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把脉中国投资四大增长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1:36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自7月16日至30日的短短半个月内,胡锦涛、温家宝先后三次就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发表讲话。从温家宝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到胡锦涛强调“坚决把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降下来”,用语一次比一次强烈。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当下宏观调控的一项迫切任务。

     权威统计数据揭示了这种迫切性的缘由——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2371.45亿元,同比增长29.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36368.35亿元,同比增长31.3%。城镇投资达到5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值。有观点认为,当前“投资热”中有正常因素。比如随着新的五年规划的实施,一批国家重点项目陆续上马,上半年中央项目投资3770亿元,同比增长25.1%。但细看之下不难发现,中央投资虽然增幅显著,占整个城镇投资的比重却仅为一成左右。而与此同时,一些过热行业的投资出现一定反弹。如钢铁行业前5月投资从去年同期的7.8%回升到13.7%;有色金属行业从24.7%回升到34%。凡此种种,无不值得注意。国家发改委报告显示,前5月有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四个地区的投资增势强劲。综合各地发布的数据,我们遴选出上半年投资增速排名靠前的四个省区——吉林、河南、内蒙古和山东,恰好各代表一个高增长地区。我们称之为“中国投资四大‘增长极’”。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除了吉林以55.6%的投资增速稳居全国第一,其他三省区并非各自所在地区的增速“龙头”。比如中部地区的安徽,增速高达54.1%,是高于河南的。选择它们,只是因为它们的投资和经济结构更具典型性。其次,这里的“增长极”,并不含贬义。目前看来,吉林省的高增速有其自身客观原因决定的合理性,属于“有保有压”中应该“保”的;河南、山东也都给出了其高增长的理由;只有内蒙古,其官方表态亦明确了投资结构中高耗能、过剩项目过多的问题。而且,由于当前投资高增长并没有引起物价上涨与煤电油运紧张,也就难以贴上经济过热的标签。

    事实上,在国务院7月26日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也只是说,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这就给了我们探究的空间——上述四个省区的投资高增长各有何特点?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将持续多久?再进一步——吉林省何以能够享受“网开一面”的高增长特权?河南、山东果真高增长有理吗?内蒙古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推出此特别报道,就是希望尽可能回答这些问题。

     相关报道:

    吉林健康跑

    河南投资井喷消费踏步

    内蒙古大规模投资或将持续5到10年

    落实调控措施 山东着力调整投资结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