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望北京(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8:21 财经时报
城外 “在这个地方住了四年,我做梦都想回北京,可就是没钱买房。”梅大妈说的“这个地方”,指的是天安门广场正东30公里处,隶属河北廊坊三河市的燕郊开发区。 53岁的梅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001年,她下岗了。当时她的家还在北京城内的广渠门,家门前不远就是铁路。“没事的时候就看看火车,看着看着就心想,连机器都在跑来跑去,我一个大活人却闲着。”不久后,梅大妈的丈夫也下岗了。但更难受的还在后头。 2002年6月,梅大妈夫妇住了几十年的房子被纳入了拆迁范围。因为是自建的平房,按照当时的政策,梅大妈一家得到1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而当时北京市商品房平均售价已经是每平方米4764元。“我们转遍了整个北京城,也找不到合适的房子。”然而,“房顶都给掀了,找不到也得找。” 在那年的国贸房展会上,梅大妈夫妇有了意外的收获——当时商品房一平方米才1000多元的燕郊。 最初的欣喜过后,怀乡病来势汹汹。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在胡同里长大,一把年纪了却被挤出北京,到了河北的郊区安家落户,你说,我心里能好受吗?”梅大妈情绪有些激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要不是北京的房价太高,谁会大老远跑燕郊啊。在北京,不管是大马路还是小胡同,晚上都不可能有黑道,而这里,我刚来的几年,晚上黑灯瞎火的,白天脏了吧唧的。” “我母亲还在时,每次回城里,我都会呆半个多月,真的很不想回来啊。”母亲去世后,梅大妈很少回北京了,“没有家了,回去我上哪儿啊?”现在,她靠着在小区收、捡破烂维持生计。 “回不去了,”梅大妈说。同样选择在燕郊买房的也不是没有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或是家底比较殷实的白领阶层,梅大妈感慨道:“我们没法跟年轻人和有钱人比啊,他们只是燕郊的过客,而我们,很难再脱离这块土地。” 63岁的郭大爷住在燕郊的东方御景小区,他是2005年搬来的。 “在北京,早上起来胡同口一遛弯儿,吃碗炒肝,再带点油条豆浆回家。”郭大爷一边叹气一边说,“现在小区门口倒是有个炸油饼的,可看着就不干净,刮着大风也在那吃,我还真是没那习惯。看个病啊,领个退休费啊,都要跑到通州去,这里毕竟是河北境内,取五十元钱都收手续费呢。” 和郭大爷住在同一个小区的老金已经动了搬回北京的念头,“像我这样有拆迁证的北京人,如果再回北京购房,不知道有没有优惠政策?”比起生活上的不便,老金更怀念当年充满人情味儿的日子。“过去在老胡同里,街坊邻居都很熟悉,没事就坐在一块儿聊天说话,几十年了还相处得很愉快。谁临时有什么事都互相帮忙,短时间出个门,买个东西去个厕所都不用锁门。”让他不断怀想的还有那些讲究的老房子——磨砖对缝,前出廊后出厦,冬暖夏凉。那些精美的砖雕和描金的彩绘,虽然旧了,但看上去更有味道。那些花园里面从南方远道运过来的太湖石,拆了多么可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