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就经济金融外汇问题答问(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2:30 中国新闻网
5.为什么2007年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6年,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综合采取多种货币政策措施,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金融平稳运行,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践证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缓解和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2007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应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6.如何看待当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人认为近期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是流动性从银行信贷领域向资产市场转移的结果,对此有何评论?是否会引发金融风险?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的一个国际性问题。就中国而言,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流动性较多,成为货币调控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需要通过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汇率政策相结合的战略促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但这一战略发挥效应存在一定时滞。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在推动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调控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将加强流动性管理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努力维护总量平衡,取得了良好效果。早在2003年SARS疫情严重、伊拉克战争爆发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就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启动央行票据收回流动性,加强预调。综合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辅之以必要的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有效防止了新一轮通货膨胀和经济的大起大落。 2006年以来,针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较多、贸易顺差较大的矛盾,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流动性管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推动利率市场化,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总体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应当看到,当前国内外大环境总体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增长动力较强,运行效益提高、供给能力改善,瓶颈矛盾有所缓解。总体来看,要素、技术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支持国民经济以相对更高一点的速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改善,居民收入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大背景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等的逐步完成,资产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出现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当然,中央银行也将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及其可能蕴涵的风险。 还要看到,当前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整体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保持未来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增长,需要在加快落实一揽子经济结构调整措施,推动以扩大消费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当对冲力度,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稳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加强数量性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协调配合,维护总量平衡,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央行今后的货币政策将如何平衡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促进消费增长? 完善间接金融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灵活运用利率工具,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改善金融布局,使金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严把信贷闸门,把握贷款进度和节奏,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引导金融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加强消费信贷政策指导,促进国内消费增长。 8.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开始运行。这对货币市场发展的意义何在?央行对于开发基于Shibor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什么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培育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自2007年1月4日起开始运行。Shibor的推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短期市场定价参考体系,能够灵敏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变化,为隔夜至1年期限的市场交易提供了参考基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短端利率期限结构,提高市场产品的定价效率,推动货币市场的深入发展,也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Shibor的培育需要货币市场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为此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通过促进货币市场加快发展、指导金融机构健全内部定价机制等措施,不断推进Shibor建设。以Shibor为定价基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逐步扩大Shibor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确立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 9.200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如何?2007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何举措?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二是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人民币贷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上限,管住下限”的改革目标;三是在大额定期协议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的基础上,人民币存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改革目标;四是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存款利率,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也逐步放开;五是不断加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建设,实行再贷款(再贴现)浮息制度;六是2006年启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培育了报价制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为金融机构的货币市场产品提供了定价参考。 2007年将以Shibor为核心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培育以Shibor为定价基准的市场利率体系,不断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逐步理顺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及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关系,建立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金融机构利率引导企业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行为的利率传导机制。 10.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情况和效果。 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着力建设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人民币即期、远期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结构,引入国际通行的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改革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建立央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明显增强。2006年1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美元兑7.8087元人民币、1欧元兑10.2665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5630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7.8087元,最低为8.1128元。200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35%,对欧元累计贬值6.69%,对日元累计升值4.70%,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99%,对欧元累计贬值2.46%,对日元累计升值11.32%,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年多来,中国初步构建了由柜台零售市场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组成、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各类基础外汇产品的外汇市场体系。银行柜台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扩大,交易期限增加,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和利率互换试点相继推出,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全面、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银行间远期、掉期市场成员不断增加,交易日趋活跃。同时,我们不断改进外汇管理,促进贸易便利化,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初步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的杠杆作用,通过配套政策和微观主体的努力调整,近一年的宏微观经济运行显示,中国企业、居民和银行已初步适应了新的浮动汇率制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