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港国企改革探新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7:14 中国青年报
18年28次涨工资 无一人下岗 本报记者 李松涛 2006年年底,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上传来好消息,在共有1500余名技术能手参加的10个通用工种比赛上,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一举拿下了四项第一。 类似的优异成绩在青岛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集装箱作业效率四破世界纪录,铁矿石作业效率六破世界纪录,全港职工练出1500多项“绝活儿”,创造及刷新集团、全国、世界纪录400多项次。青岛港人在不断创造历史。 2006年11月18日凌晨6时,青岛港全港吞吐量突破两亿吨,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港口资产达到156亿元,“十五”期间年上缴国家各种税费由7亿元增长到15.3亿元;外贸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港; 铁矿石进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原油进口油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1988年前的青岛港却并不是这样一番景象。那时候,青岛港的吞吐量只有2000万吨,港口资产尚不足5亿元。当年交通部在全国沿海圈定的集装箱四大枢纽港中没有青岛港。 “刚来青岛港的时候就是抬不起头。”1981年就来到青岛港工作的司占荣说,“当时连找对象都困难。别人一听说是港务局的,马上就没了兴趣。”原来瞧不起他的人现在都羡慕他。 青岛港卸船队队长孙波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岛港的工人找对象特别难,一般都是跟纺织女工谈婚论嫁,而现在青岛港的年轻人找对象都是大学教师、医生以及白领。 是什么造就了青岛港这些年的变化?“青岛港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有了以常德传为主的好的领导班子。”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青岛港职工都这么说。 国家发改委咨询组的专家郭景辉自1995年以来多次到青岛港实地调研,先后撰写了四次调研报告,他曾在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中说:“如果全国大型国有企业有三分之一的一把手像常德传同志那样干,把国有企业搞好是没有问题的。”“青岛港的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只要有一个好班长,是一定能够搞好的。” 1968年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至今,常德传在青岛港工作了38个年头。他从工人干起,1988年实行局长负责制时改任局长,2003年1月青岛港务局改制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时,改任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十几年来,常德传提出“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青岛港“三大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带领青岛港1.6万多名员工不断创造辉煌。 在常德传看来,这些年青岛港的发展可以用三种力量来概括:真理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民主的力量。“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理想,我们领导班子用理想把员工凝聚在一起,对事业、员工充满感情,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都是民主决策。” 从1988年至今,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为员工涨工资28次,“十五”期间每年工资涨幅都在15%左右,一线工人的收入大幅提高,甚至高过了机关干部。“十五”末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0118元。而在这28次涨工资中,集团却并没有先给机关干部涨工资。很多一线工人看不下去了。 1993年2月,在青岛港的职代会上,职工代表提议给领导班子涨工资,获得了职工们的支持。全港职工自发出资25万元,要求重奖领导班子,却被领导班子退了回来。“职工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他们的信任和理解胜过任何奖励,奖金我们不能要。”常德传说。 “职工是企业的根,职工的利益得到保障,工作积极性就会高,企业的效益也就会更好,效益好了整个企业都会受益。”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前港分公司经理宋士福觉得给一线职工涨工资并不会让机关干部有任何抱怨。 常德传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就是青岛港大家庭中的长子,照顾好这个大家庭是他的责任。这些年来,青岛港没有一名职工下岗回家。 2004年,由于生产业务流程调整,原先担任火车信号工的34名加工厂女工下岗了。常德传得知消息后指示:要把职工稳定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领导班子作出决定,购置12台缝纫设备,把34名女工安置到服装加工车间工作。经过培训,这些女工的岗位技能不断提升,还练成了“70分钟制作一套工作服”的岗位绝活。 但职工对领导班子也并不总是赞扬。这些年来,说常德传不好的也大有人在。可常德传觉得有职工骂是好事。“职工骂我,我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常德传说,当群众不理解的时候,不要责怪,要多作解释,多解决他们的困难。 常德传是个细心的人,看见食堂工人用冷水洗菜就觉得心疼,亲自找人解决温水洗菜问题。然而他却难以顾及自己的家庭。看到他经常累得回家倒头就睡,妻子就忍不住抱怨。 “工作和家庭很难兼顾,我一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就是要敬岗爱岗。”常德传说,党给我的太多,作为国企负责人就应该回报。 本报青岛1月23日电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