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珠三角模式之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6:38 《商界》杂志

  老板们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懂,仅仅需要拿到订单,然后就可以组织生产……他们赚到的是什么?是人头费,是劳动力差价。

  珠三角模式之辩

  ——珠三角经济迅速增长的秘密

  珠三角大多数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产业模式。不是我们不想给员工好一点的待遇,可是珠三角这些年来的竞争确实太激烈了,我们也是迫不得已。”东莞一家毛巾厂的赵老板,向记者道出了老板们的苦衷。

  珠三角大多数企业所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技术、原料、管理、渠道雷同的情况下,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厂家相互压价,谁的产品价格低谁就生存,利润薄得只剩工人的人头费。比如一个项目的正常成本要120万,招标的时候,有的厂家为了拿到订单,甚至报出低于成本的100万的价格,“你说这种工厂不靠偷工减料、盘剥工人,他怎么能做得出来?”赵老板对珠三角的前景感到担忧。

  据了解,珠三角的产品在市面上的价格,一般为其生产成本的好几倍,在国外市场上甚至达到十几倍。那么,利润到底去了哪里?

  “经销商。”中山一家生产电磁炉的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国内的厂家为了抢订单杀得头破血流,大部分利润却落入了经销商们的口袋。”据介绍,该厂所生产的电磁炉,只有40%用作内销,其余60%,全部出口到欧美国家。

  “许多跨国公司都是在香港下订单,然后由经销商接单,在珠三角进行贴牌生产。经销商们对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拼命压我们的价。比如一个电磁炉放在欧美市场上可以赚10美元,经销商却只给我们1美元的利润空间,他们拿走了90%的利润。一旦遇上银行惜贷、原材料价格上涨、

人民币升值,我们的日子就很难过。

  “劳工问题令我们很头疼。厂里的工人流动性太大,今年这里的工人到明年这个时候还能留得下20%就算不错了。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单子,却经常因开工不足而拖延交货时间,我们损失也很大。”珠三角许多企业已掉进低成本竞争的泥潭,不能自拔。这时企业要想生存,只有尽量在工人头上打主意。

  珠三角的桎梏,带有明显的“天生”性质,崛起之初,就注定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改革开放20年,珠三角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毗邻世界金融与贸易中心——香港;最先吸引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优秀人才,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廉价劳动力”。

  在那个人人都可以淘到金的时代,珠三角土生土长的老板们,可以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品牌,不懂管理,不懂销售,他们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懂,仅仅需要拿到订单,然后就可以组织生产,就能赚到真金白银。他们赚到的是什么?

  ——是人头费,是劳动力差价。

  人,越来越多的人,越多越好的人。珠三角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仅仅体现在企业人数上;珠三角企业效益的提高,也正是由于企业人数的增加。可是这样简单的“三来一补”,又怎能阻止更多的竞争者不断加入?于是在珠三角,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随着边际收益的递减,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利润却越做越薄,员工待遇便越来越差;而为了保证利润不下滑,这些企业又需要更多的人,劳动力越来越密集……在这里,廉价劳动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