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投资新农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6:13 《互联网周刊》

  

投资新农村

《互联网周刊》本期封面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刊记者|范胜军 徐龙建

  中国农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取消长达2600年之久的农业税、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贴补、建设“绿色通道”和深化农村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无一不在授惠于这个改革最早、受益最少的“三农”群体。而
这一切表象的背后,一方面是出于发展农村经济,减小贫富差距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要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的全面转型,依靠拉动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成长,“三农”这个庞大群体的消费和商业力量自然不可小觑。

  “永远不要怀疑8亿农民的创造力,因为他们甚至有自己动手造飞机的想法,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3255元人民币。而要增加他们的收入,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然而,目前农村经济建设所赖以生存的金融市场却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迫切需求。1996年国家制定了国有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并通过贴息贷款、减免营业税收、专项票据补贴等手段大力扶持,寄望用三足鼎立的局面支撑起农村的金融市场。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还在讨论到底是金融补贴还是财政补贴更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时,被寄予厚望的三位一体框架已经形同虚设。农村信用社在独臂撑起农村贷款市场的同时,也悄然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并形成垄断之势。不过,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显然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在2005年底,国家

邮政储汇局提交了邮储银行的筹建申请,并试点推出小额贷款业务。而同时,针对个人从事小额放贷业务,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新力量的加入,势必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利好。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产供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粮食实现全部自给自足;一方面,我们国家农产品的工业化程度不足30%,而发达国家甚至高达90%以上;一方面,城市物流体系的白热化竞争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落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回过头来看,我们倡导多年的“产加销一体化”目标却正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硬伤。不过,农村供销社积聚10年之久的改革能量正在迸发出来,一步步抢回脱手已久的农村商业霸主地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也正将农村消费市场重新规范起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农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品的消费道路将同样顺畅。

  在消费品极大丰富、同质化产品泛滥的今天,“先有市场后有产品”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要寻找合适的市场,信息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举足轻重的一环。而对农村和农民而言,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殊规律,决定了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正是他们提高收入水平、改变“增产不增收”局面的基础前提。然而,谁为他们提供信息?互联网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在“村村通”工程逐渐普及完成后,互联网开始成为下一个连接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最重要的工具。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