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就经济金融外汇问题答问(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2:30 中国新闻网

  11.2007年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方面还会推出哪些举措?

  2007年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改进外汇管理,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第一,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二,着力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市场风险计量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复合化发展,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产品,拓宽市场投资渠道。第三,进一步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创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理政策环境,完善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监测、预警体系,落实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12.人民币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何时考虑将现在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转换为完全放开的浮动汇率制度。如有这样的考虑,之前需要做何必要准备?近期内是否有计划过渡到自由汇率制度?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年半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体现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特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1月31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累计升值6.39%,对日元累计升值14.25%,对欧元略有贬值,约-0.5%。其间共计375个交易日,有212个交易日是升值的,有163个交易日是贬值的;单日最大升值幅度为124个基点,最大贬值幅度为203个基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动幅度为40个基点。上述统计数字表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弹性明显增强的同时,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综合考虑中国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汇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根据市场变化,有步骤地推进。

  未来,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3.去年和前年人民币年均升值2-3%,今年是否亦会以此节奏继续升值?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从汇改后的实际汇率走势看,人民币汇率对各主要货币有贬有升,弹性显著增强。汇改以来至2007年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6.36%,对欧元累计贬值0.51%,对日元累计升值14.14%。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7735元,最低为8.1128元,交易日之间最大波幅达0.25%。

  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在这一段时间的小幅波动节奏是合适的。

  14.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是多少?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否超过合理规模?

  对一国外汇储备最佳规模问题,国际上并无公认的衡量尺度。传统的分析往往从一国满足对外支付的角度去评判,认为储备规模与经济体的进出口规模、国际收支调整速度、汇率制度、经济实力和对外融资能力等因素有关,但对于每一要素的具体标准和测度方法,从理论研究和历史经验来看,迄今并无公认的法则。早期的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应当满足3-6个月的进口支付;后来亦有观点认为,应考虑清偿外债需要;近期还有观点主张为稳妥起见,可累加上述两种需求,同时考虑外商投资的利润返还来估算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鉴此,按照不同的外汇支付尺度,近期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适度规模。

  实际上,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合理储备需求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对外汇储备功能的理解已从保证对外支付向能够应对货币和金融危机转化。但是由于危机所具备的突发性、形态的多变性以及造成的冲击的严重程度不同,很难确定究竟多大规模的储备才能满足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从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来看,也只有中国和日本拥有高额储备,其余较大经济体的官方储备也相当少,这与它们的经济实力强、汇率灵活性高有很大关系。而亚洲经济体普遍持有较高的外汇储备,则既与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有关,也与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较多外汇储备的倾向有关。由此可见,判断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并没有也很难有通用的准则。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以对外支付尺度,还是以应对危机尺度,或者综合考量,我们现有的外汇储备都已经够用了。较高的外汇储备是国民财富的象征,是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护本国国际信誉和地位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转轨国家,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但是,我们并不刻意追求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外汇储备规模在高位上不断攀升所带来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等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5.如何评价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增幅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应对外部冲击和金融危机的能力,提高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币值稳定和经济稳定的信心,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对于一个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加速、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大环境中,保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保障国际支付、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以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也要看到,外汇储备在高位上持续较快增长,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在宏观调控、储备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宏观调控面临的复杂性增加。外汇持续流入会引起国内货币供给和流动性增加,容易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加大;二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风险和机会损失增大。由于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国际上主要货币汇率、利率特别是美元明显波动以及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等,都可能影响储备资产的价值和收益水平,储备的机会损失也将相应增大。

  16.如何看待和使用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由于储备适度规模的衡量尺度始终都在动态变化之中,因此究竟多大合适尚无定论。近年来,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调整已取得积极进展,在币种、工具、期限、国别结构等多个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决策高效、授权清晰、经营专业、风险可控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并实现了良好效益。

  在外汇储备使用问题上,我们既要防范和降低可能的经济金融风险及各类损失,也要适应外汇储备规模增大后对收益性要求的提高,遵循“依法合规,有偿使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以外汇形态使用,不得二次结汇;审慎操作,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扩展外汇储备投资运用渠道,实现外汇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应坚持按照“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要求,健全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适应管理大规模储备资产需要的管理模式和体制,确保外汇储备安全,逐步扩宽投资领域,增加投资品种,提升收益水平,努力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投资渠道,将外汇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满足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合理的持有、使用及投资的外汇需求,支持、鼓励我国民间对外投资。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