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在稳健柔性中趋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05:2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张新法

  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我们的研究显示,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在10%左右,将比上一年小幅回落。

  从投资方面看,今年中国国内需求前景依然旺盛,使得企业利润得以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利润增幅在3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依然充足,企业投资的基本驱动因素依然存在,因而,2007年初的投资不太可能大幅放缓。 当然,也存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因素,如政府对信贷和土地的严格控制、由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所引致的产业结构调整等。预计全年的投资增速会比上一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23%以上的偏快增长区间。

  从消费方面看,受收入增长驱动以及政府支出向卫生、教育领域倾斜的影响,消费将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将继续处于12%-15%的平稳较快区间。但另一方面,食品价格上升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费依然存在挑战。而食品价格较2006年同期大幅增长这一情况很可能要延续至2007年下半年。

  从出口方面看,受最近所采取的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加上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中国的出口会有所下降,增长率很可能从2006年的24%下降到2007年的20%左右。不过,由于生产率将持续增长,中国出口产品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加之世界经济走势基本保持稳健,出口下降幅度预计会保持在较小水平。人民币中长期升值的趋势,利于进口的增长,但中央政府对投资过快增长的调控,又不可能使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由于人民币不可能在年内大幅升值,预计2007年贸易顺差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不排除创出历年新高的可能。

  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对中国影响有限

  我们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对中国影响有限。首先,美国短期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已经较为明确,但总体增长形势处于平稳状态,“软着陆”的可能性要大于“硬着陆”。2007 年美国经济增长适度放缓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应在可控范围之内,这种影响将会表现在加速推进结构调整上。从

中国经济总需求前景和政府掌握资源的规模来看,美国经济的适度放缓对中国经济增长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是政府政策的重点。

  其次,由于经济基本面已显著改善,日本经济的增长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今后10年日本经济增长很有可能保持在1.5%-2%之间。但美国经济若持续下滑,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速也将放缓。鉴于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是通过投资和贸易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为此,第一,在大力吸引外来投资的同时,要加强行业投资指导,推动我国产业调整;第二,逐渐改善进出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带动我国相关科技产业的发展。

  通货膨胀率不太可能大幅上升

  今年我国的通胀率不太可能大幅上升。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的CPI出现了较明显的上涨,这一势头预计要持续至今年6月底。由于食品价格尤其是粮价上涨和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将导致消费物价温和上扬。另外,支持CPI上涨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宽货币格局的延续,以及政府对资源类和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价等。但我们认为,2007年CPI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很可能呈“前高后低”走势,预计全年涨幅在3%以内,很可能在2.5%左右。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逐步回稳以及有色金属和农产品期货价格从高位回落,世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也日趋平缓,PPI的走势也将日趋平稳。当然,考虑到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由此,预计2007年PPI涨幅在4%以内。

  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增速相对平稳

  由贸易顺差导致的人民币占款增加会使流动性过剩得以延续,货币供应量整体上仍会相对充足,预计M2增速将介于16%-17%之间,M1增速快于M2的情况在年内其他月份仍会出现。

  由于政府控制“信贷”闸门之弦紧绷,投资增速在2007年会小幅下降,因此,信贷投放不会出现过快增长,预计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同比增幅在15%-16%之间。人民币新增贷款规模会控制在3.5万亿之内。

  今年我国货币政策走向

  在2007年,货币政策将综合应用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定向票据等手段,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在稳健中略显紧缩。

  2007年,仍将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定向票据”等常态数量型工具、辅助运用一至二次加息的价格型工具,适时调节市场流动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在防止通胀的同时,稳定房价和股价等资产价格。监管部门将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的贷款,增加对农村、中小企业、助学和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并控制中长期贷款总量和投放节奏。鼓励和支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完善住房贷款定价机制,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支持合理住房消费。

  在汇率政策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三性”原则下,会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增强双向波动的弹性,打破单边升值预期,逐步释放汇率升值压力。在利率方面,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由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

  外汇管理体制将有重大改革,改革的内容可能包括三方面:一是本着藏汇于民的思路改革结售汇制度,扩大居民和企业用汇额度,鼓励企业以QDII等方式进行境外投资;二是对外汇储备实施公司式管理;三是新增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式将更多元化。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相关评论

    陶冬: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要解决“两个依赖”问题

    流动性过剩:2007宏观调控第一要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