于对主营业务的精耕细作,并产生了明显的成效。同时,733家上市公司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在2006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统计显示,这“三项费用”分别是2417亿元、1039亿元和316亿元。相对来说,这较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增幅比较有限。    

  此外,年报透露出的另一惊喜是,上市公司也开始重视投资者的利益问题,进行大手笔现金分红的公司大批量地出现。733家披露2006年年报公司现金分红的总额为692亿元,这占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734亿元分红总额的94.28%。其中,还出现了驰宏锌锗以每10股派30元现金高居榜首,并创造了中国A股市场的高分红之最。此外,中国银行宝钢股份工商银行等现金分红的总额均高达数十上百亿元。  

   “新公司”增长高过“老公司”

  仔细研读2006年年报,发现在这些喜气冲天的报表中,一个最为明显的是在2006年新发行上市的公司贡献的利润要远高于老公司。

  当然,这与新增上市公司权重大有着密切联系。据统计,733家上市公司共有21275亿元的股东权益,而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也仅有27123亿元,占其78.18%。而那些首发上市公司中的创利大户,更加清晰地表明这种正在强化的迹象。比如,两大“巨无霸”——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200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87亿元和419亿元,合计约占733家公司全部净利润2357亿元的28.4%;中国国航兴业银行等超级大蓝筹在2006的净利润也分别32亿元、38亿元,都作出了不菲的贡献。此外,中国人寿大秦铁路中国平安等一大批新上市的超级大蓝筹还未披露2006年报,届时2006年新增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总额将更加惊人。

  此外,从利润的增长幅度看,2006年首发的53家公司的盈利均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数据表明,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国航、保利地产日照港在内的40家2006年首发新股的公司去年共实现净利润近千亿元,同比增长五成。其中,中国国航和保利地产的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86.71%和61.92%,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幅为52.38%,40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年共实现净利润25.08亿元,同比增长40.90%,工商银行净利增长30.25%。  

  再来看2005年之前上市的680家“老公司”。这680家公司2006年创造的总净利润为1305亿元,而它们2005年的这一数据只有918亿元,增幅虽高达42.16%,但这一数据明显低于“新公司”的五成。

  有业内人士分析,“新公司”的业绩暴增很大部分来自于首发募集资金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而没有再融资的后续资金支持,这种高增长能否在未来几年中得以继续还是一个问题。而“老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滞后,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增速滞后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疑问。当然,这一观点还有待事实的进一步证明。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