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06新经济产业预言(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 23:35 新经济导刊

  2006年电信产业预测——

  3G不是电信行业的全部

  文/易观国际

  2005年的中国电信市场是波澜不惊的一年,曾经在中国电信市场辉煌的小灵通在2005年似乎光芒不再。而 WiMAX 则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 WiMAX 在中国的合法频谱至今没有被批准,为其市场前景投下了阴影。曾经被中国的电信人引以为骄傲的软交换在2005年也遭遇了来自于 3GPP 的 IMS 的挑战,核心网络发展方向似乎再次被国外厂商所左右。3G 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想象,TD-SCDMA 在外场测试的过程中好消息频频传来,TD-SCDMA 具备了独立组网的能力,以及可商用性也已经在测试中得到了证实,这对于 3G 牌照的发放无疑是好消息,毕竟中国的电信管理层对 TD-SCDMA 在未来 3G 市场中的格局寄予了厚望。

  展望2006年,经历了2005年的波澜不惊之后,电信业界都期望着2006年能成为波澜壮阔的一年。而这种波澜状况很大程度上都被寄托在了 3G 上,但是 3G 就是今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全部吗?易观国际认为并不是的。对于2006年的中国电信产业,易观有如下预测:

  预测一:2006在中国政府发放 3G 牌照的条件下,中国2006年可完成的 3G 设备投资估计可达到306亿。

  这一结论是通过对于中国移 动通信的历史数据分析、国外 3G 建设和运营的现状分析和当前电信运营业的态势分析得出的。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如何将现有高端用户实现迁移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2006年,3G 将会来到中国。按照易观国际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的 3G 潜在用户数量超过一个亿,易观国际从产业政策、3G 规划、技术方案、系统开发、网络建设、系统试验、设备测试、3G 运营、业务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预测二:国外 3G

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将在专利费收取立场上做出让步。

  受中国厂商委托,中国信息产业部研究院在2005年和 3G 的知识产权所有者进行了有关专利费收取的谈判,但是至今没有任何结果。3G 牌照发放之后,TD-SCDMA 的专利转移成本很小,相对 WCDMA 和 CDMA2000 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再加上中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对于 TD-SCDMA 的支持,WCDMA 和 CDMA2000 为了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专利费问题上的压力将增大。

  预测三:PCS 的发展进入衰退期。

  这种衰退将集中体现在设备投资的衰退。无论电信行业如何重组,在 3G 牌照发放的大背景下,原来经营固网的运营商都将获得 3G 运营的牌照,原固网运营商在2006年建设的重点必然是在 3G 方面。

小灵通在2005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发展速度放慢的趋势,中国电信 PCS 业务发展的速度已经下滑到第三季度的4.46%,而中国网通的 PCS 业务发展速度也一直在6%~8%徘徊。这一下滑趋势在2006年还会进一步加剧。此外,根据信息产业部披露的数据,2006年电信产业投资仍然在2000亿的规模和2005年基本持平,而考虑到 3G 在2006年的较大规模投资,PCS 的投资将几乎被完全挤占。

  预测四:WiMAX 仍然在中国不能得到规模性部署。

  2005年的11月底12月初,IEEE 批准了 802.16e 标准,这意味着 WiMAX 真正进入了移 动阶段,基于 802.16E 的产品也将在2006年全球上市,但是就中国来看,因为中国政府看不到 WiMAX 能在产业水平提升和核心技术掌握方面对中国通信产业的贡献,因此在频谱开放方面将继续持谨慎态度。从运营商的角度看,2006年是 3G 的开局之年,运营商的注意力将主要投入到 3G 之上。和 3G 的数据业务有着潜在技术竞争关系的 WiMAX 在2006年难以得到运营商的青睐。从运营商重组的模式来看,根据目前坊间的主流推测,电信运营业将重组成几个全业务运营商,而 WiMAX 恰恰是对固网运营商有着最为明显的商业价值。即使重组的结果保留了少数固网运营商,从现在的形势看,这些运营商也比较弱小,难以在 WiMAX 上进行规模性的投资。

