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柴松岳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了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
4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1万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办电政策的及时调整和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
回顾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的三次重大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为电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第一次是1985年国家实行集资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尤其是地方政府办电的积极性,电力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发电领域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为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了体制条件;第二次是1997年国家开始在电力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明确了企业经营的权利和责任,激发了电力企业的内在活力,为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体制条件;第三次是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向,提出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至此,中国的电力工业正式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两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有关方面积极配合,改革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电力企业重组、电价制度改革、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电力监管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电力企业公平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保障。但是,由于电力工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运营效率底、资源消耗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发展方式粗放,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形态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是科学的电价机制和电力投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电力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电力市场化改革也是世界电力改革的共同趋势。国外电力市场建设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改革的脚步遍及五大洲,先后有50多个国家确定了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目标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各国的国情不同,改革的背景也不尽相同,推进改革的方法也有所差异,但却有着共同的方向,那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电力工业的基本规律,实行电力企业重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电力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电力市场建设涉及体制、机制、技术及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来看,在电力工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各国的电力市场发展也非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的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不可避免的将会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在当前电力供应总体偏紧的环境下,更增加了电力市场建设的难度。但是,国内外电力发展的经验也一再证明,实行市场化改革是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坚持改革的方向,认真总结国内外电力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研究我国电力工业的实际,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
|