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宏观调控要解决“两个依赖”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15:54 21世纪经济报道

  

宏观调控要解决“两个依赖”问题

  王小广 本报资料

  宏观经济专家王小广研究员

  宏观调控要解决“两个依赖”问题

  第一访谈

  本报记者 定军 实习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想不想把出口增速适当降下来,想不想把过快的投资真的降下来。

  3月21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今年的小火电关停目标。

  今年从1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和中国

人民银行就启动了调控措施。比如,中国人民银行1月15日、2月25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达到10%。3月18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79%、6.39%。而前几年调控总是从4月份开始着手。

  国家发改委也一改过去事后调控的习惯。发改委秘书长韩永文在1月29日表示,“今年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随后,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新一轮“关停并转”、“上大压小”的措施。

  但是,调控似乎并未达到预定目标。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头两个月电力需求反常增长接近20%,其中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投资用电反弹明显,个别行业增幅高达50%以上。

  而且,据统计,外贸出口顺差2月份达到建国以来的第二高,新增贷款也比去年有大幅增加,投资也没有降低的倾向。

  “这是预料中的。”3月22日,承担发改委宏观调控课题的宏观经济专家王小广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他认为,目前一些延续的调控方法、手段、力度,以及方向、机制、体制都存在改进的空间。

  这轮增长可能持续6年

  《21世纪》:数据显示,头2个月全年的贷款目标完成了1/3,而今年头2个月就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利率,比过去4月份开始调控要早,为何信贷增长还是这么快,投资增长也很快?

  王小广:有两个强劲的需求———住房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了投资,拉动了国内生产。只要这两个原因还在,还继续保持着强劲势头,投资和信贷就都很难下来。

  当然,这两个动力是否合理是个问题,可以说存在过度增长问题,特别是顺差过大对我们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压力。我个人看法,应该对外贸外资政策做些调整,当然现在也在做,包括前期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今年两会通过的企业所得税合一。

  《21世纪》:从2004年开始,国家宏观调控试图调整过快的经济增长,但为何经济越调越快,今年1-2月的消费、出口都在加快,投资速度也不低,这似乎说明今年的经济增速不会放缓,为什么?

  王小广:我认为至少到2008年经济都会持续在10%左右的高位增长,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除了出口势头没有减退,国内的房地产也没有下降这两个因素以外,还有国际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势头还比较强,不易出现明显的减速或衰退。此外,十七大的召开、奥运会等因素都在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好像一池水,从政策倾向来看,都希望它是满的,现在下了一场雨,水有些过头了,即经济有些偏热,那么就将水放掉一些,但都不想放到低于满的程度,所以这池水一直都处于满的状态。因此,我估计这种情况至少要维持到2008年。这就意味着连续6年中国投资出现20%的高增长,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我认为这轮增长可能持续6年保持10%以上,短期不会出现严重后果,但是中期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生产过剩问题,最后造成投资持续大落,需求不足,供需失衡,通货紧缩再现。调控的目的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政策不能扬外抑内

  《21世纪》:那宏观调控是否还没调到位?

  王小广:不是没调到位。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想不想把出口增速适当降下来,想不想把过快的投资真的降下来。我想,大家都不想。现在就是太高了,要压一下。

  现在大家对经济高速增长都很乐观,希望保持在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而投资和出口都是支撑这个增长率的,两个都不能降。所以调控本来就没有定在要降低增长率上,不像对通货膨胀的调控那样,目标很明确,而且大家的看法绝对一致。

  我觉得,现在对投资总量调控的目标是不明确的。控制出口暂时也没有很科学的目标,凭什么原来25%、30%的出口增速降到15%就是好的?就能解决顺差问题?这是个难题。

  但从资源、环境角度来讲,还是要深入考虑:这种顺差对短期GDP增长有利,对长期发展是否有问题。

  我觉得出口至少是要有选择的。譬如提高附加值,鼓励高科技产品出口。但这实际上是支持外资,这些产品的出口大多都是外资主导。所以,我们最后支持的是外资,抑制的是内资。去年我们的顺差是1774亿美元,其中70%左右是外资进出口形成的,差不是都是它们赚的利润。

  应对房地产政策做较大调整

  《21世纪》:要真正做好调控,一般的手段不行?根本解决不了(经济过热)的问题。

  王小广:很难。我觉得房地产问题不简单是一个民生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发展模式或战略问题。我们的经济对房地产过分依赖,对外贸过分依赖,将会影响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成长。

  只有在政策上摆脱这两个依赖,才有出路。所以,2003年我曾说,宏观调控就是调房地产,别的东西都不热。

  《21世纪》:这几年来单位能耗、污染在增加或者没有完成调控目标,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王小广:只要出口和住宅高增长存在,能耗就不会降低。像钢铁业,一年4.2亿的产量,其中60%用于房地产。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耗能的状况。产业结构不改变,高耗能是不能减少的。同样,钢铁出口也消耗我国的能源,我们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但现在是“出口能源,进口美元”。长此以往,首先会导致能耗、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次,会影响产业升级。

  去年,全社会投资额有10万亿多一点,与其配套的资金(本年度投资的资金来源总计)比这个多6%,这多出的6000亿资金95.6%流向房地产。如果这6000亿流向制造业、装备工业或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就会促使产业升级;而流向房地产就是造成房价上涨,对竞争力的提高没有帮助,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高耗能产业,而且对国家竞争力没有多大贡献。

  如果把这笔钱的流向转化一下,就解决很多问题,第一,会使房价下降;第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三,节能。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做调整,就解决了节能问题、房价问题和制造业升级问题,一举多得,所以我认为,应该对房地产政策做比较大的调整。

  宏调关键要调整利益分配关系

  《21世纪》:有学者说目前的调控不得不深入微观经济,深入微观经济又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市场机制,这矛盾如何处理?

  王小广:宏观调控的难点在于,既要调总量,又要调结构,而且更关键是要调整利益关系,这就十分难。房子紧张,不是供给不足或真实的供不应求。从1998年以来,住宅投资年增长27%左右,而实际消费需求不会达到20%以上,主要是投机或投资需求在起作用,投机需求过大造成供不应求。认为房地产供需不足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我们需要一种政策让那些手中有房但不卖的人能够主动卖房。税收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在住房持有环节征税,即不动产税或物业税,使用房特别是投机性持有大量房子的人负担较大的成本,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卖房。房价问题就是出在持有环节上,占有阶段没有任何成本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国外持有房产都是要收税的。

  《21世纪》:现在房地产方面民众意见较多,您看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小广:房地产调整要需求、供给两方面都使力。对于需求,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就可以。如果把转卖投资房的所得税税率提到50%,收取交易环节、持有环节的税,以及消费税(对豪宅),还会存在大量的投机吗?供给方面,如果开发商房子建成了不卖,也要受罚。

  房地产改革还有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把期房销售变成现房销售。期房销售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融资制度,是让

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成本非常低。期房和按揭结合必然导致投机的高涨,国际上只有香港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应该采取现房销售制度。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