  预测五:基于 H.248 的固网软交换在2006年发展进入徘徊期。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在2005年已经在全球一线运营商初步得到应用,随着 ITU-T 直接采纳 ETSI 的 TISPAN (基于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 NGN 的参考模型,电信业界已经明确了基于 IMS 的 NGN 发展方向。在这一大的产业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在2006年采购 NGN 设备的时候将高度关注对于 IMS 的支持,单纯基于 H.248 的软交换将难以得到运营商的认可。而且 3G 牌照发放之后,中国的主流运营商将都变成移 动运营商和全业务运营商,在这种格局下,运营商会更加关注移 动核心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以及固定业务和移 动业务的融合 (Fixed and Mobile Convergence),而唯有来源于 3GPP 的 IMS 才能满足这种要求。

  2006年,3G 将会来到中国。按照易观国际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的 3G 潜在用户数量超过一个亿,潜在用户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如何把握 3G 带来的市场机会,创新成为了问题的核心。创新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环境?哪些业务上的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易观国际从产业政策、3G 规划、技术方案、系统开发、网络建设、系统试验、设备测试、3G 运营、业务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为配合易观国际在 3G 创新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易观国际将于2006年3月22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 3G 创新高层论坛”。大会将以3G 创新为主题,就管制体系和 3G 创新的关系、用户对 3G 创新的期望、3G 创新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环境、产业链各环节对 3G 创新的准备情况、运营商如何推动 3G 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还将就国内 SP/CP 3G 业务创新实践、推动 3G 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海外运营商 3G 创新最新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2006年房地产市场预测——

  房产市场:开往春天的地铁

  文/董藩

  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的手机受到了鞭炮般的信息“轰炸”——除了祝福,就是让我预测

房价,既然大家“孜孜以求”,我只好跟大家随便谈谈。

  趋势一

  房地产价格依然上涨

  估计将以7%为支点,上下波动2个百分点,即5%~9%,低于或接近GDP增长速度,其中以居于5%~7%的可能性为大。这是政府、开发商、消费者各方均可接受的增长速度,也是国家调控成绩的体现。虽然本人未从高层决策者那里嗅得什么信息,但我坚信5%~9%的增幅将是房地产价格调控的基本目标。尽管总有学者主张强行下拉房价,但GDP仍在快速增长,要让房价“反其道而行之”,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要是低于5%,如果不是遇到了“非典”这样的极特殊事件,就表明数据有水分了。

  趋势二

  消费需求引起重视

  放松土地控制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幅度十分有限,控制需求增长特别是住房过度需求将被提上议程。现在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经超过26平方米,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小康居住目标就会实现。住的小不是好事,住的太大也不是好事。别墅生活在中国将永远是异邦情调,不适合国情;住房越开发越大、买了不住等问题再不重视将给未来社会发展埋下隐患,最终咽下这个“苦果”的还是全体人民。不承认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不对,过分倚重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行。

  趋势三

  住房保障问题得到重视

  “住房保障”曾一度在政府的词典里消失了,各级政府都津津乐道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成绩。2005年,经济适用房被媒体炒得“臭不可闻”,海内外学术界的无情批判更让政府不得不反思。一个亲民的政府不能不关注民意,再加上控制房价的压力巨大,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兴建经济适用房,并开发或收购廉租房。但也会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货币化补助问题,这正是我积极倡导的。而且回龙观新楼地面塌陷事件让我更加深信不疑:实物补助或早或晚走投无路,货币补助才是住房保障的发展方向!

  趋势四

  房地产理财观念深入人心

  穷人关注保障,而富人则关注理财。股市未老先衰,而房市则丰姿绰约,青春摇荡。尽管2005年房市“不听话”,中央政府对它来了个“泰山压顶”,但房价总体上不见下跌。除上海等个别城市外,房市依然妖娆迷人。现在的富人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分析、把握大局的能力大大增强,尽管政府依然在实施房地产调控,我行我素者仍然不少,而且调控过程中的激烈讨论似乎更让房地产理财观念深入人心。这就给宏观调控带来了更大压力:光靠行政措施不行,立法手段必须登场了!

  趋势五

  物业纠纷增加

  物业公司原本是以“微利”、“服务”面孔出现的,但业主们都说它是“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2005年虽有“从被窝里拖出业主”这样骇人听闻的司法干预,但也有美丽园业委会全面胜诉、物业费大降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谁怕谁啊!于是,纠纷在增加,冲突在加剧,为服务质量,也为收费定价问题。纠纷还使人们开始反思物业管理模式问题:李建国的“物业革命”不无道理,本教授认为,业主委员会踢开物业公司闹革命,直接从市场上雇佣专业服务力量也是可以探索的嘛!

  (文中部分观点有删减)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